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度副詞與否定副詞共現(xiàn)時語序的不對稱
本文關鍵詞: 頻度副詞 否定副詞“不” 頻度量級 共現(xiàn) 出處:《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學界認為頻度副詞與否定副詞"不"共現(xiàn)時存在三種模式,即頻度副詞前或后均可或均不可緊鄰否定副詞"不",以及"不"只能用于頻度副詞后。然而,對現(xiàn)代漢語語料的考察發(fā)現(xiàn),頻度副詞后均可與"不"共現(xiàn),只是否定副詞"不"出現(xiàn)在頻度副詞前時存在差異。本文歸納了否定副詞"不"與頻度副詞共現(xiàn)的規(guī)律,從句法、語義和語用衍推等角度對共現(xiàn)差異的機制進行理據(jù)分析,并從否定轄域、語用功能、語流停頓等方面對否定副詞"不"與頻度副詞前后共現(xiàn)時的差異進行闡述。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e find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modes in which the frequency adverbial modifier and the negative auxiliary word " do not " altogether exist , that is , before or after the frequency subword , there are three modes : " no " and " no " can only be used after the frequency subword . However ,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 no " and " no " in the word of frequency . However , the present paper sums 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egative subword " no " and the frequency subword , and expound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egative subword " no " and the frequency subwor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negative jurisdiction , the pragmatic function and the word flow pause .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地質(zhì)大學外語系;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9-2010-23)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吳春相;丁淑娟;;現(xiàn)代漢語頻率副詞的層級和語義研究[J];漢語學習;2005年06期
2 郭銳;;衍推和否定[J];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02期
3 史金生,胡曉萍;動量副詞的類別及其選擇性[J];語文研究;2004年02期
4 張誼生;鄒海清;楊斌;;“總(是)”與“老(是)”的語用功能及選擇差異[J];語言科學;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強;“動+趨1+賓+趨2”的語義及結構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2 何清順;漢英詞匯重疊式附加意義對比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3 袁海霞;;從方位詞“內(nèi)”、“外”探討親屬稱謂的空間隱喻[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5期
4 王逢鑫;論感嘆詞——英漢感嘆詞語義比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S1期
5 張明瑩;中級漢語語法教學體系亟待建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6期
6 張云秋,柴興東;漢語主動式的表達形式及強化等級[J];北方論叢;2002年04期
7 彭利貞;論動力情態(tài)的現(xiàn)實否定[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8 倪蘭;現(xiàn)代漢語疑問代詞的基本語義分析[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9 王保東;論漢語非謂形容詞[J];北方論叢;1998年06期
10 侯瑞芬;“動(形)+死+……”的結構語義分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仁強;;漢英詞典詞類標注與譯義的對稱性研究——兼評《ABC 漢英大詞典》的詞類標注與譯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2 阮緒和;;江西武寧(上湯)話的程度副詞“死、幾、蠻”[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陳艷林;;“差一點(沒)VP”的歧義原因與分化[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會;;試論“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趙明慧;李平華;;“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吳學輝;;說“好個N!”[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闞道宏;吳文虎;;句法知識在語音輸入系統(tǒng)中的應用[A];第一屆全國語言識別學術報告與展示會論文集[C];1990年
9 邢紅兵;;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動詞用法頻率詞典[A];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祖人植;;基于交際能力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芻議[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錦姬;現(xiàn)代漢語補語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蘭巧玲;俄漢語是非問句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3 劉承峰;現(xiàn)代漢語“語用數(shù)”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周靜;現(xiàn)代漢語遞進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6 牛保義;相信和懷疑:附加疑問句認知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7 俞理明;漢語縮略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8 吳云霞;萬榮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9 徐默凡;現(xiàn)代漢語工具范疇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道英;“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敏;《醒世姻緣傳》中的趨向動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芬花;漢語“比”字句與英語“than”結構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3 馮靜;論領有名詞結構的生成[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4 彭瑛;篇章目錄及其語法特點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賀曉玲;兩種表致使義句式的異同考察——“使”字句和“把”字句[D];暨南大學;2001年
6 劉濤;含因果關系單句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觀性差異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8 蔡永強;“連……都/也……”結構的認知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9 陳瑩;英漢超音段音位功能對比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劉麗萍;先設、焦點和否定的轄域歧義[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伯江;認識觀的語法表現(xiàn)[J];當代語言學;1997年02期
2 周小兵;頻度副詞的劃類與使用規(guī)則[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3 季安鋒;時間副詞“老”的意義[J];漢語學習;2000年05期
4 關鍵;“一直”“總”“老”的比較研究[J];漢語學習;2002年03期
5 廖斯級;再談關聯(lián)詞語“連…也/都…”的功用[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2期
6 劉丹青;語義優(yōu)先還是語用優(yōu)先──漢語語法學體系建設斷想[J];語文研究;1995年02期
7 史金生;;語氣副詞的范圍、類別和共現(xiàn)順序[J];中國語文;2003年01期
8 洪波!300071;“連”字句續(xù)貂[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年02期
9 史金生;情狀副詞的類別和共現(xiàn)順序[J];語言研究;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周小兵;;頻度副詞的多角度研究[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煥香;;頻度副詞與否定副詞共現(xiàn)時語序的不對稱[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脫傲;;頻度副詞在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潘慕婕;;關于現(xiàn)代漢語的頻度副詞[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曾凡云;;副詞對公文簡潔表述的影響[J];秘書;2010年02期
5 康健;;頻度副詞的“真情告白”[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八年級);2009年09期
6 潘青;樂s,
本文編號:149804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lw/149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