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中等職業(yè)教育語文教學中加強中國文學教育的探索
隨著社會對各類專業(yè)技術人才需求的增加,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部分中職學校出現了重專業(yè)技能、輕文化教育的現象。語文課不被重視,學生普遍厭學,中職語文變成了“雞肋”學科。筆者認為,在提高學生專業(yè)素質的同時,不能忽視語文的基礎性作用和人文教育作用。為此,筆者在學校開展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加強了中國文學教育,試圖引導學生愛上語文、愛上文學,培養(yǎng)學生主動汲取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的興趣和習慣,達到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最終目標。
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加強中國文學教育既是改變中職學校語文教育現狀的需要,也是完成語文教學人文教育的需要
中職學校的學生一進校門,就想當然地認為只要學好專業(yè)課就可以有好的發(fā)展,完全將語文課等文化基礎課放在無關痛癢的位置,不少中職生對古典詩詞、歷史名著毫無興趣,他們普遍迷戀“超女”、“超男”,筆耕文化推薦期刊,表現出畸形的審美價值取向,美丑不分,真假莫辨。而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更是人的愛好、興趣、習慣培養(yǎng)的最佳時期,如果不在高中階段幫助學生樹立起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不讓他們大量接觸、感受文學藝術,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也許他們一輩子只會徘徊在“低層次需要”之中,一旦踏入社會遇到種種不良的東西,就有可能經不住誘惑。
因此,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完全可以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更加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而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將中國文學教育中優(yōu)秀的文化作品引入中職語文課堂,讓學生大量接觸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從而完成語文教學人文教育的需要。
二、在中等職業(yè)教育語文教學中加強中國文學教育的幾點探索
1.必須注重語文教師個人的文學修養(yǎng),本文由收集整理起到表率和引領的作用。
中職語文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fā)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yǎng)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服務。要實現這個目標,語文教師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自身的文化積淀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yǎng)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語文教學和文學教育,一個富有文化品味的課堂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知名語文教育專家王澤釗憑借多年的努力,成為許多學生崇拜的語文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理想的“語文教師形象”。只有讓語文教師成為適應新時代需要的“語文教師形象”,才能在課堂中發(fā)揮文學的審美功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真正使學生從被動學語文變?yōu)橹鲃訉W習,使封閉的小課堂變?yōu)殚_放的大課堂,進而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如果語文教師自己沒一點文學素養(yǎng),就觸摸不到語文的真正內涵。
2.采取“讀”、“賞”、“悟”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性教育,提高學生文學修養(yǎng)。
首先,注重學生的“讀”。語文教學以“讀”為主,讀不光有助于學生的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還是一條對學生進行文學熏陶的重要途徑。讀是把無聲的語言變成有聲的語言,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讀進去,把作者的思想讀出來。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敘事敘情最好的還是‘美’讀。”通過“美讀”,學生可感知語言之神妙,把握語言之理趣。我們教師要善于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引入語文的審美世界,對學生來說,多多誦讀這類作品,可以調整其情緒、陶冶其情操,為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注重語言文字的“賞”。語文教學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會讀、會說、會寫、會交際,具有文學欣賞能力。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去,做到“情動于中而言于表”。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許多精彩紛呈的好片斷,往往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引起學生的共鳴。
第三,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去“悟”。文學作品蘊涵著豐富的情感,需要教師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感悟。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的境界之中,深入地感受和領悟,才能在教學中通過生動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文學的熏陶,去感受、去體驗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使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3.采用多渠道引發(fā)中職生對文學的興趣,營造校園文學氛圍。
我們通過開設選修課、創(chuàng)建文學社團、舉辦專題講座等活動,形成了濃厚
本文編號:368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