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的復調(diào):對《黑暗的心》的巴赫金式解讀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外國語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I56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丙泉;;生命的禮贊與狂歡——試析從《活著》到《兄弟》的美學追求[J];北京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2 韓雷;救人和自救——對《廢都》的癥候式閱讀[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孫萬軍;;交流的桎梏——解讀《拍賣第49批》中的三重對話[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4 沈晴;;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中的復調(diào)研究[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周韻;歷史·語言·身份——評皮得·凱里的小說《科利幫的真實歷史》[J];當代外國文學;2002年02期
6 張利群;;壯族“三月三”歌節(jié)的文化定位及其文化意義[J];地方文化研究輯刊;2012年00期
7 楊矗;;中國本土對話詩學的構(gòu)建[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黃肖嘉;;從巴赫金與王國維的作品看作者的地位問題[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祁麗巖;;主旋律電影的狂歡化敘事——以《建國大業(yè)》《建黨偉業(yè)》為例[J];電影文學;2012年04期
10 王笑瑩;莊鵬;;從狂歡化視野看《索多瑪120天》[J];電影評介;2009年2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志剛;《金瓶梅》敘事形態(tài)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雁;新時期文學中的烏托邦精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4 吳猛;?略捳Z理論探要[D];復旦大學;2004年
5 張素玫;與巴赫金對話[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濤;消解的邊緣[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7 鞠斐;星光照耀下的夜航船—世紀之交的中國電視劇與當代思潮[D];吉林大學;2007年
8 陳玉珊;論海外華人學者夏志清的中國小說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9 李海霞;危機下的文學圖景[D];上海大學;2007年
10 張學昕;南方想象的詩學[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蘭蘭;劉恒創(chuàng)作綜論[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曹惠;閱讀與反思:讀者與作者對話的個案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劉婷;影像諜海:諜戰(zhàn)劇的敘事文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胡涵;互聯(lián)網(wǎng)新政治與替代性民主[D];復旦大學;2011年
5 龐立燕;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喜劇電影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周凡雅;巴赫金對話理論視角下的英漢小說翻譯批評[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沖;李培根在畢業(yè)典禮上的演講受熱捧的傳播學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馮錦芳;電視媒介的當代敘事[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9 趙燕琴;李銳小說的敘事藝術(shù)[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朱勁松;語用語境在葉賽寧詩歌中的構(gòu)建與關(guān)聯(lián)[D];吉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62977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yingmeiwenxuelunwen/262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