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斷平衡理論視角下70年中國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變遷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4-06-07 18:40
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經歷了70年的變遷,少數民族教育事業(yè)取得了顯著成就,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和邊疆的繁榮穩(wěn)定做出了積極貢獻。通過對70年來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變遷軌跡的梳理總結,運用間斷平衡理論的長期視角分析該政策的變遷過程,可以發(fā)現:我國民族教育政策經歷了從1949年到1965年中央集中模式的平衡期、"文革"時期激進變遷模式的間斷期和改革開放以來中央集中與地方自主相結合的漸進平衡新時期。這一演變過程呈現出明顯的由平衡到短期間斷再到長期平衡的演進脈絡特征,而且與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以及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歷程也呈現出較強的吻合性,充分體現了教育、人與社會發(fā)展之間內在的緊密關聯性。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90936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圖2民族教育政策變遷簡易圖
本研究基于間斷平衡理論的長期視角,對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民族教育政策演進變遷歷史進行描述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中國民族教育政策經歷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中央集中”模式,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引導下的“集中與自主”相結合模式的轉變過程。權力配置和民族關系調整是貫穿于政策變遷過程中的....
圖1修正后的間斷平衡理論
正反饋和負反饋機制是間斷平衡理論的重要反饋機制,正因為正反饋和負反饋的作用機理,政策的間斷和平衡、穩(wěn)定和變遷才得以實現。負反饋作用與政策穩(wěn)定相連,鞏固政策壟斷,促進系統(tǒng)均衡。它包括自我糾正和自我平衡兩種機制。自我糾正機制通過維持現狀,抵制變革實現政策穩(wěn)定。正如鮑姆加特納和瓊斯所闡....
本文編號:3990936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unwen/crjy/399093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