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應對方式對心理彈性的影響及其提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08:02
【摘要】:近年來,心理彈性成為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它作為一種積極的、重要的心理品質,對個體的成長起到保護作用,它使得個體在經(jīng)歷困境時不至于一擊即潰,能讓個體在逆境中表現(xiàn)出極大的心理彈性和韌性,能夠使人快速的恢復完整。當前教育工作中對于學生心理彈性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并且研究也表現(xiàn)在多個方面,尤其是著眼于如何提升學生心理彈性的研究越來越多,成為未來研究的重要趨勢。中職教育作為當前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職生的教育工作同樣也需要予以高度重視,如何提升中職生的心理彈性同樣也就具備較強的研究價值。應對方式作為心理彈性的重要影響變量,研究如何通過改變中職生的應對方式提升中職生的心理彈性也是比較關鍵的研究內(nèi)容,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著眼點。本研究主要調(diào)查中職生的生活事件、應對方式以及心理彈性狀況,并且探究分析三者間的關系,研究結果如下:(1)中職生心理彈性總體狀況比較理想,不存在嚴重的問題和缺陷;心理彈性及其目標專注維度、人際協(xié)助維度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得分要明顯高于女生;心理彈性總分以及除目標專注外的各個維度均存在明顯年級差異,高年級的中職生比低年級的中職生具備更理想的心理彈性;中職生在心理彈性總分以及目標專注維度上存在明顯的獨生與否差異,獨生子女得分要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中職生在心理彈性總分及其各個維度在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上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家庭經(jīng)濟狀況越理想,心理彈性水平越高。(2)中職生總體在應對方式上不存在明顯傾向性,但是存在性別差異,男生一般更加傾向于指向問題的應對方式,而女生則更加傾向于指向情緒的應對方式;中職生的應對方式除積極的合理化解釋外,均表現(xiàn)出了較為明顯的年級差異,一般低年級中職生更加傾向于指向情緒的解決方式,而高年級的中職生則能夠采用指向問題的應對方式;中職生在應對方式的積極的合理化解釋維度、發(fā)泄情緒維度以及指向問題應對方式總分、指向情緒應對方式總分上存在獨生與否的顯著差異,獨生子女更加傾向于指向問題的應對方式,而非獨生子女更加樂于選擇指向情緒的應對方式;中職生在應對方式各個維度在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上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家庭經(jīng)濟狀況越理想,中職生越傾向于選擇指向問題的應對方式,相對貧困的中職生則更加傾向選擇指向情緒的應對方式。(3)中職生受生活事件的影響均在中等強度以下,其中人際關系問題相對影響更大,學習壓力次之。(4)應對方式的各個維度都能夠較好預測中職生的心理彈性,其中尋求社會支持、問題解決和積極的合理化解釋為正向預測,幻想否認、發(fā)泄情緒、忍耐和逃避為負向預測。(5)應對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彈性之間發(fā)揮調(diào)節(jié)作用。最后,結合以上結論,未來教育工作中為了提升中職生心理彈性,應該首先重點關注特殊群體,比如對于女生、低年級中職生、非獨生子女以及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不良的中職生,都需要在未來教育工作中予以重點關注,有針對性地解決個體的后顧之憂。另外,還需要重點研究如何通過改變應對方式提升中職生的心理彈性,指導中職生能夠在面對負性生活事件時,可以選擇更為合理的應對方式,盡量選用指向問題的應對方式,減少指向情緒應對方式的應用次數(shù),如此也就可以較好提升中職生心理彈性。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444
本文編號:2594763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4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家樹;李杰;易嫦娥;鄧多林;;初中生生活事件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年04期
2 張旭東;劉衛(wèi)川;曹卉;;高中生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相關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3年01期
3 張旭東;黃亞壽;;中職生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12期
4 楊穎;程玉潔;鄒泓;王莉;;日常生活事件對中學生社會適應的影響:社會問題解決能力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學;2012年06期
5 陳慧;鄧慧華;鐘萍;梁宗保;張光珍;陸祖宏;;青少年早期的抑郁與生活事件的交叉滯后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年01期
6 孫晨哲;武培博;;初中生學校歸屬感、自我價值感與心理彈性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11期
7 陳獻忠;宋潔;;家庭經(jīng)濟困難大學生心理彈性的調(diào)查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0年05期
8 陳紅敏;趙雷;劉立新;;大學生負性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關系探討[J];中國青年研究;2009年07期
9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心理學報;2008年08期
10 馬偉娜;桑標;洪靈敏;;心理彈性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述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1期
,本文編號:2594763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unwen/jsxd/25947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