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教材“活動”板塊教學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19 00:44
新一輪的地理課程標準修訂以“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明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核心素養(yǎng)”。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之一。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我國高中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現(xiàn)狀堪憂,地理“活動”教學的開展狀況也不盡如人意。教材“活動”板塊作為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教學實施狀況并不理想,其價值也沒有充分體現(xiàn)。研究如何利用教材“活動”板塊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對推動地理教學方式變革、落實“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全文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分析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義,其次對國內(nèi)外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歸納,總結了研究成果與存在的問題,最后介紹了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第二部分對“活動”板塊及地理實踐力進行概念界定,并分析了地理實踐力的構成及培養(yǎng)地理實踐力的意義與價值;探討利用地理教材“活動”板塊教學及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理論基礎。第三部分歸納了湘教版《地理I》“活動”板塊類型,分析“活動”板塊的特征,闡述了“活動”板塊的功能。第四部分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調(diào)查、統(tǒng)計和分析高一學生地理實踐力的養(yǎng)成狀況,了解學生現(xiàn)有地理實踐力。第五部分是基于調(diào)查結果分析提出利用“活動”板塊教學的原則,主要有科學性、主體性、開放性和體驗性原則。在此基礎上,針對三大類地理“活動”類型,提出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教學策略。第六部分對本文的結論進行了總結,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處,同時也展望了研究前景,旨在引起更多的專家、學者和一線地理教師重視“活動”板塊教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推進地理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學位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G633.55
【部分圖文】:
圖3_1《地理I》第22頁“活動”??“活動”板塊的存在不僅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最顯著的就是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變?yōu)椤爸鲃印睂W習!盎顒印??板塊可以促進地理學習的轉(zhuǎn)變,首先是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鼓勵學生開展研宄性學??習,主動去社會調(diào)查、野外實習、多途徑查找資料,在此基礎上,通過探宄式學??習和實踐活動來認識和解決現(xiàn)實生產(chǎn)生活中的問題。其次是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由??狹小的課堂、枯燥的課本轉(zhuǎn)向精彩紛呈的社會和五彩繽紛的自然。如教材《地理??I》第63頁“活動”:??根據(jù)圖2—42,利用你所學的地理知識,完成下列任務。??18??
?t.負刎沁?W?:.'|?廣,人氺,;-???:U5?;;.??if入娜中體認力殫液合次由.1畏油辮螓貨米付么靼螭???圖3.2《地理I》第63頁“活動”??新課程要求把學習活動置于一個社會環(huán)境中,使學生自主地從情景中和互動??中去形成知識162]。該“活動”就是設計了四個情境問題,學生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掌握了“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避免枯燥的“聽、記、背”學習方式。??在教材中安排大量思維“活動”板塊,就是強調(diào)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打破了以往封閉的教學模式,淡化了單純的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機械記憶,??強調(diào)教師與學生在活動與合作探究中共同進步、習得方法、體驗過程、提升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相長。??3.3.2落實“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課程理念??《地理教育國際憲章(1992)》指出“在中學階段要克服知識與行為的脫離,??應該面向未來和全球空間觀念
2?要在r-g地S?科言秧,可采取哪些有故掁施???3.?i+fc在冬季采用奮科大鑲發(fā)雇農(nóng)是龍,自然條件進行改逝???圖3.3《地理I》第47頁“活動”??“溫室效應”的基本原理是很多學生學習的難點,主要原因是該知識點比較??抽象,看不見、摸不著。該“活動”通過大棚、育秧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式、活動,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知識”原型,讓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釋、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問題。通過“活動”把地理知識遷移到生活中,再通過“活動”完成地??理知識的學習。這樣的“活動”不僅保證學生的學習回歸到“真實”世界,而且??學生收獲的地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對生活也是有用的。??3.?3.?3有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高??“培養(yǎng)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是地理課程理念之一。地理素養(yǎng),是一個人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地理技能、地理知識、地理意識、地理能力、地理情感等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63]。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和人地關系四個方面。??傳統(tǒng)的地理課堂僅注重地理知識的識記,而對技能、實踐以及情感等方面關??注機較少。本文研宄對象湘教版《地理I》中有大量的“活動”板塊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89447
【學位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G633.55
【部分圖文】:
圖3_1《地理I》第22頁“活動”??“活動”板塊的存在不僅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最顯著的就是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變?yōu)椤爸鲃印睂W習!盎顒印??板塊可以促進地理學習的轉(zhuǎn)變,首先是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鼓勵學生開展研宄性學??習,主動去社會調(diào)查、野外實習、多途徑查找資料,在此基礎上,通過探宄式學??習和實踐活動來認識和解決現(xiàn)實生產(chǎn)生活中的問題。其次是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由??狹小的課堂、枯燥的課本轉(zhuǎn)向精彩紛呈的社會和五彩繽紛的自然。如教材《地理??I》第63頁“活動”:??根據(jù)圖2—42,利用你所學的地理知識,完成下列任務。??18??
?t.負刎沁?W?:.'|?廣,人氺,;-???:U5?;;.??if入娜中體認力殫液合次由.1畏油辮螓貨米付么靼螭???圖3.2《地理I》第63頁“活動”??新課程要求把學習活動置于一個社會環(huán)境中,使學生自主地從情景中和互動??中去形成知識162]。該“活動”就是設計了四個情境問題,學生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掌握了“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避免枯燥的“聽、記、背”學習方式。??在教材中安排大量思維“活動”板塊,就是強調(diào)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打破了以往封閉的教學模式,淡化了單純的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機械記憶,??強調(diào)教師與學生在活動與合作探究中共同進步、習得方法、體驗過程、提升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相長。??3.3.2落實“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課程理念??《地理教育國際憲章(1992)》指出“在中學階段要克服知識與行為的脫離,??應該面向未來和全球空間觀念
2?要在r-g地S?科言秧,可采取哪些有故掁施???3.?i+fc在冬季采用奮科大鑲發(fā)雇農(nóng)是龍,自然條件進行改逝???圖3.3《地理I》第47頁“活動”??“溫室效應”的基本原理是很多學生學習的難點,主要原因是該知識點比較??抽象,看不見、摸不著。該“活動”通過大棚、育秧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式、活動,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知識”原型,讓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釋、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問題。通過“活動”把地理知識遷移到生活中,再通過“活動”完成地??理知識的學習。這樣的“活動”不僅保證學生的學習回歸到“真實”世界,而且??學生收獲的地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對生活也是有用的。??3.?3.?3有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高??“培養(yǎng)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是地理課程理念之一。地理素養(yǎng),是一個人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地理技能、地理知識、地理意識、地理能力、地理情感等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63]。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和人地關系四個方面。??傳統(tǒng)的地理課堂僅注重地理知識的識記,而對技能、實踐以及情感等方面關??注機較少。本文研宄對象湘教版《地理I》中有大量的“活動”板塊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鄧秋萍;;初中地理活動欄目教學探討[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3期
2 李金國;;地理“單元活動”板塊教學的問題及改進[J];教學與管理;2011年2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田佳;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動欄目的分類解析及實施[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2 聶柳;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學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龐泓;初中地理教材活動系統(tǒng)設計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李煥;人教版和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書必修一活動部分的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春芬;中美地理教材活動性課文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孔海君;高中地理“活動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嚴明堂;初中地理教材活動式課文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8944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8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