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蕭乾和文潔若《尤利西斯》譯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12-31 17:39

  本文關(guān)鍵詞:文學翻譯中“譯者注”之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湖南大學》 2010年

蕭乾和文潔若《尤利西斯》譯注研究

李玲  

【摘要】: 《尤利西斯》是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自1922年問世以來在英語國家就被稱為“天書”,備受關(guān)注,也頗受爭議。翻譯家蕭乾與夫人文潔若自1991年起歷時四年多將其譯成中文。該譯著分上、下兩卷,共18章,正文部分1252頁,但每章后的注釋累計多達5988條,共335頁,占全書的1/4強。 注釋在翻譯中向來被視為必不可缺的手段,但多數(shù)翻譯家和批評家都認為注釋會干擾讀者的閱讀,連蕭乾本人也“一向不贊成文學作品(不論創(chuàng)作還是翻譯)加注,覺得是對閱讀的一種干擾!蹦敲,蕭乾為什么要在《尤利西斯》中添加如此多的譯注呢?本文對該譯著中的注解進行了嘗試性的探討,首先按內(nèi)容和功能對其注解進行了分類,接著分析了譯者添加這些譯注的目的,然后分析了這些譯注的優(yōu)點和不足,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給文學譯作加注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作者發(fā)現(xiàn)《尤利西斯》中的注釋除了許多是文學翻譯中常見的關(guān)于歷史、文化和語言的注,更有大量關(guān)于作品理解的注釋,作者將這些注解分為了原文本注、語境注、互文注和文本外的注。通過對這些注釋的分析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注釋在讀者閱讀《尤利西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的獨具匠心。 給譯文加注其實是一種藝術(shù),好的譯注可以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并欣賞文學譯作。因此,翻譯什么情況下該加注、該如何加注,是翻譯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應該受到譯界的廣泛關(guān)注。給譯文加注雖然不應受到僵化的教條的束縛,但也不能任意為之,而要遵循一定的加注原則。本文通過對《尤利西斯》中注釋的分析,發(fā)現(xiàn)源語文本的性質(zhì)、原作者的意圖、譯者的翻譯目的、目的語文本和目的語讀者等因素都會對加注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作者在前人對注解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嘗試性地提出了給譯文加注應該遵循的三項基本原則,即:(1)譯者須充分理解文本并領悟作者的意圖;(2)譯者須設想可能的讀者群并考慮他們的需要;(3)譯者在加注時須給出最主要的信息,盡可能使注釋簡要、準確和客觀。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H315.9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11
  • 1.3 Methodology11
  • 1.4 Thesis Structure11-13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3-20
  • 2.1 The Existing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Ulysses13-16
  • 2.2 The Existing Studies on Annotation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16-20
  • Chapter 3 Annotations in Xiao & Wen's Version of Ulysses20-40
  • 3.1 Classifications of Annotations in Xiao & Wen's Version of Ulysses21-32
  • 3.1.1 Classification by Content22-30
  • 3.1.2 Classification by Function30-32
  • 3.2 Xiao & Wen's Purposes of Annotating Ulysses32-34
  • 3.2.1 Annotating for Readers' Understanding32-33
  • 3.2.2 Annotating for Researchers' Reference33-34
  • 3.3 Merits and Demerits of Xiao & Wen's Annotations in Ulysses34-40
  • 3.3.1 Merits of Xiao & Wen's Annotations34-36
  • 3.3.2 Demerits of Xiao & Wen's Annotations36-40
  • Chapter 4 Principles of Annotating Literary Translation40-48
  • 4.1 The Existing Principles of Annotating Literary Translation40-41
  • 4.2 The Author's Suggested Principles Concluded from the Study of Xiao & Wen's Annotations in Ulysses41-48
  • Conclusion48-50
  • References50-53
  • Appendix 詳細中文摘要53-56
  • Acknowledgements56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新民,楊國燕;從《尤利西斯》的語言特點看注釋性翻譯[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申迎麗,孫致禮;由《尤利西斯》中譯本看小說翻譯中敘事視角的傳譯[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3 仝亞輝;《尤利西斯》的意識流語言變異與翻譯[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4 許宏;;典故翻譯的注釋原則——以《尤利西斯》的典故注釋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王振平;任東升;;目的與方法——對《尤利西斯》兩個中譯本的再思考[J];外語研究;2006年01期

    6 王忠亮;關(guān)于文學翻譯中的注釋問題[J];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91年02期

    7 袁履莊;翻譯加注很有必要[J];上海科技翻譯;2004年03期

    8 任東升;評析《尤利西斯》兩個中譯本對圣經(jīng)內(nèi)容的翻譯[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王東風;;有標記連貫與小說翻譯中的連貫重構(gòu)——以意識流小說Ulysses的翻譯為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05期

    10 陸欽紅;聲韻傳神繪浮世——試評譯林版《尤利西斯》的擬聲詞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鄧曉凌;文學翻譯中的注釋問題[D];四川大學;2004年

    2 程葆青;文學翻譯中“譯者注”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3 吳娜;“期待視野”與翻譯中的注釋[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軍;馮丹丹;;國內(nèi)《聊齋志異》英譯研究:評述與建議[J];蒲松齡研究;2011年03期

    2 謝海燕;;論魯迅散文中的語言變異與翻譯[J];安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楊春;周玉英;;《尤利西斯》的幾種陳述方式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魏紅;;適應與選擇,競爭與共存——探析《尤利西斯》兩個中譯本[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5 李國平;;翻譯對應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6 楊朝軍;;翻譯單位——動態(tài)的語篇單位[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7 曾立;;《等待戈多》中的等待與漂泊[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金梅;李佳洋;;繁雜中的升華與崇高——喬伊斯與《尤利西斯》主要人物[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9 吳逾倩;趙文通;;以張谷若譯《苔絲》為例的譯者風格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陳瑾;;彌合文化意象差異:漢英隱喻翻譯取向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月亭;;喬伊斯與印象主義[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帆;;描寫?規(guī)定?——譯學詞典的編纂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孫迎春;;實踐型譯學詞典——兼評《史氏漢英翻譯大詞典》[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曾東京;蘇珊;;論翻譯學詞典的附錄[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吳遠慶;韓淑紅;;談規(guī)范性翻譯學詞典的特點[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趙巍;;翻譯學術(shù)語規(guī)范化的實踐及效果反思[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呂佳擂;任東升;;如何確定翻譯家的國別歸屬[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鄭聲滔;鄭聲衡;;從文化交流角度研究注釋法在翻譯中的使用場合[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劉淑娟;;淺談翻譯中的注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汪懿婷;;從改寫理論的視角析文學翻譯中的有意誤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淑敏;翻譯的歷史觀—《獨立宣言》中譯本的歷時共時比較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shù)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譯思想[D];南開大學;2010年

    6 楊永發(fā);杜詩四家注之內(nèi)容系統(tǒng)與功能系統(tǒng)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小玲;基于語料庫的譯者文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徐曼曼;何休《春秋公羊傅解詁》詞彙訓詁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王青;基于語料庫的《尤利西斯》漢譯本譯者風格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劉桂蘭;論重譯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寶丹;對比視角: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梁宗岱譯本風格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單雅嬌;《京華煙云》的文化回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周思諭;清末民初對《福爾摩斯探案集》的譯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芮雪梅;賴斯翻譯批評理論關(guān)照下的《麥田里的守望者》中譯本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馬曉云;從對話意識看林語堂英文創(chuàng)作中的翻譯現(xiàn)象[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劉毅;中西翻譯質(zhì)量評估模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甘芳芳;目的論視角下的《尤利西斯》三個中譯本對比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張昆鵬;從文化角度談中式菜名的英譯策略[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娜;從敘事學角度看記錄片字幕的翻譯[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10 鄧瓊;從功能派翻譯論角度對《駱駝祥子》兩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虹;模糊與文學翻譯——試析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的不同英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王貴明;喬伊斯的現(xiàn)代主義小說與西方文化傳統(tǒng)[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3 吳文南;;《天路歷程》中典故翻譯比較[J];滁州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蕭乾;文學翻譯瑣議[J];讀書;1994年07期

    5 黃梅;尤利西斯自遠方來[J];讀書;1995年04期

    6 劉世華;文學批評應關(guān)注讀者的“期待視野”[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張新民,楊國燕;從《尤利西斯》的語言特點看注釋性翻譯[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8 仇蓓玲,陳樺;讀者期待視野與譯者翻譯策略[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9 李思龍;翻譯與注釋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2期

    10 毛凡宇;異化與注釋:信息時代翻譯的策略[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鄧曉凌;文學翻譯中的注釋問題[D];四川大學;2004年

    2 鄒琦;文學翻譯中的注釋[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5年

    3 張寶俊;從互文性角度看典故的翻譯[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4 賈娟;語用隱含傳達視角下的英漢典故互譯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張媛;《圍城》英譯本成語翻譯策略研究[D];東華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益斌;喬伊斯與《尤利西斯》研討會在北京召開[J];外國文學研究;1995年04期

    2 崔少元;雙蕾綻放,交相輝映——《尤利西斯》兩個中譯本學習札記[J];當代外國文學;1997年02期

    3 呂俊;雙峰并峙 各炳千秋──學習《尤利西斯》兩個漢譯本[J];山東外語教學;1995年01期

    4 李建軍;李建軍專欄:小說病象觀察之七 傲慢與黑暗的寫作[J];小說評論;2003年01期

    5 詹姆斯·喬伊斯,蕭乾 ,文潔若;《尤利西斯》片斷[J];語文世界(紅A版);2001年01期

    6 陳凱;《尤利西斯》語言藝術(shù)初探[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7 公麗艷;詹姆斯·喬伊斯和他的《尤利西斯》[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常立;一部象征人類普遍經(jīng)驗的現(xiàn)代神話——賀《尤利西斯》中譯本問世[J];名作欣賞;1995年01期

    9 肖文;意識流小說開山之作——譯林版《尤利西斯》問世[J];譯林;1994年02期

    10 劉燕;《尤利西斯》:空間形式的解讀[J];外國文學研究;199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善偉;;香港地區(qū)翻譯概況[A];2011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1年

    2 郭江濤;劉璐瀛;朱懷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tǒng)生物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蒙曉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4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5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10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7 彭保良;;從《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題看都柏林人的倫理道德觀[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符曉;;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9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環(huán)境下翻譯的倫理與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10 ;Chinese Subjectivity Analysis Using Bilingual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Technology[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潔若;[N];中國文化報;2002年

    2 盧壽榮(博士);[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3 康慨;[N];中華讀書報;2004年

    4 于紅;[N];吉林日報;2004年

    5 高媛;[N];中國保險報;2004年

    6 嚴兆軍;[N];文藝報;2002年

    7 樓乘震;[N];深圳商報;2004年

    8 記者 李鵬;[N];中華讀書報;2002年

    9 文潔若(作家、翻譯家);[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10 記者 王玉梅;[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青;基于語料庫的《尤利西斯》漢譯本譯者風格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張春;《尤利西斯》文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3 李蘭生;詹姆斯·喬伊斯的文化焦慮[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吳顯友;《尤利西斯》的前景化語言特征[D];河南大學;2005年

    5 吳慶軍;《尤利西斯》的敘事藝術(shù)[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劉衛(wèi)東;翻譯倫理重構(gòu)之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鄭燕平;論全球背景下語篇翻譯的原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申富英;民族、文化與性別[D];山東大學;2007年

    9 張曉雪;論翻譯中的說服因素:理論溯源與實例分析[D];復旦大學;2010年

    10 王璐;忠實與叛逆:葛浩文文學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玲;蕭乾和文潔若《尤利西斯》譯注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2 呂立營;《尤利西斯》中的歷史[D];山東大學;2010年

    3 劉瑩;論《尤利西斯》中的自然人形象[D];浙江大學;2011年

    4 丁玉果;意義構(gòu)建的兩級——《尤利西斯》空白美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熊亭玉;[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常漪;《尤利西斯》的女性主義解讀[D];西北大學;2012年

    7 金琦;[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薛繼華;[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馬倫;[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黃順紅;功能翻譯理論與文學翻譯中的變形——從《尤利西斯》的英漢翻譯談起[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文學翻譯中“譯者注”之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978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wxchuangz/22978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e7f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