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抗壞血酸布洛芬酯(L-AI)的表面化學及皮膚滲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7-20 13:45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以布洛芬和L-抗壞血酸為原料合成的化學新單體L-抗壞血酸布洛芬酯(L-AI)的表面化學及其自組裝形成的凝聚膠的體外透皮吸收特性,并通過薄層熒光光譜檢測法和膠帶剝離技術比較了L-AI凝聚膠與布洛芬經L-AP凝聚膠包埋后的皮膚滲透及在豬耳朵皮膚角質層中的分布情況。首先通過全自動表面張力儀測定了20℃下L-AI系列濃度表面張力的最低值為35.57 mN·m-1,遠遠低于純水的表面張力(72.75 mN·m-1),可見L-AI是一種新型的表面活性劑。通過多種方法對L-AI的表面活性進行了初步表征,結果為:電導率儀和表面張力儀測定了20℃下L-AI的臨界膠束濃度CMC分別為2.90×10-4 mol·L-1和5.39×10-4mol·L-1;通過電導率儀和差示掃描量熱儀(DSC)測定了L-AI的臨界膠束溫度CMT約為70℃。通過動態(tài)光散射儀測定了L-AI的膠束粒徑約為20 nm。膠束的形成可對難溶性藥物進行增溶。研究發(fā)現L-AI水分散液隨著溫度的不同,能自組裝形成不同的微結構,并具有一定的應用潛能。本文通過x-射線衍射儀和光學顯微鏡測定了不同濃度的L-AI凝聚膠的晶體結構和形態(tài),表明L-AI為條狀的板狀晶結構,而且形成不同濃度的凝聚膠之后,并沒有損壞L-AI無水粉末的晶體結構。本文還通過DPPH法比較了L-AI和L-抗壞血酸的抗氧化活性,發(fā)現L-AI能夠基本保持L-抗壞血酸的抗氧化活性。利用改良的Franz擴散池研究了L-AI的體外經皮滲透,并對丙二醇和油酸兩種透皮促滲劑進行了選擇。當加入5%的丙二醇或2%的油酸作為透皮促滲劑時,12 h內單位面積累積滲透量最佳,分別為1002.10μg·cm-2和927.18μg·cm-2,比較二者,我們最終選擇5%的丙二醇作為L-AI凝聚膠的體外透皮促滲劑。通過膠帶剝離技術比較了L-AI與布洛芬的皮膚滲透情況,結果表明L-AI凝聚膠當剝離到第11層時,檢測不到L-AI的熒光斑點,而布洛芬被L-AP凝聚膠包埋后的樣品剝離到第7層時,檢測不到布洛芬的熒光斑點。說明L-AI比布洛芬單位面積滲透進豬耳朵皮膚角質層的量大,滲透深度更深,所以L-AI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應用潛能。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L - AI and L - AI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thin - layer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d optical microscop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 - AI was a strip - like crystal structure , and it was found that L - AI was a new type of surfactant .
【學位授予單位】: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943
本文編號:2133741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L - AI and L - AI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thin - layer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d optical microscop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 - AI was a strip - like crystal structure , and it was found that L - AI was a new type of surfactant .
【學位授予單位】: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9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戴阿娟;湯魯宏;;布洛芬和L-抗壞血酸布洛芬酯的熒光薄層定性檢測[J];海峽藥學;2010年07期
2 周述蒼;楊冠玲;劉桂強;曾思明;韓鵬;黃潔彬;陳超雄;;超純水中雜質對光子相關譜法測量納米顆粒粒徑的影響[J];中國粉體技術;2008年03期
3 尹東霞;馬沛生;夏淑倩;;液體表面張力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科技通報;2007年03期
4 李春陽;許時嬰;王璋;;DPPH法測定葡萄籽原花青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06年02期
5 蘇懷德;我國第一個非處方藥——布洛芬[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1年03期
6 顏文革,張守芳;非甾體抗炎藥物及其作用機理進展[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7 李干佐,隋華,朱衛(wèi)忠;表面活性劑研究新進展[J];日用化學工業(yè);1999年01期
8 王潤玲,劉印忠,高建華,高振賀;布洛芬精氨酸鹽解熱鎮(zhèn)痛及抗炎作用的研究[J];中國藥師;1999年01期
9 華維一;;藥物的光學異構[J];藥學進展;1991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曹雅晴;L-抗壞血酸布洛芬酯原料藥生產工藝的研究[D];江南大學;2013年
2 王璐;羅替戈汀經皮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3 戴阿娟;L-抗壞血酸布洛芬酯的合成、表征及評價[D];江南大學;2010年
4 高明珠;尼群地平透皮制劑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33741
本文鏈接:http://lk138.cn/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1337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