大學生感知父母沖突對手機成癮的影響:成人依戀和自尊的鏈式中介作用
【學位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B844.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手機成癮
1.1.1 手機成癮的定義
1.1.2 手機成癮的測量
1.1.3 手機成癮的成因
1.1.4 手機成癮的后果
1.1.5 手機成癮的預防和干預
1.2 感知父母沖突
1.2.1 感知父母沖突的定義
1.2.2 感知父母沖突對青少年消極影響的可能的原因解釋
1.2.3 感知父母沖突的測量
1.2.4 感知父母沖突的消極后果
1.3 依戀
1.3.1 依戀的定義
1.3.2 成人依戀的類型
1.3.3 成人依戀的測量
1.3.4 成人依戀對網(wǎng)絡成癮、手機成癮的影響
1.3.5 成人依戀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1.4 自尊
1.4.1 自尊的定義
1.4.2 自尊的測量
1.4.3 自尊對不同人群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1.4.4 自尊對網(wǎng)絡成癮、手機成癮的影響
1.4.5 團體心理輔導對提升自尊水平的作用
1.4.6 體育運動對提升自尊水平的作用
1.5 父母沖突、依戀、自尊與手機成癮的關系
1.5.1 父母沖突和手機成癮的關系
1.5.2 成人依戀和手機成癮的關系
1.5.3 自尊和手機成癮的關系
1.5.4 父母沖突、依戀、自尊的關系
第2章 問題提出
2.1 已有研究不足及問題提出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假設
2.4 研究意義
2.4.1 理論意義
2.4.2 現(xiàn)實意義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工具
3.2.1 手機成癮指數(shù)量表(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
3.2.2 兒童感知父母沖突量表(Children's Perception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Scale,CPIC)
3.2.3 成人依戀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修訂版)
3.2.4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
3.3 數(shù)據(jù)處理
第4章 研究結(jié)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4.2 大學生感知父母沖突、成人依戀、自尊、手機成癮的性別差異
4.3 大學生感知父母沖突、成人依戀、自尊、手機成癮的生源地差異
4.4 大學生感知父母沖突、成人依戀、自尊、手機成癮的相關分析
4.5 依戀焦慮、自尊在感知父母沖突與手機成癮之間的鏈式中介作用模型
4.5.1 依戀焦慮、自尊在感知父母沖突與手機成癮之間的鏈式中介作用模型的構建
4.5.2 依戀焦慮、自尊在感知父母沖突與手機成癮之間的鏈式中介效應檢驗
第5章 討論
5.1 大學生手機成癮總體情況分析
5.2 大學生感知父母沖突、手機成癮的性別差異
5.2.1 大學生感知父母沖突性別差異
5.2.2 大學生手機成癮性別差異
5.3 大學生成人依戀、自尊的生源地差異
5.3.1 大學生成人依戀的生源地差異
5.3.2 大學生自尊的生源地差異
5.4 感知父母沖突、成人依戀、自尊與大學生手機成癮之間的關系
5.4.1 感知父母沖突與大學生手機成癮的關系
5.4.2 成人依戀與大學生手機成癮的關系
5.4.3 自尊與大學生手機成癮的關系
5.5 感知父母沖突對手機成癮無直接預測作用
5.6 依戀焦慮在感知父母沖突與手機成癮間的中介作用
5.7 自尊在感知父母沖突與手機成癮間的中介作用
5.8 依戀焦慮-自尊在感知父母沖突與手機成癮間的鏈式中介作用
第6章 結(jié)論與不足
6.1 研究結(jié)論
6.2 研究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國平,蘇炳華,張世德,夏宗勤;放射免疫分析法數(shù)據(jù)處理計算機新軟件的開發(fā)[J];核技術;1989年06期
2 周代華,李學垣,徐鳳琳,董元彥;用質(zhì)量作用模型描述重金屬離子在土壤中的吸附特點[J];環(huán)境科學學報;1996年04期
3 王學德;伍貽兆;夏健;林曉宏;;蒙特卡羅方法中分子作用模型的設計及應用[J];計算物理;2009年01期
4 熊利亞,鄒瑋菁;“脫硝—分解”作用模型的網(wǎng)上共享與應用[J];地球信息科學;2003年01期
5 張帥;樓一民;邢菲;石興;;一種改進的MPS粒子作用模型[J];計算力學學報;2013年01期
6 解文方;;~(11)B的中子非彈性散射直接作用模型的計算結(jié)果[J];廣東工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7 馮存峰,張學堯,孔繁敏,何瑁,傅宇,戴志強,張乃健;“膝”區(qū)原初宇宙線成分分辨的作用模型相關性[J];高能物理與核物理;2000年06期
8 趙書松;吳俁含;史珈銘;;仁慈型領導與員工追隨力——一個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作用模型[J];珞珈管理評論;2019年03期
9 金春;;科學普及對區(qū)域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研究——一個有中介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模型[J];河北企業(yè);2017年05期
10 王菲;倪寧;唐彥也;;廣告與文化之間的作用模型——一個基于實證研究的視角[J];國際新聞界;2008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邵靜;羊八井“芯”探測器實驗和數(shù)10TeV能區(qū)朝前區(qū)強子作用模型的檢驗[D];山東大學;2013年
2 黃翠英;包含孤電子偶極處理的可極化偶極—偶極作用模型[D];遼寧師范大學;2016年
3 高希嬋;發(fā)展可極化偶極—偶極作用模型快速模擬氫鍵、堆積、T型和X-H…π作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7年
4 薛楊;企業(yè)文化對雇主品牌的影響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5 王柱命;模型蛋白與藥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光譜法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東強;大學生感知父母沖突對手機成癮的影響:成人依戀和自尊的鏈式中介作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9年
2 王雙;情緒的概念作用模型及其神經(jīng)機制探究[D];魯東大學;2013年
3 丁洪娟;家長式領導對“80后”員工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4 李雙雙;領導情緒調(diào)節(jié)對建言行為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6年
5 朱祥;從H公司的實踐看新企業(yè)培育企業(yè)文化之路[D];重慶大學;2006年
6 胡婷婷;跨膜區(qū)多肽的合成及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7 郭然;知識轉(zhuǎn)移對企業(yè)能力作用的模型構建與實證分析[D];中南大學;2008年
8 馬毅恒;地震波的Hamilton系統(tǒng)方法模擬[D];燕山大學;2012年
9 張翔宇;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浙江省特色小鎮(zhèn)構建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7年
10 閆穎;微博營銷對企業(yè)品牌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4991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ktjx/284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