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心理契約形成過程研究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敏;;構建我國高校教師管理中的“心理契約”模式[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趙鳳;聘任制背景下高校教師管理中的心理契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陳曉潔;高校教師績效管理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冬梅,朱永東;重視高校教師管理中心理契約的作用[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2 黃載曦;黃治康;;心理契約:提高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新舉措[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5期
3 楊杰,凌文輇,方俐洛;論管理學中心理契約的界定與形成過程[J];學術研究;2003年10期
4 肖璽;試論高校師資管理中良好心理契約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04年12期
5 石若坤;;心理契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不容忽視的方面[J];遼寧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朱玉玲;21世紀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吉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7 趙伶俐,潘莉;高校教師最應具備和最不具備的素質調研報告[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8 李峰,穆方平;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理契約的探討[J];杭州電子工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馬汝偉;高校教師教書育人重在激勵[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10 葉錦龍;高校教師直接參與社會的職能探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義杰;徐美榮;盧鑫;崔云安;;高校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與研究[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2 王恩胡;;高校教師人力資本的激勵[A];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解放思想論壇文集[C];2003年
3 王恩胡;;高校教師人力資本的激勵[A];陜西省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4年
4 李耀宏;;高校教師考核定量化的探討[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5 朱大榮;;論加強高校教師師德修養(yǎng)[A];2001中國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1年
6 曹亞克;;創(chuàng)新教育與現(xiàn)代高校教師人力資源開發(fā)[A];首屆"華星杯"新世紀人力資源開發(fā)優(yōu)秀論文評選[C];2004年
7 高克平;;以網絡為媒介 為教師提供個性化服務[A];2004年度中國索引學會年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8 陳加洲;方俐洛;凌文輇;;心理契約的概念界定與量表建構[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9 買買提 帕麗達;落合幸子;紙屋克子;;護師職業(yè)認同的生涯形成過程[A];第十屆中日護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吳麗麗;段煒;;心理契約研究綜述[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新新 記者 趙勇;高校教師進入安徽“12萬”申報人數(shù)前五名[N];中國稅務報;2009年
2 ;與員工簽訂心理契約[N];市場報;2003年
3 郭瑩玉;影響高校教師健康的12大因素[N];中國教育報;2002年
4 記者 劉宏;我省高校教師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N];江西日報;2001年
5 馬曉年;你了解性觀念形成過程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6 中科院院士 林群;建議高校教師普遍做科研[N];光明日報;2001年
7 ;高校教師熱衷出國深造[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8 李春生;引導——高校教師的責任[N];中國建材報;2000年
9 記者 王暉;我省高校教師不離崗 學生不停學 師生不離校[N];河南日報;2003年
10 黃玉迎 通訊員 馮京紅;首都高校教師半年納個稅過億元[N];北京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琛;員工心理契約與持股計劃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2 李原;員工心理契約的結構及相關因素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3 劉立志;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發(fā)展的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魏峰;組織—管理者心理契約違背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5 呂杰;中國高等學校教師人力資本開發(fā)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6年
6 秦霞;生態(tài)型家族企業(yè)的成長模式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7 王德爐;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過程及防治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8 張雪偉;日常生活空間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9 楊震;基于事業(yè)人假設的高校教師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何霜;忻城壯語語氣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立剛;高校教師素質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方旭儒;高校教師績效考評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3年
3 張瑩;員工的心理契約和中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4 冉鵬;組織行為中的心理契約對員工激勵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4年
5 周翔;員工心理契約的形成機制以及企業(yè)文化的影響:對泰豪科技的實證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6 李宏源;產業(yè)集群的形成過程和運行機制[D];武漢大學;2004年
7 彭瑞峰;心理契約與人力資源管理:網通案例分析[D];四川大學;2003年
8 胡靜;高校教師資源優(yōu)化配置與能力建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9 劉志成;論高校教師心理壓力及其化解[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戴金珠;我國IT企業(yè)員工心理契約及時相關因素的影響[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76487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unwen/jsxd/257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