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藝評論論文 >

從馬克思主義者到業(yè)余“傳教士”:伊格爾頓的多重身份

發(fā)布時間:2020-05-23 03:20
【摘要】:毋庸置疑,特里·伊格爾頓是當世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家之一。同時,這也使人們對他的身份認知固定在了一個單一刻板的平面形象上。本文主要關(guān)注的是:伊格爾頓在不同階段的思想理論變化反映了其身份的多次轉(zhuǎn)變,使其身份充滿了多元性、復雜性和豐富性。在伊格爾頓最早以馬克思主義文論家的身份被人熟知時,他就是一個左翼天主教團體的核心成員,宗教的影響一直暗暗貫穿著伊格爾頓的理論生涯——他探討了無神論思想的發(fā)展譜系,反思了無神論者在全球資本主義背景下對“理性”的盲目樂觀。1990年以來,有著部分愛爾蘭血統(tǒng)的伊格爾頓不僅致力于愛爾蘭文化研究,還在愛爾蘭-英國的文化差異中寫作小說和戲劇。生活在“有著第三世界記憶的第一世界國家”的經(jīng)歷使得伊格爾頓擁有了嶄新的視角去重新思考世界性的問題。伊格爾頓對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一直持懷疑態(tài)度。因為他認為諸如真理、階級這些概念在后現(xiàn)代主義中都被當作“宏大敘事”而拋棄了,于是在《理論之后》中,伊格爾頓試圖建立新時代的新思維,強調(diào)理論家應該勇敢承擔起公共知識分子的責任,并積極介入重要的現(xiàn)實政治問題。貫穿本文的線索是由學者威利·馬萊提出的“伊格爾頓主義”這一概念,作為修辭策略和閱讀策略的“伊格爾頓主義”體現(xiàn)在伊格爾頓的所有身份實踐與理論書寫之中。伊格爾頓在不同身份之間的過渡和轉(zhuǎn)變,也深深影響了他對理論和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與思考,同時使他能夠借鑒多種話語資源來闡釋哲學和倫理學意義上的人類存在。本文試圖更全面地探究伊格爾頓著作背后的種種思想淵源,旨在更加客觀地呈現(xiàn)和梳理其“馬克思主義文論家”背后更多元化的文化背景。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I0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偉;;繁論簡說兩相宜——讀伊格爾頓《文學閱讀指南》[J];學術(shù)評論;2018年02期

2 趙光慧;;堅守社會職責的特里·伊格爾頓的批評理論風格[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6年04期

3 陳懷凱;谷秀春;;現(xiàn)實矛盾的想象性解決——從《文學的發(fā)生》看伊格爾頓的文學共相觀[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年06期

4 王健;;通向暴力的“語言烏托邦”——論伊格爾頓關(guān)于“惡”的話題[J];文藝理論研究;2017年02期

5 王偉;;話語實踐與政治批評——伊格爾頓文學觀誤讀辨析[J];學術(shù)評論;2017年02期

6 喬國強;;“公共領域”與“革命批評”話語——論伊格爾頓《批評的功能》中的政治性[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5期

7 李開;王峰;;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之反思——以特里·伊格爾頓在中國為例[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5期

8 崔劍峰;;伊格爾頓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9 程巍;;馬克思的幽靈——評特里·伊格爾頓新著《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11年06期

10 王健;;語言、寓言與修辭——論伊格爾頓文學批評中的政治內(nèi)涵[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薛稷;;特里·伊格爾頓批判理論思想探析[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范永康;;超越后現(xiàn)代文化政治——伊格爾頓“政治批評”的后期走向及其啟示[A];東方叢刊(2010年第2輯 總第七十二輯)[C];2010年

3 李鳳琴;;從伊格爾頓的文學理論探尋其文學價值觀[A];荊楚學術(shù)2018年3月(總第十七期)[C];2018年

4 柴焰;;“后理論時代”:命名誤用與歧義[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5 喬瑞金;;試論英國新馬克思主義對文化概念的深度理解[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特里·伊格爾頓;袁新;;甜蜜的暴力:悲劇的理念[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8)[C];2010年

7 傅星寰;;政治中人的“異化”——珂塞沃伊形象解析[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路程;重建“文學”意義的未竟之業(yè)[N];文藝報;2019年

2 重慶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龐躍輝;伊格爾頓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印證[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3 張定浩;機杼與指南[N];文藝報;2016年

4 趙國新;伊格爾頓學行漫錄[N];中華讀書報;2016年

5 編譯 黎文;伊格爾頓談“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N];文匯報;2012年

6 莊宇琪;特里·伊格爾頓:在交鋒中發(fā)展的文藝理論[N];文藝報;2015年

7 編譯 黎文;特里·伊格爾頓談文學[N];文匯報;2013年

8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外國文學評論》主編 盛寧;是起點還是終點[N];社會科學報;2005年

9 叢子鈺;伊格爾頓《文學事件》:一種文學哲學的準備工作[N];文藝報;2018年

10 段吉方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后理論時代”的理論期望及其發(fā)展方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吉方;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批評[D];浙江大學;2004年

2 方玨;伊格爾頓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要[D];復旦大學;2006年

3 趙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倫理的批評[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春敏;文學·文化·意識形態(tài)[D];北京大學;2012年

5 溫恕;文學生產(chǎn)論:從布萊希特到伊格爾頓[D];四川大學;2003年

6 李映冰;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模式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7 陶蕾;伊格爾頓的身體話語研究[D];揚州大學;2016年

8 劉壇茹;異化與抵抗:西方馬克思主義身體話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9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評[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10 蔣繼華;論生產(chǎn)性批評[D];揚州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景嬋娟;特里·伊格爾頓的形式觀研究[D];河北大學;2019年

2 呂哲;論特里·伊格爾頓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基本特點[D];內(nèi)蒙古大學;2019年

3 龐迪;從馬克思主義者到業(yè)余“傳教士”:伊格爾頓的多重身份[D];內(nèi)蒙古大學;2019年

4 唐詩佳;后理論時期伊格爾頓文藝思想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8年

5 胡銀萍;論伊格爾頓的“文學事件”觀[D];湘潭大學;2018年

6 王婷;伊格爾頓文學文本理論探析[D];安徽大學;2018年

7 段曉斐;伊格爾頓的悲劇觀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7年

8 祖文;伊格爾頓文論面面觀[D];安徽大學;2017年

9 李艷麗;伊格爾頓文學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析[D];聊城大學;2017年

10 盧雙艷;論特里·伊格爾頓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D];湘潭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267706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7706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39a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