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從目的論三大法則看美國總統(tǒng)演講中的中國詩詞英譯
本文關(guān)鍵詞:用從目的論三大法則看美國總統(tǒng)演講中的中國詩詞英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4年
用從目的論三大法則看美國總統(tǒng)演講中的中國詩詞英譯
周育俊
【摘要】:中國的詩詞佳句一直備受外國政要,尤其是美國總統(tǒng)的青睞,在演講中引用幾句恰當好處的中國詩詞佳句,既能體現(xiàn)演講者深厚的文化底蘊修養(yǎng)、又能傳達出對中國文化的敬仰尊重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可謂是畫龍點睛,意味深長。美國總統(tǒng)演講中引用的中國詩詞佳句英譯也許并非絕對是他們主觀反復斟酌推敲的產(chǎn)物,但一定會有助于體現(xiàn)、達成或?qū)崿F(xiàn)相應的外交與政治目的。功能派主要翻譯理論目的論認為,翻譯行為極其全部過程是由所要實現(xiàn)或達成的目的來決定的,換言之,目的決定方法。 由此,本論文以功能學派目的論為視角,旨在研究分析目的論三大法則在美國總統(tǒng)引用的中國詩詞佳句英譯的體現(xiàn),通過借鑒美國總統(tǒng)所引用的中國詩詞英譯與目的論在其中的體現(xiàn),為今后中國詩詞的英譯提出有針對性的翻譯策略,為目的論在當今外交政治翻譯中賦予新的指導意義,并運用目的論三大法則更好地指導今后的翻譯活動及對其它譯文的深入理解。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慧坤;由源文到譯文——簡述漢斯·費爾梅的“翻譯目的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2 謝一銘;王斌華;;目的論連貫原則在漢英外交口譯中的體現(xiàn)——基于現(xiàn)場口譯的語料分析[J];中國科技翻譯;2011年03期
3 劉元秀;翻譯目的論之新視角[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7期
4 施燕華;;翻譯回憶法拉奇采訪鄧小平[J];領(lǐng)導文萃;2013年16期
5 于衛(wèi);;探析翻譯目的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燦;翻譯批評:從印象到科學——淺談翻譯批評的科學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2 高路,高遠;“黃花”=“yellow flowers”?——從一例中詩英譯看將互文性理論引入翻譯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程永生;;翻譯主體性研究和描寫交際翻譯學的理論框架[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4 李書琴;錢宏;;試論全球化語境下文化典籍翻譯策略之選擇[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徐建龍;翻譯中的意義選擇[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6 李志英;異化、歸化的理據(jù)與層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7 谷婷婷;語言變體與翻譯——由《哈克貝恩·芬歷險記》看語言變體的漢譯[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徐婧;;從關(guān)聯(lián)理論看翻譯[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郭明靜;;文化視域下習語翻譯的異化和歸化方法[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朱明勝;歸化翻譯與文化形象的缺失[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任東升;;翻譯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趙杰;郭九林;;從認知角度談文化負載詞在翻譯中的功能對等[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陸剛;;等效理論張力下的翻譯認同[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高璐夷;;從讀者反映論見英譯《西廂記》中的文化因素的應對策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5 儲常勝;;語言與文化——淺析中英習語的文化差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6 張衛(wèi)萍;;從關(guān)聯(lián)理論談戲劇會話中的別解翻譯[A];第十四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王存英;;從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角度看《一代宗師》字幕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guān)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肖曼瓊;翻譯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雪松;中國現(xiàn)代詩歌節(jié)奏原理與形態(tài)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小玲;基于語料庫的譯者文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熊德米;基于語言對比的英漢現(xiàn)行法律語言互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云雁;朱生豪莎劇翻譯—影響與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劉桂蘭;論重譯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潔;賽、沙《水滸傳》英譯本文化因素的翻譯策略對比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韓芳;從翻譯標準的變化看譯者主體性的變化[D];河北大學;2009年
3 張琳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政治語篇中英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平;論重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朱姍姍;形神兼?zhèn)鋄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胡成蹊;文學譯者的人文素養(yǎng)[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沈純潔;論文化的可譯性《紅樓夢》專有名詞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李娟;楊必譯《名利場》中“good”一詞的具體化譯法批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鄭嵐;以舞臺表演為目的的戲劇翻譯新標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趙洪秀;從奈達功能對等看《紅樓夢》親屬稱謂語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任小平;外交口譯的靈活度[J];中國翻譯;2000年05期
2 范祥濤,劉全福;論翻譯選擇的目的性[J];中國翻譯;2002年06期
3 仲偉合,鐘鈺;德國的功能派翻譯理論[J];中國翻譯;1999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韻菲;中國外交口譯面面觀[D];廈門大學;2007年
2 黃仕會;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漢英外交口譯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小魯;;淺談中國詩詞中送別詩和悼亡詩的特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0期
2 張建軍;;走進秦漢老師詩詞里[J];黑龍江水產(chǎn);2010年02期
3 劉寶安;;《中國詩詞年鑒》(線裝本)編委會成立暨《劉章絕句選》座談會在京舉行[J];中華詩詞;2007年07期
4 周桔;淺談中國詩詞對芭蕉詩文創(chuàng)作的影響[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5 朱彤;;“虛白”和“中和”——淺析中國詩詞的美學特質(zhì)[J];中華詩詞;2006年11期
6 劉寶安;;《中國詩詞年鑒》(2008)定稿會暨袁行霈《愈廬集》出版座談會側(cè)記[J];中華詩詞;2008年08期
7 張曉峰;“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鄭愁予《錯誤》一詩對中國詩詞思婦主題的回應[J];名作欣賞;2001年02期
8 何善心;《嶺南今雅》序[J];嶺南文史;2003年03期
9 聶艷華;;中國詩人的醉酒人生與中國詩詞的酒壇藝術(shù)[J];文學教育(上);2009年10期
10 坤曉;;有趣的中國詩詞[J];青年科學;2009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崔雄權(quán);;情以物遷 辭以情發(fā)——論李仁老的題畫詩《瀟湘八景》[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shù)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shù)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楊成;[N];商丘日報;2010年
2 記者 郭強;[N];臨汾日報;2010年
3 田子馥;[N];長春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吳金華;[N];大慶日報;2010年
5 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松柏 湘益 任勝 李銳;[N];湖南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劉紅慶;[N];華夏時報;2004年
7 柯群舟 石雪峰;[N];黃岡日報;2005年
8 徐曉莉;[N];中華讀書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王海波;[N];大慶日報;2010年
10 ;[N];中國藝術(shù)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育俊;用從目的論三大法則看美國總統(tǒng)演講中的中國詩詞英譯[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4年
2 彭望瓊;從釋意理論看政府記者招待會中國詩詞的口譯策略及其制約因素[D];湖南大學;2010年
3 陳菡漪;等效翻譯原則在中國詩詞法譯中的應用[D];中南大學;2012年
4 孫艾;從釋義理論看政府記者招待會中中國詩詞的口譯策略及驗證效果[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3年
5 支煒華;毛澤東詩詞中隱喻的認知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年
6 閆峰;古雅在中國美學上的位置[D];暨南大學;2012年
7 馬燕飛;會議口譯中詩詞英譯策略[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8 胡克莉;《詩經(jīng)》英譯比較研究的美學視角[D];中南大學;2012年
9 邢哲婧;劉若愚和葉嘉瑩中西比較詩學視閾之比較[D];河南大學;2012年
10 楊林浩;許淵沖詩歌翻譯“三美”原則下的中國古典詩詞英譯對比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guān)鍵詞:用從目的論三大法則看美國總統(tǒng)演講中的中國詩詞英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931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wxchuangz/22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