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英詩譯稿》的藝術特色和多重內(nèi)涵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14:13
本文關鍵詞:郭沫若《英詩譯稿》的藝術特色和多重內(nèi)涵 出處:《齊魯學刊》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英詩譯稿》是郭沫若最后一部翻譯作品,也是他晚年心曲的自然流露。通過對《英詩譯稿》翻譯方法的分析,一方面可以看出郭沫若在翻譯理論上自我更新的自覺意識,一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郭沫若在特殊社會環(huán)境中的隱曲心態(tài)。《英詩譯稿》的最大價值在于:它隱含了一個我們大眾視野之外的不一樣的郭沫若,凸顯了一個在文革之中未被公眾所認知的郭沫若,它承載了晚年郭沫若的審美理想,折射了這位一直處于風口浪尖的知識分子難以言說的痛楚。另外,《英詩譯稿》翻譯的研究,也可以折射出郭沫若翻譯研究的現(xiàn)狀和問題,這些問題對翻譯文學的發(fā)展也具有啟示性的意義。
[Abstract]:Translation of English Poems is Guo Moruo's last translation work, and it is also the natural expression of his heart music in his old age. On the one hand, we can see Guo Moruo's consciousness of self-renewal in translation theory. On the one hand, we can clearly see Guo Moruo's implicit state of mind in the special social environment. Highlights a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by the public Guo Moruo, it carried the aesthetic ideals of the latter years, reflected the intellectual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pain. In addition. Translation studies can also refl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Guo Moruo's translation studies, which are also of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紀念館;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郭沫若翻譯作品版本演變研究及語料庫建設”(16BWW018) 中國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郭沫若全集補編·翻譯編”
【分類號】:I046;H315.9
【正文快照】: 1969年3、5月間,郭沫若從日本學者山宮允編選的《英詩詳釋》中選取了50首短詩進行翻譯,后經(jīng)編輯整理以《英詩譯稿》為名出版。這部譯詩集是郭沫若一生大量譯作的結語之作。譯作全書共5萬字,是郭沫若全部譯作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出版后影響不大,從問世到現(xiàn)今很少被研究者關注。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卞石;;《英詩譯稿》簡介[J];郭沫若研究;1985年00期
2 孔令翠;徐倩竹;;郭沫若的《英詩譯稿》[J];譯苑新譚;2012年00期
3 黃遵m8;;伏特卡與茅臺——郭沫若《英詩譯稿》讀后[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2期
4 楊玉英;;文學變異學視角下的郭沫若《英詩譯稿》[J];郭沫若學刊;2010年02期
5 胡小曼;;郭沫若《英詩譯稿》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探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6 楊梅;王慶;;從兩元對立角度看郭沫若的“風韻譯”[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7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卞石;;《英詩譯稿》簡介[A];郭沫若研究第一輯[C];1985年
,本文編號:144127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aiyulunwen/yingyulunwen/14412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