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教結合”爭論中的學科立
【文章目錄】:
1 引言
2 “醫(yī)教結合”及其學科立場
2. 1 “醫(yī)教結合”提出的積極意義
2. 2 “醫(yī)教結合”的學科立場
3 特殊教育研究的教育學立場
4 “醫(yī)教結合”的教育學立場分析
4. 1 忽視教育學立場對特殊教育研究視角的規(guī)約
4. 2 忽視教育學立場對特殊教育概念邏輯的規(guī)約
4. 3 忽視教育學立場對特殊教育語言的規(guī)約
4. 4 忽視教育學立場對特殊教育研究主體自覺的規(guī)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良華;“語言轉向”中的教育學立場[J];集美大學教育學報;2001年01期
2 馮建軍;;論教育學的生命立場[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滿忠坤;;教育研究學科立場的缺失與重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3年03期
4 本刊編輯部;;加強“醫(yī)教結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新突破口[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7期
5 謝敬仁;;以人為本,科學推進“醫(yī)教結合”實驗和探索[J];現代特殊教育;2011年02期
6 楊小微;立場反思:教育學與哲學和科學的對話[J];學術月刊;2005年10期
7 孫椺郡;盧紅云;;醫(yī)教結合“雙師型”教師培訓模式之初探[J];學術探索;2012年05期
8 盛永進;關于特殊教育研究哲學化的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9 楊廣學;;服務導向的廣義特殊教育模式[J];中國特殊教育;2008年01期
10 鄧猛;盧茜;;醫(yī)教結合:特殊教育中似熱實冷話題之冷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立新;;回歸實踐:教育學學科立場的自我意識[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熊西宇;;淺談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在特殊教育學校的實施[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9期
3 陳時見;袁利平;;比較教育學的范式與學科生長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4 生兆欣;;比較教育,研究什么——20世紀中國學者的觀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5 劉建華;聽障生閱讀現狀的調查分析與閱讀指導的建議[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6 王洪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張巖,劉雪松;元體育學初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9期
8 朱衛(wèi)東,葉巍,李文輝;江蘇省殘疾人體育教育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9 張繁,孫建翠;對體育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特教體育師資模式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郭君君;;對特殊體育教育現狀的分析與建議[J];才智;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肖紹明;;教育學的話語分析轉向[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2 寧本濤;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國教育經濟學研究方法論的探析[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周曉紅;李剛;;我國特殊教育經費投入的問題與對策解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楊小微;;中國教育學:在與相關學科的對話中成長[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年度主題卷)[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論創(chuàng)生機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燕;大學教學學術及其制度保障[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樊亞嶠;儒家課程思想的后現代轉向[D];西南大學;2011年
5 龍洋;我國教育法學理論體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王丹;青少年情緒—行為問題、家庭功能、認知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及其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任艷紅;高校教學評價制度的反思與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郭紅霞;教學工程師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馬君;中國職業(yè)教育學的反思與建構[D];天津大學;2011年
10 楊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邏輯[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悅;上海部分高校體質弱勢群體參與體育活動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燕;特殊教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羅珍資;基于生態(tài)學的大學生自主管理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戴琳;啟智教育咨詢教師工作營在職培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悅;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發(fā)展問題與對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黃美賢;“隨班就讀”教師的專業(yè)培訓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帥;我國聾人高等工科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8 竇靜;殘疾青少年兒童教育、康復體系初探[D];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
9 李娟;幼兒藝術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魏聰;高等特殊教育虛擬學習社區(qū)的設計與實現[D];河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定倩;特殊教育教師資格制度的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2 楊柳;;美國殘疾人教育法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3 厲以賢;關于“教育起源于勞動”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1年04期
4 張新平;反思與建構:教育管理現象及相關問題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2期
5 吳黛舒;論"教育學"的學科立場——探索"教育學"學科獨立性問題的另一個思路[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3期
6 周玲;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反思——多學科研究范式的引入與高等教育立場的堅守[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7 馬希權;楊廣學;;精神疾病與系統(tǒng)哲學[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7年01期
8 劉良華;“語言轉向”中的教育學立場[J];集美大學教育學報;2001年01期
9 巴戰(zhàn)龍;;我心目中的教育學[J];教育科學研究;2009年08期
10 金生
本文編號:2830929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unwen/crjy/283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