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子為何不敢“站在孔子的肩膀上”——傳統(tǒng)思維模式及科學、教育理念解析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傅國涌;愛因斯坦:一個科學家的社會情懷[J];南風窗;2005年09期
2 王孫禺;袁本濤;趙偉;;我國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狀況綜合調(diào)研報告[J];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09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高波;[N];文藝報;200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本濤;延建林;;我國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調(diào)查的結(jié)果[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年02期
2 居玲;;我國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下“三助”成本分擔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3 盛明科;趙龍;;非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外部評價機制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4 許茜;康學軍;衛(wèi)偉;;研究生現(xiàn)代衛(wèi)生分析化學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建設[J];大學化學;2008年06期
5 陳光奎;;關于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質(zhì)量的實證研究——以安徽大學2008屆碩士研究生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0年05期
6 馮濤;常媛;成愛武;;突破培養(yǎng)資源瓶頸,促進研究生教育和諧發(fā)展[J];改革與開放;2009年12期
7 范彩屏;王磊;王崇麗;陶建蜀;;研究生導師團隊在人才培養(yǎng)和科研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8 盛明科;趙龍;;非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質(zhì)量外部評價的基礎與路徑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12期
9 高明;朱龍;;研究生培養(yǎng)狀況調(diào)查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24期
10 鐘海榮;李建成;曹慧;;構建研究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全程漸進式培養(yǎng)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制度障礙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查遠莉;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倩;中國博士生培養(yǎng)制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2 劉虹;大眾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觀探析[D];西北大學;2008年
3 王碩;碩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型人才開發(fā)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8年
4 居玲;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評價主體的問題與重建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王曉漫;我國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條件評估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刁黎;碩士研究生與導師溝通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其改善策略探析[D];重慶大學;2008年
7 楊雪;基于個人知識管理的虛擬學習社區(qū)構建個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8 羅興海;《莊子》如花又春天[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蔚虹;我國博士生培養(yǎng)質(zhì)量的認識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10 曹李海;西北地區(qū)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軍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理念[J];現(xiàn)代教學;2011年06期
2 鐘杰;;專業(yè)寫作讓教育回歸理性[J];班主任之友(小學版);2011年Z1期
3 鐘杰;;專業(yè)寫作讓教育回歸理性[J];班主任之友(中學版);2011年Z1期
4 姚媛媛;;梅貽琦在西南聯(lián)大時的教育理念與實踐[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孫廣勛;;“約會教育”是教育理念的提升[J];基礎教育;2007年11期
6 盧文兵;;猶太人特質(zhì)的思維模式[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7 陸夢云;;一班五寶之“理性大佬”[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8年11期
8 楊子林;;一個校長眼中的家庭教育誤區(qū)[J];大眾心理學;2011年06期
9 婁小明;;教育理念應避免盲目創(chuàng)新[J];教學與管理;2011年20期
10 蘇科灼;張曉娜;巫彥博;;芻議“大愛育人”理念[J];商品與質(zhì)量;2011年S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進田;;論價值哲學研究方法論模式的轉(zhuǎn)變(提綱)——從“主體—客體”關系模式到“經(jīng)驗—超驗”關系模式[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蘇云放;;兩種思維模式的碰撞與交融——科技時代中醫(yī)教學法探索[A];全國中醫(yī)藥科研與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學廣;;后現(xiàn)代宗教:走向理性與信仰的相對和解(提綱)[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李燕芳;;中西思維差異在廣告中的體現(xiàn)[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劉巧利;;《拉刻斯篇》中蘇格拉底對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黃好;羅禹;李紅;;道德判斷的理論觀點及其腦機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程國清;;淺談高考試題中科學方法考查[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8 陳彥會;;從跨文化的角度論思維模式對語篇翻譯的影響——以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祝酒詞的譯文與原文對比為例[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9 林莉莉;;英漢翻譯寫作觀[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張比;王廷弼;;用科學和理性戰(zhàn)勝一切歪理邪說——發(fā)生在本世紀末的一場嚴重的思想斗爭[A];中國煤炭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主持人 李磊明 嘉賓 喻立森(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授) 邵堅鋼(市高校招生辦主任) 鄧小河(市人才資源研究所所長);理性看待專業(yè)“冷”與“熱”[N];寧波日報;2005年
2 李曉虹;愛是需要理性的[N];人民日報;2003年
3 陳啟宇;中外經(jīng)理人思維模式的差異與兼容[N];光明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趙亦冬 整理;改造我們的思維模式[N];工人日報;2010年
5 王建華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對科研工作幾種思維模式的體會[N];中國水利報;2011年
6 青島作家協(xié)會 柳士同;文化、制度與思維模式[N];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葉尚仲;涂料企業(yè)要理性看待原料漲價[N];中國建材報;2005年
8 鐘實才;網(wǎng)絡風險投資:從激情走向理性[N];證券日報;2005年
9 李長偉(研究方向:教育哲學) 王麗琴(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王彥力(研究方向:外國教育史);向理性的深處漫溯[N];中國教育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賈翔;在理性與沖動間抉擇[N];中國汽車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慶宗;在理性與價值之間[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2 沈克;理性的圖像[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喬延鵬;自由、理性與創(chuàng)新[D];吉林大學;2005年
4 姚振強;柏拉圖—斯賓諾莎哲學中的理性與生存[D];浙江大學;2004年
5 翟志宏;走進神學中的理性[D];武漢大學;2005年
6 唐震;理性視域的西方戰(zhàn)略管理思想批判[D];河海大學;2004年
7 胡凱;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8 宋誠摯;中醫(yī)學的思維模式[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9 王凌皓;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康全禮;我國大學本科教育理念與教學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新;論柏林大學的學術自由與國家主義[D];吉林大學;2005年
2 崔瑞;大學法的幾個問題[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3 李茜;學術自由理念下我國高級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4 鄢翠霞;學術自由理念及其在我國大學的實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姜虹;論中國大學文化塑造[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6 陳悅;美國大學教授協(xié)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黃和平;大學自治若干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8 王澤秋;學術自由及其制度安排[D];蘇州大學;2009年
9 付國輝;論情感在生產(chǎn)勞動中的作用[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黃旭華;學術自由易受侵犯的學理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82655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unwen/jsxd/258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