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的文化使命
本文選題:通識教育 切入點:文化 出處:《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年17期
【摘要】:通識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基礎部分,深含著文化的信念與價值,肩負著培養(yǎng)具有民族文化的年輕一代,維護國家、民族認同與歸屬的使命,并堅守著傳承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構建與延續(xù)文化認同是通識教育的精神與動力,也是其生長、發(fā)展的根基。當前,我國通識教育必須轉(zhuǎn)變"橫向移植"的形式化取向,強調(diào)中國的文化認同;以本土文化資源為基礎,建立自己的通識教育,擔負起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責任。
[Abstract]:As the basic par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contains the belief and value of culture, and shoulders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the young generation with national culture, safeguarding the country, national identity and belong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is the spirit and motive force of gener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foundation of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 gene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must change the formal orientation of "horizontal transplantation". It emphasizes China's cultural identity, establishes its own gener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akes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分類號】:G6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紹華;;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經(jīng)驗的借鑒與啟示[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劉雪平;;中美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的比較以及給我國的啟示[J];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3 趙書超;陳新巧;;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檢評及啟示[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江偉煌;;美國大學通識教育對我國大學教育的啟示[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李波;;美國通識教育課程改革的經(jīng)驗與啟示[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6 陳小紅;;美國通識課程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及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張國政;岳影;李建彩;;美國大學通識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9期
8 張家勇;朱玉華;;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的若干理論問題探討[J];教育文化論壇;2010年03期
9 周海燕;周景輝;;美國大學本科的通識教育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10 王管;;美國大學通識教育實踐的經(jīng)驗與啟示[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嚴寶康;;網(wǎng)絡上的評論:長城保護需要全民文化自覺[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7年第2期[C];2007年
2 湯一介;;文化自覺與問題意識[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華文明”國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馬曉琴;;當代回商的文化自覺——以三營的回族商人為例[A];中國回商文化(第一輯)[C];2008年
4 陳志強;;論上海新一輪發(fā)展的文化自覺[A];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論文集(Ⅱ)[C];2003年
5 楊慶生;杜家政;;通識教育課程—力學工程[A];北京力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言恭達;;全球化語境下的審美轉(zhuǎn)型與文化自覺[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張東玲;林躍忠;;喚醒文化自覺 增強文化軟實力[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8 曾祥銑;胡長斌;;關于“文化自覺”的討論[A];貴州省寫作學會2007年務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李建軍;;文化自覺、文化傳統(tǒng)與社會學研究[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陳旭峰;;費孝通的文化自覺理論對當前農(nóng)村教育發(fā)展的啟示[A];2011年浙江省社會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清媚;費孝通海外撰述中的文化自覺[N];中華讀書報;2010年
2 巫宇軍;繼承并培育文化自覺[N];團結(jié)報;2010年
3 王海鷹 陳灝;提升文化軟實力應成為政府文化自覺[N];中國信息報;2010年
4 全國政協(xié)委員 仲呈祥;敬畏經(jīng)典與文化自覺、自信、自強[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張淑君;時代呼喚文化自覺[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6 云南省文史研究館黨組書記、館長 劉智;增強文化自覺和自信 做好文史研究館工作[N];云南日報;2011年
7 本報評論員;培養(yǎng)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N];湖南日報;2011年
8 中國人民大學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 方立天;宗教媒體與文化自覺[N];中國民族報;2010年
9 李宣海上海市委教衛(wèi)工委書記;校長要在文化自覺中辦學[N];天津教育報;2010年
10 樂黛云 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化自覺與中國文化的可能貢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軍科;當代社會發(fā)展:人的解放與文化自覺[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2 張瑞堂;文化自覺與中國先進文化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戴大明;“讀經(jīng)”與文化自覺[D];西南大學;2008年
4 王英;美國研究型大學早期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5 朱燕;美國大學生學術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高翠蓮;清末民國時期中華民族自覺進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8 陳新;籃球文化與籃球市場[D];蘇州大學;2007年
9 馬超;20世紀美國大學學生事務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付秀榮;和諧多樣:當代中國的文化選擇[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艷芬;美國大學內(nèi)部組織結(jié)構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2 李立安;美國大學校園文化德育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黃書成;美國大學招生考試制度公平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何亮姬;中美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的對比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5 夏玲;美國社會科學通識教育課程及其強國職能[D];河北大學;2010年
6 李彩霞;美國研究型大學學術誠信體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程萱;美國學位制度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8 劉喻;美國私人基金會捐贈高等教育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琛;美國大學終身教職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付玉美;美國大學教師學術專業(yè)發(fā)展(1945-1970)[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8164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8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