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贄離經(jīng)叛道的異端文藝思想
明代思想家李贄歷來被視為“異端”,他更是以“異端”自居:“今世俗子與一切假道學,共以異端目我,我謂不如遂為異端,免彼等以虛名加我。’餅謂“異端”,顧名思義,就是不符合時下正統(tǒng)潮流、并與之相悖的主張、思想或者人。“異端”思想往往具有反潮流、反正統(tǒng)的性質,所以也往往不為潮流所容而遭受排斥、打擊,這是其一面。 “異端”還有一層隱含的意義,那就是“異端”在否定過去的同時,往往有開啟后來的開啟之功,預示或開啟著新的思想,暗流涌動。這后一層的意義,筆耕論文,人們往往把它概括為“思想啟蒙”。思想史上的這種“異端”都應該具有“反潮流,反傳統(tǒng)”和開啟新思想的兩個特征,特別是后一個特征,更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本文即擬從開啟之功的角度談談李贄異端思想在文藝思想方面的影響。
1肯定《水滸傳》
《水滸傳》故事早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就有記述,在民間流傳也相當廣泛!端疂G傳》成書以后,儒家、理學家視之為誨淫誨盜之書。李贄卻對《水滸傳》大加贊賞,認為宇宙內(nèi)有五大部文章:“漢有司馬子長《史記》,唐有《杜子美集》,宋有《蘇子瞻集》,元有施耐庵《水滸傳》,明有《李獻吉集》②。”李贄對《水滸傳》肯定的最根本點在于肯定梁山好漢的人品和膽識!端疂G傳》成書后譴責之聲不斷,封建正統(tǒng)斥之為“誨盜”,要求將其付之一炬。明代田汝成更是認為:《水滸傳》敘宋江等事,奸盜脫騙機械甚詳,然變詐萬端,壞人心術。說者謂其子孫三代皆啞。,可見其對《水滸傳》恨之入骨。李贄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大膽肯定梁山泊的英雄好漢,認為他們都是“大力大賢有忠有義之人”,“同功同過,同死同生,其忠義之心,猶之乎宋公明也”他評論《水滸傳》說:“一僧讀到此處,見桃花山、二龍山、白虎山都是強盜,嘆日:‘當時強盜真恁地多?’余日:當時在朝強盜還多些。”這種忠義在水滸,強盜在朝不在梁山泊的思想是非常大膽的,有明顯異端叛逆性。
如此肯定《水滸傳》,也就肯定了《水滸傳》所寫內(nèi)容的合理性和其表達后思想的進步性。把“忠義在水滸”和“強盜在朝還多些”的思想結合起來看,李贄明顯表述了后世“官逼民反”的思想。今天我們談論“官逼民反”的話題,自然、平常,但在李贄的時代絕對是超前的,具有開啟之功。他把封建正統(tǒng)、道學家的思想及其是非標準完全顛覆,否認他們的是非標準,視官為盜,視“盜”為忠義,那是絕對的“異端邪說”。對今天我們文藝作品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及其主題,也應有現(xiàn)實的啟發(fā)作用,值得作家、藝術家深思。
2提倡童心,反對“聞見道理”
李贄提出“童心說”,是他在文學批評上振聾發(fā)聵的振臂之呼。他鮮明地提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的主張。所謂“童心”,按李贄的說法,那就是“赤子之心”,是“最初一念之本心”。
“若失卻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李贄《童心說》驚世駭俗的異端之處,在于其把幾千年來被奉為思想道德規(guī)范,而近世理學家又視為神明的孔孟及其儒家經(jīng)典看作一文不值的東西,甚至認為“六經(jīng)、《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他對傳統(tǒng)道德、思想和文化的批判可謂非常大膽而尖銳。其表現(xiàn)是:首先批駁以“聞見道理為表象的思想道德規(guī)范。大多數(shù)研究者都認為李贄批判的“聞見道理”有明顯的針對性,矛頭所指是理學思想。我以為,李贄所批判的內(nèi)容,可能與宋元理學的內(nèi)容有較高的相似度,但又不局限于此。他所批判的對象是幾千年來被規(guī)范化、德道化,甚至法律化的,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一系列封建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它是古代士人應遵守的規(guī)范,并從小就接受其教育而受其影響,歷經(jīng)千年而成為人們理所當然應遵從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文化。李贄批判它,其力度和大膽程度是前無古人的。其次,是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是非評判標準,有破有立。“聞見道理”是以往社會的是非評判標準,現(xiàn)在李贄否定它,認為其不過是導致人們失卻“童心”的罪魁禍首,而“童心”才是真正的是非評判標準,出自“童心”之言是至言,出自“童心”之文是天下之至文,“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chuàng)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 童心”究竟是什么?研究者都認為有“真心”的意思,這一點我們也贊同 ,但我們認為不僅如此。說真話,抒真情,不要無病呻吟,這是前人已表述過很多的東西。按李贄自已的解釋,“童心”是“赤子之心”,是“最初一念之本心”,要言之,也即是個人還未進入到人世社會之前的“心”,未受到“聞見道理”的影響而保持純樸自然的特征。這種“心”除了“真”的特質外,還應有社會屬性以外的特質,也就是動物性的特質,“食”、“色”之性當然也包括在其中。所以他以此標準,才會把《西廂記》、《水滸傳》這些禁書列為“古今之至文”。這種思想是大膽的、反傳統(tǒng)的,它與明代人情小說,性靈文學是同步共振的,我們即使不說這種思想直接開啟了什么,但是可以說它代表那個時期一部分反傳統(tǒng)的社會思想和一些作家的創(chuàng)作追求,其是非功過,從矯枉過正,思想啟蒙的角度來看,是功德無量的。這種“童心”文學觀與其“日用即文學”觀是一致的。
3‘‘日用即文學”,主張寫個人欲望、日用生活李贄生活的時代,是一個思想意識和社會形態(tài)都蘊藏著大變革的時代,從社會形態(tài)上看,明代中晚期,由于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個新興的階層— — 市民。市民階層有他們自己的、不同于以往任何時代的思想和道德價值觀,較少受“聞見道理”的影響。李贄注意到了他們的心理訴求,并把它同明代實學結合起來,以對抗“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李贄高揚自然人性,“存人欲、滅天理”:“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世間種種皆衣與飯耳。⑤,,把高不可攀盼‘天理嚇拉到穿衣吃飯的自然人倫,充分肯定了個人生命存在的正當合理性和生命欲求的內(nèi)在必然性。進而,李贄更大膽地提出了“無私則無心”的觀點。“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
如服田者,私有秋之獲,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積倉之獲,而后治家必力;為學者,私進取之獲,而后舉業(yè)之治也必力。故官人而不私以祿,則雖召之必不來矣,茍無高爵,則雖勸之必不至矣。雖有孔子之圣,茍無司寇之任、相事之攝,必不能一日安其身于魯也決矣。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說也。⑥”歷來都只說“公”,不能 ‘私”,李贄不僅大膽說“私”,而且認為“人必有私”、“人皆有私”,上至孔圣,下至普通百姓,莫不如是?隙ㄈ说乃叫,也就是肯定人的欲望?隙ㄈ擞磳“天理”,與理學對著干。這種思想對文學領域的影響是巨大的,那些吃喝拉撒的日用生活都進入到了文學描寫的范疇,私利之心也可以在文學作品中公開展現(xiàn),這些文學觀念是顛覆性的。
4結語李贄離經(jīng)叛道的異端思想表現(xiàn)在文學及文學批評上,呈現(xiàn)出異樣奪目的光彩,影響深遠。與李贄幾乎同時的公安三袁,其文學主張明顯受到當時王學左派,特別是李贄的影響。李贄移居湖北麻城時,與三袁多有接觸,而三袁自己也披露受到了李贄的影響,前人已多有研究論述。“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與李贄的“童心”理論殊途同歸、異曲同工。“性靈”與“童心’,彳艮接近,都 真”的內(nèi)涵,也都自然、本性”的意義。公安三袁重視俗文學,提倡民歌、小說,也與李贄的“童心說”相關,與李贄以“童心”為基礎,肯定 滸傳》、(灑廂記》是一致的。
李贄高揚自然人性,提倡“日用即文學”,主張描寫個人欲望,這與明代的人情小說的發(fā)展是共振的。明代的人情小說,特別是其分流之一——情色小說,頗受世人詬病,是非功過暫不作評論,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它描寫了真實自然的、人的生活,不再是載道的工具,代圣賢立言。讓文學回歸它的本位,寫人的吃喝拉撤,表現(xiàn)人的喜怒哀樂,不再存天理。文學即人學,雖然李贄等人并沒有這樣的認識,但他們在向這個方向走。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開啟之功,前無古人。 。
李贄的異端文藝思想,對后世很多作家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梁歸智先生提出了“啟蒙三圣”的概念,就是李贄、曹雪芹、魯迅。李贄和曹雪芹是封建社會后期兩位思想界的先鋒,他們大膽抨擊舊有的封建糟粕,滿懷希望地迎接新時代的曙光;魯迅則是半封建社會一位思想巨人。從叛逆啟蒙的角度看,李贄、曹雪芹、魯迅是一致的,他們都是其生活時代的“異端”。“這三位偉人的精神實質血脈流注,前后貫通。他們既生動地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珍粹,又具有特別能與當今時代精神相契合的優(yōu)點,符合提倡科學、發(fā)揚民主、尊重人權、追求原創(chuàng)的世界潮流。”
本文編號:445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