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載體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
[Abstract]: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lead to the failure of chemotherap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nano-carriers have many advantages in reversing MDR, such as enhancing drug targeting, reducing drug efflux, reducing drug side effects and so on. This review reviews the mechanism of MDR and the reversal of MDR by nano-carriers.
【作者單位】: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國家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基金】:天津市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科研課題基金(編號:2015063)
【分類號】:R9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郭仕華,婁紅祥,賀艷麗;抗腫瘤多藥耐藥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藥品;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建凱;李勇莉;張敏;王國棟;高福蓮;;中藥逆轉腫瘤多藥耐藥的探索[A];2008年中國解剖學會第十一屆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仇笳熙;陳靜波;張洪彬;卿晨;;化合物G逆轉腫瘤多藥耐藥及機制研究[A];中國藥理學會第十次全國學術會議?痆C];2009年
3 浦龍健;劉浩;蔣琛琛;;腫瘤多藥耐藥機制及逆轉策略的研究進展[A];促進科技經濟結合,服務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蚌埠市科協(xié)2012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郗紅娟;靳嵐;王鳳山;郭學平;;透明質酸寡糖與腫瘤多藥耐藥相關性的研究進展[A];山東省藥學會2010年生化與生物技術藥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翟寶進;邵澤勇;伍烽;王智彪;;超聲波逆轉腫瘤多藥耐藥的實驗研究[A];慶祝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成立20周年——第八屆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戴均貴;曲潤江;鄒建華;陳曉光;果德安;;紫杉烷類化合物的化學酶法轉化及其腫瘤多藥耐藥逆轉活性評價[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7 劉耕陶;;五味子逆轉腫瘤多藥耐藥的作用及其機制[A];2007醫(yī)學前沿論壇暨第十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仇笳熙;陳靜波;張洪彬;卿晨;;新四環(huán)二萜類化合物G逆轉腫瘤多藥耐藥及機制的研究[A];2009醫(yī)學前沿論壇暨第十一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萬升標;周明祥;;天然多酚產物結構改造及其抗腫瘤多藥耐藥活性研究(英文)[A];2011年全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藥物的源頭創(chuàng)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韓淑燕;李萍萍;;中藥逆轉腫瘤多藥耐藥的研究進展[A];腫瘤病因學研究與中西醫(yī)結合腫瘤綜合診療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陳漢橋;中藥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有新發(fā)現[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2 上海長海醫(yī)院中醫(yī)科 蘇永華 副主任醫(yī)師;防治化療中易出現的腫瘤多藥耐藥(上)[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0年
3 論壇;中藥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有新發(fā)現[N];北京科技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翟寶進;超聲波逆轉人腫瘤多藥耐藥的體內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吳靜;用于逆轉腫瘤多藥耐藥的納米藥物載體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干惠珠;基因沉默技術(RNAi)沉默腫瘤多藥耐藥基因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朱恒銳;腫瘤多藥耐藥逆轉小分子H6和Mogrol的發(fā)現與作用機制探討[D];復旦大學;2012年
5 黃豐;腫瘤多藥耐藥細胞基因表達譜和人細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檢測芯片的初步研究和應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2年
6 張戰(zhàn)民;低頻率超聲治療實體腫瘤的臨床研究及低頻率超聲和敏藥堿逆轉腫瘤多藥耐藥的體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何丹;p38抑制劑BIRB796逆轉膜轉運蛋白ABCB1介導的腫瘤多藥耐藥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劉培民;中藥RHU抽提劑逆轉腫瘤多藥耐藥及誘導凋亡的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9 許東航;阿霉素納米制劑克服腫瘤多藥耐藥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萬培紅;基于P-gp靶點天然小分子化合物DHA和SM抗腫瘤多藥耐藥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楊超;海洋生物堿Ningalin B類似物的設計、合成及抗腫瘤多藥耐藥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3 李福星;甲基化兒茶素衍生物的設計合成及抗腫瘤多藥耐藥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4 吳迪;基于腫瘤多藥耐藥機制構建多孔微球和苯硼酸靶向型小核酸遞釋體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5 袁瑋琪;馬利筋新型C_(21)甾體化合物Asclepiasterol逆轉P-gp介導腫瘤多藥耐藥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6年
6 陳曉飛;R-(+)-型維拉帕米逆轉腫瘤多藥耐藥及其分子機理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7年
7 孔德娟;p53基因治療聯(lián)合放療逆轉腫瘤多藥耐藥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張曉瑜;甲基化多酚類的設計合成和腫瘤多藥耐藥抑制活性評價[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9 王蒙;五味子乙素逆轉膀胱腫瘤多藥耐藥的實驗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楊再鑫;鬼臼毒素衍生物ZM-16抗腫瘤多藥耐藥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2096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12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