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科學互組的綜合性教學探索與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7-11-18 05:17
本文關鍵詞:藝術與科學互組的綜合性教學探索與思考
更多相關文章: 美術教育課程改革 綜合·探索 校本課程 藝術與科學 學科互組
【摘要】: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指出:“進一步轉變思想、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克服學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脫離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的現(xiàn)象!泵佬g教育也必須符合社會經濟建設的社會發(fā)展需要,同時要以提高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為基本點。本課題涉及到美術課程標準的“綜合·探索”領域。旨在從跨學科的角度,彌補分科課程的不足,著重研究藝術與科學的相通性,從而引用在美術教學中與其他領域的交融、深化和擴展,并有效地運用各種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適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的要求。 實踐研究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與思考。 首先需要論證藝術與科學的關系,肯定藝術與科學的不可分割性,自人類文明萌生以來,就在互動中發(fā)展,這種互動是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的,成為人類向前躍進過程中試圖獲得平衡的一雙翅膀。而科技教育和藝術教育是同一教育的兩個方面。藝術造型能力同樣是科學文化素質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兩種素質的全面綜合,才能形成人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的堅實基礎。 其次,討論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因素。來求證“跨學科交叉互組”或“綜合·探索”領域的可行性理論基礎,使教育和教學逐步嚴整自己新的序列,所有學科都應該在各自形成的特點和規(guī)律中有所發(fā)展和更新,都應該相互關注,相互兼容和相互借助。在教學理念上逐步尋找到美術學科與其他課程進行有效的交叉點和整合點。 第三部分,著重展開美術互組教學行動的實踐與研究探索。從兩個方面進行論證:一是課堂中美術與諸學科的互組方法實踐;二是開發(fā)“科學與藝術相交融”的校本課程來實踐論證。在美術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和國家支持課程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激活美術課堂行動研究,提高有效的課堂教學質量為基點,建立開放、多渠道、全方位的美術教學已是當前教改的大趨勢。走課內、課外相結合,,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學校與家庭、社會整合的教學之路。探索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的教學內容體系、原則、方法、構建中學美術教育中有關“科學與藝術互組”的教學模式。從科學與藝術互組到美術與諸學科互組,從教學互組到學習互組,直至人在教學和學習中形成思想、文化、能力等全面素質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成為與社會發(fā)展相一致的人。 尹少淳在《美術及教育》中指出:“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綜合性質的人類活動,即美術教育具有科學和藝術品質相結合的綜合目的”。筆者結合了近十幾年的美術教學實踐,力圖在此方面做一番探究,尋找美術教育的新途徑。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420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際敏;;我國中學美術教育的特點[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2年02期
本文編號:119866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unwen/jiaoxuetheo/119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