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教授主持第二次全國日語教學情況調(diào)查
本文選題:日語教學研究 + 日語教育。 參考:《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5年05期
【摘要】:王宏教授主持第二次全國日語教學情況調(diào)查《外國語》通訊員ProfessorWangHong'sFindings-reportonHisSecondSurveyortheTeachingofJapaneseinChina¥byFLCorresponden...
[Abstract]:Professor Wang Hong presided over the second National Survey of Japane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fessor Wang Hong 'sFindings-reportonHisSecondSurveyortheTeachingofJapaneseinChinabyFLCorresponden.
【分類號】:H36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和民;一得之見[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5年01期
2 陳巖;談日語教學的文化導入[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年04期
3 徐一平;無悔的選擇[J];神州學人;1997年01期
4 張愛;淺談面向社會的交際化日語教學[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5 高升;我國日語教學與考試之現(xiàn)狀及分析[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9年03期
6 袁靜文;試論藥學專業(yè)研究生初級日語教學的重點[J];藥學教育;1995年02期
7 張國強;《初級中學日語教學大綱(初審稿)》學習隨筆[J];課程.教材.教法;1989年04期
8 任常毅;談高職的日語課堂教學[J];上海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9 李文英;淺談通才型日語人才的培養(yǎng)[J];日本問題研究;1997年03期
10 卜憲華;英語專業(yè)第二外語(日語)教學初探[J];長春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玉泉;;日語中女性語的歷史成因及其特點[A];福建師范大學第八屆科技節(jié)老師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2 鄭鯤騰;;英語中源自日語的詞匯與日語原詞的詞義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呂喬;;日語“人(ひ と)”和漢語“人家”的自稱用法對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孫玉潔;;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A];第三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曲鳳鳴;;中文的“~(之)前”與日語的“~前に”“~までに”[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6 池上嘉彥;;日語——“撒旦的語言”[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尹仙花;;日語接尾詞‘的’用法[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8 陳玉泉;;日語中委婉語的語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谷麗萍;;日語中表示狀態(tài)的幾個詞的比較[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10 陳一平;;淺談中級日語聽力教學及訓練方法[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長春市第五十二中學 張英杰;使用人教版日語新教材的體會[N];中國教育報;2003年
2 ;自動翻譯手機有望面世[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3 趙金波;華夏東瀛一衣帶 杏壇桃李一線牽[N];中國教育報;2010年
4 晏煜;三問“日語軟件人才”[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5 阿然;淺析日語軟件人才培訓的幾個誤區(qū)[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于洪全;我市中小學日語教育呈健康推進態(tài)勢[N];大連日報;2008年
7 王寅珊;以麻生鬧笑話為鑒,日民眾惡補漢字[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阿然;東軟欲打造 日語IT人才培訓基地[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9 特約通訊員 吳琳;大連打造中國最大的日語IT人才培養(yǎng)基地[N];光明日報;2004年
10 秦晨;這里的櫻花也燦爛[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秀東;日語和韓國語的復合動詞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2 王曉華;現(xiàn)代日漢情態(tài)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林彬;日語提示助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4 關薇;現(xiàn)代日本語感情表現(xiàn)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福井啟子;中日言語行為差異與心理交際距離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費惠彬;漢日話題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7 吳鈺;現(xiàn)代日語終助詞的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8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李波;語言類型學視野下的日漢語序?qū)Ρ妊芯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徐以中;語音聽覺反饋對言語發(fā)聲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才華多旦;藏日語言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聞廣益;漢語與日語量詞的對比[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馮明巖;有關日語隱性主張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銳;日語教學中有關中日漢字的形義比較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5 田中秀明;漢語國際推廣與日語國際推廣的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春鳳;基于禮貌理論的關于日語依賴表現(xiàn)的考察[D];西南大學;2012年
7 閆志章;日語外來語及其社會文化背景[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楊著清;日漢顏色詞使用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9 黃彩霞;日語流行歌曲歌詞語言特點研究—日語歌曲與日語教學[D];西南大學;2012年
10 張?zhí)碛?日語年輕人用語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78321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aiyulunwen/lxszy/197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