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領域教育技術應用的可能與可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芒;;論教育技術是“主體技術”[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2 王永鋒;王以寧;何克抗;;從“學習使用技術”到“使用技術學習”——解讀新版美國“國家學生教育技術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3 何克抗;;論學習與創(chuàng)新——2007全國教育技術學博士生論壇上的講話[J];電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4 張群耀;;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高校德育創(chuàng)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5 黃立平;;德育評價的缺失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6 李芒;關于教育技術的哲學思考[J];教育研究;1998年07期
7 毛春華;;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下的教育技術發(fā)展[J];考試周刊;2008年36期
8 沈革武;;一種跨學科及效益德育模式的探索——解讀高校工程德育的經濟屬性[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年06期
9 張杰;;高校教育技術與大學生隱性德育[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8年01期
10 黎加厚;2005AECT教育技術定義:討論與批判[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有嫦;;教學中應合理運用多媒體[J];成才之路;2009年31期
2 朱茜;;對高校教師開展教育技術培訓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7期
3 李永寧;;論教育技術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價值定位[J];成人教育;2011年03期
4 朱京曦;從傳遞資源到服務教學:走進學校的現(xiàn)代遠程教育[J];中國遠程教育;2005年02期
5 彭紹東;;論遠程教育人員的道德建設[J];中國遠程教育;2011年06期
6 廖瑞華;張燕麗;李勇帆;;《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年12期
7 彭紹東;教育技術的定義與命題[J];電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8 趙宏,楊開城,李秀蘭;關于教育技術學學科體系基本框架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9 鄧杰;關于教育技術藝術化理念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10 朱京曦;;論人文技術哲學視野下的教育技術觀[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簡婕;支持高階思維發(fā)展的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構建及其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馬憲春;學習技術系統(tǒng)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任光杰;基于網格環(huán)境的遠程學習管理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顏士剛;技術的教育價值的實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汪基德;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的發(fā)展與反思[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左明章;論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永鋒;從“建構性學習”到“學生有效參與”[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伍正翔;批判與超越[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衛(wèi)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郝兆杰;以人為本的教育技術價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仇雪梅;基于控制論建構主義的思維建模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李園;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陳宏敏;中國教育技術發(fā)展歷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刁禮新;美國國家教育技術計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畢瀚書;中師美術課程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6 李悅;教育過程中的倫理問題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勇;農村留守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質問題及應對措施[D];蘇州大學;2011年
8 李冉;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發(fā)展現(xiàn)狀的調查及對策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文曉;關于大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李方安;論教師的信息能力及其培養(yǎng)[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包國光,王子彥;后現(xiàn)代主義的實質與啟示[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2 顧清紅,祝智庭;教育技術的后現(xiàn)代觀[J];電化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3 彭紹東;解讀教育技術領域的新界定[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4 何克抗;;關于教育技術學邏輯起點的論證與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張小紅;;對近年來我國教育技術研究的幾點看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何克抗;;當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一)——孔子教育思想給我們的警示[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鄭旭東;;技術是答案,但問題是什么——解讀伊利的教育技術觀[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楊瑛霞;田愛奎;夏天;張際平;;從技術哲學看教育技術的內涵與本質[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李芒;;論教育技術是“主體技術”[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10 孫澤平;創(chuàng)新教育的人格培養(yǎng)[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梅運彬;論工程德育學在德育方法論研究中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蓉;;以人為本,促進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的和諧發(fā)展——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5年年會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郭紅軍;;對我國教育技術發(fā)展的再思考[J];教育探索;2006年12期
3 王俊暉;教育技術專業(yè)課程現(xiàn)狀與改革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2年04期
4 梁超;;淺析教育技術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6年04期
5 吳全洲;;Blending learning與教育技術理論的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6年09期
6 李龍;;加強史學研究,促進學科發(fā)展(二)——“教育技術史”學科初探[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7 李文俊;王同明;;高校教師教育技術校本培訓的探索與實踐[J];衡水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8 侯天航;孫永維;王大可;;淺析現(xiàn)代教育技術[J];才智;2011年18期
9 楊家良;教育技術理論簡評[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10 裴蕾;談談德育過程中的情感作用[J];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199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衛(wèi)東;;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目標分層管理的嘗試與實踐[A];中國職教學會德育教育工作委員會德育教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周建華;;淺談學科教學中的育人滲透[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3 劉肖岑;姜藶娟;;德育功利性的泛化和德育美學觀的樹立[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祝居龍;;淺談語文教學中德育目標的范圍和實施方法[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高鳳弟;;學校德育呼喚“主體性道德素質”[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任廷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論審視中醫(yī)教育[A];中國中醫(yī)藥信息研究會第二屆理事大會暨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7 雷和艷;;新時期德育面臨的幾個問題[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陳強;梁瑞生;;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 深化學科教學改革[A];全國光學、光電和電子類專業(yè)教學經驗交流、研討會專集[C];2002年
9 都燕敏;;新課程理念下的德育校本管理創(chuàng)新[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10 石杰;;中美教育技術發(fā)展動因對比研究[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彥祥 廣東省深圳市觀瀾中心小學校長;讓德育目標離學生更近[N];中國教育報;2011年
2 山風;以科研推動教育、學校和學生的科學發(fā)展[N];中國教師報;2010年
3 江蘇省太湖高級中學 凌瑞初;德育的魅力和魅力的德育[N];無錫日報;2007年
4 大連市第四十八中學校長 胡ei敏;我們該怎樣尊重和理解生命[N];大連日報;2009年
5 周徐行;富門寒教 教之有方[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重慶市涪陵第十四中學 代保民;課堂德育:找到德育回家的路[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白潔;以德為首 功德無量[N];鄂爾多斯日報;2006年
8 武山縣教師進修學校 張福代;新時期教師應具備的能力[N];甘肅日報;2009年
9 前旗教育局 供稿;鑄就希望的基石[N];巴彥淖爾日報(漢);2007年
10 錢忠友;學校德育“婆婆”不宜過多[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志軍;德育管理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立靜;懷疑:可能、現(xiàn)實與潛在[D];南開大學;2009年
3 楊洋;生命視域下的傳統(tǒng)道德與高校德育變革[D];西南大學;2009年
4 史寧;復雜思維視野下的高校德育系統(tǒng)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5 許瑞芳;社會變革中的中國高校德育轉型研究(1978-2005)[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曉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陳中建;高校德育系統(tǒng)工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周曉波;中美德育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蔡麗華;網絡德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春梅;理想人格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陸軍;中等職校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黎瑋;公德利群 私德修身[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郭健美;構建健全人格,提升生命質量——中學德育目標的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甄一捷;我國高校德育目標的時代審視與價值重建[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蕊;現(xiàn)代性語境下我國高校德育目標的思考[D];云南財經大學;2011年
7 曹曉紅;從“成圣”到“成人”[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崔雅男;和諧社會視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標構建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潔;美育對德育目標實現(xiàn)的作用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10 趙淑輝;試論內蒙古地區(qū)警察學校德育目標的確立[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65716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jsxd/265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