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現代漢語方所詞的語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19 01:01

  本文關鍵詞:現代漢語方所詞的語義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現代漢語方位詞、處所詞在現代漢語語法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語言學界多關注其詞性或語法特點的研究,語義方面的研究不足。 本研究以現代語義理論和元語言理論為基礎,結合認知研究,重新界定了方位詞、處所詞的性質,參照《同義詞詞林》,《簡明漢語義類詞典》,《普通話三千常用詞表》,《現代漢語詞典》,初步列出預計的分析對象,176個現代漢語方位詞和150個現代漢語處所詞。由于成員復雜,對其進行了逐一甄別。篩選出方位詞123個,處所詞115個。接著鑒別對象的義位資格,歸并出47個方位詞義位和91個處所詞義位。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方所詞的語義分類。 本研究從方位詞、處所詞的義征提取和方位詞、處所詞與名詞、介詞的組合關系兩個角度入手,首先通過語料庫檢索和內省的方法,分析了18個典型方位詞、13個典型處所詞和名詞、介詞的組合情況。在義場中根據詞典釋義,運用義征分析方法,逐個提取語義特征,并歸納義征標記集和語義組合模型。 本研究在總結和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嘗試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對方位詞、處所詞進行重新界定和分類。把方位詞、處所詞作為漢語時空范疇下的一個重要句法語義標志,深入語義內部,進行系統(tǒng)的語義分析和描寫,建立方位詞、處所詞語義組合模型。這種研究將方位詞、處所詞研究從“詞”的角度推廣到句法的廣度和語義的深度,可為進一步的語法研究和語義研究提供一些支持。
【關鍵詞】:方位詞 處所詞 語義分類 義征 語義組合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H146.37.245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12
  • 一、學術背景和研究目標7-8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8-9
  • 三、術語界定和語料來源9-10
  • 四、初步結論和不足之處10-12
  • 第一章 漢語方所詞研究文獻綜述12-18
  • 第一節(jié) 方所詞的句法研究12-14
  • 第二節(jié) 方所詞的語義研究14-16
  • 第三節(jié) 方所詞的認知研究16
  • 第四節(jié) 方所詞研究中的不足16-18
  • 第二章 漢語方所詞的界定和分類18-37
  • 第一節(jié) 漢語方所詞的研究思路18
  • 第二節(jié) 漢語方位詞的界定、甄別和語義分類18-28
  • 第三節(jié) 漢語處所詞的界定、甄別和語義分類28-37
  • 第三章 漢語方位詞及其組合對象的義征分析37-67
  • 第一節(jié) 方位詞的義征分析37-47
  • 第二節(jié) 方位詞組合對象的語義類別47-55
  • 第三節(jié) 方位詞組合對象的義征分析55-67
  • 第四章 漢語處所詞及其組合對象的義征分析67-91
  • 第一節(jié) 處所詞的義征分析67-73
  • 第二節(jié) 處所詞組合對象的語義類別73-81
  • 第三節(jié) 處所詞組合對象的義征分析81-91
  • 第五章 漢語方所詞的語義組合模型91-98
  • 第一節(jié) 語義組合研究的理論依據91-92
  • 第二節(jié) 方所結構的語義角色及其標記92-96
  • 第三節(jié) 方位詞語義組合模型96-97
  • 第四節(jié) 處所詞語義組合模型97-98
  • 結論98-101
  • 一、本研究主要結論98-101
  • 參考文獻101-104
  • 附錄104-106
  • 附錄一:現代漢語方位詞義征標記集104
  • 附錄二:現代漢語處所詞義征標記集104-106
  • 后記10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作會 ,王光華;瑣談方位詞與方位短語[J];九江師專學報;1988年03期

2 吳寶柱;滿語方位詞附加成分辨析[J];滿語研究;1996年02期

3 張清常;;方位和方向在中華民族語言中的一個小小問題——兼答《〈北京街巷名稱中的14個方位詞〉補正》[J];中國語文;1997年02期

4 謝紅華;單雙音節(jié)同義方位詞補說[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年02期

5 陶氏河寧;方位詞“上”與“tren”比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4年06期

6 李潔;;原型范疇理論與英語方位詞范疇化初探[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呂琳琳;;淺析中日方位詞“中”(なか)“上”(うえ)和“里”“上”[J];科學大眾;2007年02期

8 何瑤;漢英方位詞的文化蘊涵[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9 竇融久;方位詞“上”管窺[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10 盧英順;現代漢語詞類二題[J];漢語學習;199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買志玉;趙丹;昝紅英;張坤麗;;基于例句語料庫的現代漢語方位詞用法自動識別研究[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孫蕾;;方位詞語義辨析[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陳萬龍;;方位詞“前”的歧義用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穎;張侃;;方位詞視覺突顯的刺激-刺激相容性與刺激-反應相容性[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湯丹陽;;從介詞IN的翻譯看英漢空間認知異[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戴衛(wèi)平;高艷紅;;垂直方位詞“上/下”“UP/DOWN”隱喻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黃潔;;空間隱喻的本質特征[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周榮剛;楊家忠;張侃;;自我參照和環(huán)境參照整合過程中的主方位判斷[A];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第六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9 孫蕾;;方位詞語義辨析[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戴衛(wèi)平;高艷紅;;垂直方位詞“上/下”“UP/DOWN”隱喻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蘇省常熟市顏港中心小學幼兒園 楊曉莉 江蘇省常熟市報慈小學幼兒園 吳燕妮;學習方位詞[N];中國教師報;2002年

2 唐雪凝 張金圈 曲阜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空間問題研究的新創(chuàng)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顧肖艷 楊兵;杭州地名新規(guī)即將出臺 一路多名有望杜絕[N];中國社會報;2006年

4 林俊銘;漳州地名用字解析[N];閩南日報;2008年

5 張小村;羅平政協(xié)專題協(xié)商為城市發(fā)展獻計出力[N];云南政協(xié)報;2004年

6 師云杰;石家莊規(guī)范地名管理[N];中國測繪報;2006年

7 記者 周志坤邋通訊員 劉志偉;地名拼寫“名從主人” 廣東路牌不用英譯[N];南方日報;2008年

8 穆靜;談律詩的對仗[N];中國老年報;2005年

9 策劃 李婧 撰文 記者 王亮 何穎思;一個奧體中心車站竟有三種英文翻譯[N];廣州日報;2009年

10 記者 劉揚;企業(yè)不能再為道路橋梁“冠名”[N];北京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阮氏麗娟;漢語方位詞及其類型學特征[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清平;“里”、“里面(頭、邊)”的共時歷時考察及方位詞的雙音化效應[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蔡言勝;《世說新語》方位詞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史維國;先秦漢語方所表達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吳春紅;現代漢語位事范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陳瑤;官話方言方位詞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8 邱斌;古今漢語方位詞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9 唐依力;漢語處所范疇句法表達的構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10 蔡永強;漢語方位詞及其概念隱喻系統(tǒng)[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佳娣;現代漢語方所詞的語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2 雷蔚茵;現代漢語方位詞詞類地位實證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3 聞勝海;《賢愚經》單音節(jié)后置方位詞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4 王博;漢語帶有方位詞“前/后”的表人名詞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曹靜;“在+處所詞語”習得研究與教學對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葛新;方位詞“上”、“下”的意義及其演變[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7 袁方;藝術語體和科技語體方位詞差異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范梅;關于現代日語中的“方位詞”[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9 周玉(女牙);《祖堂集》方位詞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10 胡秋香;寧鄉(xiāng)話方位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現代漢語方所詞的語義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526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lw/25526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57f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