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反義詞“好”、“壞”的多角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10 09:59

  本文關(guān)鍵詞: “好” “壞” 語義 句法 語用 不對稱 出處:《延邊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本文運用認知語言學、標記理論和三個平面知識對反義詞“好”、“壞”作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考察。從語義、語法、語用功能上對反義詞“好”、“壞”的特征作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第一章為緒論,包括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范圍及內(nèi)容、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前人的研究現(xiàn)狀,并對行文中所使用的語料進行了簡要的說明。 第二章從語義入手,分別對反義詞“好”、“壞”的本義、引申義作了細致的分析,概括總結(jié)了“好”、“壞”的語義發(fā)展情況。 第三章從句法角度出發(fā),對反義詞“好”、“壞”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及中心語等情況作了詳實的分析,并分別對“好”與副詞性成分搭配以及“壞”與動詞性成分和形容詞性成分的搭配功能進行了分析。此外,還對“好”、“壞”與具有時體標記義的“了、著、過”的搭配進行了分析說明。 第四章從語用方面對反義詞“好”、“壞”作動態(tài)考察,分析其交際、強調(diào)、話語銜接等功能,并運用相關(guān)語言學知識及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的手法,對“好”、“壞”在現(xiàn)代漢語的使用頻率和“好”、“壞”在語素構(gòu)詞方面,即形式意義上的不對稱現(xiàn)象作了考察。 結(jié)語部分概括總結(jié)了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指出了文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antonyms "good" and "bad" by using cognitive linguistics, markative theory and three plane knowledge. In terms of pragmatic functions, the features of antonyms "good" and "bad" are further understood and understood.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scope and content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vious research, and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orpus used in the text.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the antonyms "good" and "bad", and summarizes the semantic development of "good" and "bad". In chapter three, from the syntactic point of view, the autho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nonyms "good" and "bad" as subjects, predicates, objects, attributives, adverbials, complements and central words. It also analyzes the collocation function of "good" with adverb and "bad" with verb and adjective. The collocation of "too" is analyzed and explained. Chapter 4th makes a dynamic study of the antonyms "good" and "bad" from the aspect of pragmatics, analyzes their functions of communication, emphasis and cohesion, and makes use of the relevant 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the technique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at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good" and "bad" in modern Chinese as well as "good" and "bad" in terms of morpheme formation, that is, asymmetry in formal sense.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aper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paper.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4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包麗娜;;從語義的角度談反義詞的判定[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8年03期

2 郅友昌;試析俄語反義詞的聚合與組合關(guān)系[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8年02期

3 段漢武;英語中的反義詞和反義關(guān)系芻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4 周薦;略談反義詞語的幾個問題[J];思維與智慧;1985年05期

5 何敏惠;從語義的角度分析反義詞的構(gòu)成[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6 楊詘人;論日語語義的對立與連續(xù)[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2年04期

7 周云波;;easy與difficult的用法說明[J];第二課堂(初中);2008年09期

8 劉叔新;;漢語反義詞語的類別和特點[J];世界漢語教學;1988年03期

9 馮浩菲;“反訓”的提法欠妥[J];辭書研究;1993年01期

10 解海江;談《反義詞詞林》的收詞與編排[J];辭書研究;200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云鳳;李心科;;云服務(wù)環(huán)境下的服務(wù)聚合方法研究[A];2011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11年

2 于冰;于守健;丁祥武;樂嘉錦;;基于多層次接口匹配的語義Web服務(wù)自動組合研究[A];第二十二屆中國數(shù)據(jù)庫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技術(shù)報告篇)[C];2005年

3 洪忻;;網(wǎng)上語言翻譯的質(zhì)量改進策略[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李霖;王紅;朱海紅;李德仁;;基于形式本體的地理概念語義分析方法[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章真;曹云娟;;模糊集論形式公理化初探[A];199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6年

6 陳玉;;搭配研究及其實際意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聶文龍;;法律邏輯中的內(nèi)涵邏輯方法[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8 張華;;淺析“再見”和“拜拜”[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9 陳鐵鳳;;俄語口語截短復(fù)合詞研究[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10 賈雪琴;;基于語義的醫(yī)療衛(wèi)生信息集成[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見習記者 張鵬 本報記者 趙佳月;“‘保守’,是特區(qū)的反義詞!”[N];南方日報;2008年

2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一級作家 齊魯石化公司機關(guān) 圣光;幸福與痛苦[N];中國石化報;2011年

3 樂天邋編譯;語義Web何時展翅高飛?[N];計算機世界;2007年

4 周鳳章;藥品包裝圖形語義淺析[N];中國包裝報;2001年

5 樂天 編譯;語義Web:電腦能懂的網(wǎng)絡(luò)[N];計算機世界;2011年

6 沈敬怡;誰叩響了Web3.0之門[N];中國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導報;2008年

7 蘭瑞平;提高語文解題能力從語義語境語感入手[N];北京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諶力;標準太多[N];網(wǎng)絡(luò)世界;2007年

9 羅國菲;淺談小學英語詞匯教學[N];黔西南日報;2008年

10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shù)系 蔣嚴冰 邵維忠;UML 2001:標準化的《奧德賽》史詩[N];計算機世界;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祖梅;俄語反義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fù)旦大學;2003年

3 劉朝濤;中文問答系統(tǒng)中的句型理論及其應(yīng)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4 陳華鈞;Web語義查詢與推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5 劉佐艷;語義的模糊性與民族文化[D];黑龍江大學;2003年

6 雒自清;語義塊類型、構(gòu)成及變換的分析與處理[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聲學研究所);2004年

7 張建勇;中古漢譯佛經(jīng)反義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8 高曉雷;SOZRSL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語言及其求精[D];上海大學;2004年

9 徐陽春;關(guān)于虛詞“的”及其相關(guān)問題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3年

10 馮毅雄;產(chǎn)品進化設(shè)計方法與配置產(chǎn)品定制生產(chǎn)技術(shù)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航;中日色彩語對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楊文霞;《孫子兵法》動詞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3 劉立成;漢語唯一性范圍副詞的研究與應(yīng)用[D];吉林大學;2005年

4 劉t ;“程度副詞+名詞”的語義、語用和句法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5 石立樁;基于語義的圖像檢索方法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6年

6 農(nóng)朗詩;程度補語“極”、“透”、“死”、“壞”個體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靜;從語義和語用的視角看文學翻譯的科學途徑[D];江蘇科技大學;2010年

8 方永蓮;反義詞“好”、“壞”的多角度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9 趙亞麗;《論衡》助動詞系統(tǒng)初論[D];吉林大學;2005年

10 趙鳳蘭;廣告英語中模糊限制語的辨證分析[D];吉林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5002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lw/15002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6c9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