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精神病人健康服務體系探討及其參考借鑒價值研究
【摘要】 精神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中國的精神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但是中國的精神健康服務由于起步晚,資源少,政策支持力度小、以及社會的偏見等原因發(fā)展比較緩慢。作為福利國家的瑞典,其完備的福利制度讓其成為福利國家的窗口,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瑞典的精神健康服務體系也相當完備,研究瑞典的精神健康服務可以為中國提供有益的借鑒。本文首先對瑞典精神健康服務涉及到的相關社會政策、法律、法規(guī)等進行系統(tǒng)的描述和分析,然后從縱向上對近幾十年來的兩次大的政策、法規(guī)方面的改革進行分析,對改革的背景以及目標、內容、影響等進行系統(tǒng)、綜合的描述,從發(fā)展的視角對精神健康服務體系的政策法規(guī)進行整體的介紹。在此基礎上,對精神健康服務的職責分工、組織管理、財政支持以及執(zhí)行部門等進行細致的描述;并進一步對住院照顧、社區(qū)照顧和特殊群體的照顧等具體服務項目和住房支持、就業(yè)支持以及個人支持等正持方式進行層層深入的分析,通過這些描述和分析勾畫出瑞典精神健康服務體系的整體圖景。最后,在前面探索分析的基礎上,對瑞典精神健康服務體系的優(yōu)勢和不足進行合理的評析,并在充分考慮兩國差異的基礎上,得出對中國建構精神健康服務體系的一些可能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 瑞典; 精神健康;
第1章導論
1.1研究緣起
精神健康問題當今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2007年的報告顯示,世界各地的精神疾病患者數(shù)量呈逐步上升的趨勢,全球約有1.54億人患有抑郁癥,2500萬人患有精神分裂,有5000萬人患有癲癇,2400萬人患有癡呆癥(廣州日報,2007)。而中國的精神健康狀況也同樣堪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wèi)生中心在2009年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shù)在1億人以上,嚴重精神病患者數(shù)己逾1600萬,而患抑郁癥的人數(shù)已經達到2600萬,患病率達到4% (李研,2011)。而筆者對于精神健康領域的研究興趣起源于幾年前在精神疾病?漆t(yī)院做醫(yī)務社工一年的服務經驗,在做具體的實務工作期間,對中國精神健康?漆t(yī)院的服務模式有了比較深入、具體的了解,出于醫(yī)務社工工作的需要,期間也對精神健康領域社會服務的一些基本政策和服務體系進行了相應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國家從政策上到具體服務上都沒有一個正式的專門面向精神疾病患者的服務保障體系,政策法規(guī)層面講,沒有具體的針對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服務的政策法規(guī)來規(guī)范這種服務,而討論長達26年之久的《精神衛(wèi)生法(征求意見稿)》在2011年9月19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原則通過,但至今也未能付諸實施;具體服務層面看,只是靠單個精神疾病?漆t(yī)院提供單一的服務,沒有一個能夠與社區(qū)等基層組織鏈接的服務體系。而即使是這種單一的服務組織,也存在嚴重的供需不平衡,據(j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tǒng)計,截至2005年底,全國精神疾病醫(yī)療機構僅572家,精神科床位共有13. 2萬張。以此算來,全國平均精神科床位為每萬人1.04張,遠低于世界平均數(shù)每萬人4. 3張(李妞,2011)。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傷人的事件,因精神健康問題而犯罪以及自殺等事件等頻頻在媒體出現(xiàn),這對中國建立更加完整和規(guī)范的精神健康服務體系提出了要求。而《精神衛(wèi)生法(征求意見稿)》的通過則再次將精神健康領域的服務體系建設推到大眾的視線中,我們如能在改革中借鑒一些福利體系相對成熟的國家的福利模式,必能在改革和完善我們自己的精神健康服務體系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各國在面臨R益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時都在積極地建立相應的福利服務體系和應對機制,而作為福利國家典型代表的瑞典,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便幵始建立了現(xiàn)代社會福利制度,其福利制度在此后的發(fā)展中經歷了幾次變革,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最具代表性的福利國家之一。高水平的福利體制必然衍生出服務標準較高、服務機制成熟的福利服務體系,精神健康領域作為福利服務的一個重要領域必然也具有相對完備的服務體系和較高的服務水平。
1.2研究框架
本文的研究是在瑞典福利國家的背景下,從不同的角度系統(tǒng)的探討瑞典精神健康服務體系。本文對瑞典精神健康服務體系的探討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對瑞典精神健康服務體系的政策法規(guī)通過文獻收集法進行資料整理,系統(tǒng)把握其政策法規(guī)的誕生:、適用范圍等。政策法規(guī)的變革對整個精神健康服務體系的影響深遠,因此在探討政策法規(guī)時,對瑞典精神健康領域的兩次大的改革也進行了系統(tǒng)的描述。
其次,通過文獻收集以及實地的調查,對精神健康服務體系中的具體服務的開展進行探討。該部分的探討主要從精神健康服務的組織實施及分工、橫向的具體服務項目以及縱向的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支持性服務等幾個方面,對瑞典精神健康服務體系進行系統(tǒng)的闡述。在該部分中,橫向服務項目是對精神健康體系的不同的服務范圍的具體服務項目進行分類闡釋,主要包括住院照顧、社區(qū)照顧以及針對特殊目標群體的照顧等方面。而縱向的支持性服務則主要是對精神健服務系統(tǒng)提供給精神疾病患者的正式和非正式支持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居住服務、職業(yè)服務以及一些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個人服務等。然后,在此基礎上,對瑞典精神健康服務體系的優(yōu)勢和不足進行客觀評析,最后通過介紹中國的精神衛(wèi)生服務狀況,在充分考慮兩國差異的基礎上,得出一些有益的借鑒。
第2章文獻回顧
2.1關于瑞典福利服務的研究
國內關于瑞典福利服務的文獻并不多,大多是泛泛介紹瑞典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有些文章介紹并分析了瑞典福利制度及其特點(張謙、李執(zhí)一,1980;孟慶中,1990;閻安,2006;蔣一鳴,2007;王三秀,2008)并對其進行評述(徐思遠,范建華);有的文章對瑞典福利模式的理念做出評析(趙永清,1992);也有的從改革和發(fā)展的視角介紹瑞典社會福利制度的發(fā)展、演進及未來走向(柯世鋒,1995;趙泳,1998;房連泉,2009;張琳娜‘2007),及其改革發(fā)展對中國的啟示(李諱,2009);也有的文章探討了瑞典的福利政策模式同時也談到了對我們的啟示(徐恒秋,2007)。有些文章則從比較的視角入手,分析瑞典的福利制度演變和發(fā)展(沃爾特科佩,劉玉安譯,1993)有的則從改革的角度分析比較瑞典和英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向文華、李雪梅,2002;楊倩,2007)也有文章從瑞典福利制度出發(fā)來探析北歐的福利模式。(高振立,2002)。而丁建定編寫的一本教材,則系統(tǒng)介紹了瑞典社會保障制度的發(fā)展(丁建定,2004)?傮w來說國內的文獻關于瑞典福利制度的研究較少,多從整體著眼,比較泛化,不夠細致。
2.2泛化的精神健康服務研究
目前國內精神健康服務角度的文獻很少,主要集中于對于目前生物醫(yī)學模式下的一些醫(yī)學治療方面的探討,但也有一些是關于精神健康領域服務的,例如王文菁、林海程等做了一些關于社區(qū)精神疾病照顧者的心理狀況的調研,主要通過抑郁自評量表、社會支持量表以及家庭負擔量表等進行量化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有47.2%的人有明顯抑郁癥狀(王文菁、林海程,2009)。榮立、楊肖婦等做過一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照顧者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發(fā)現(xiàn)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家人生活質量受到很大的損害,而這些與照料時間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呈顯著相關(P〈0.01)(榮立、楊肖婦等,2010)。這些研究表明我們的照顧責任主要還是由家庭成員承擔,而且他們自己的生活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
關于服務模式探索方面,彭琪、李亞敏對西方精神疾病康復治療模式與中國的康復模式做了一些比較研究,提到了應為這類人群提供平等的就業(yè)、住房、教育等的機會,而且社區(qū)也要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服務(彭琪、李亞敏,2009)。雖然介紹比較籠統(tǒng),但是提到了新的模式,會有一些借鑒意義,但與中國模式比較時,對家庭治療的概念沒有澄清,有所誤用但就具體治療而言,在比較基礎上所提出的建議還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而喻瑤也對精神衛(wèi)生服務的新模式的研究做了一些探討,介紹了當今的背景下精神健康治療和照顧的國際趨勢,例如將精神衛(wèi)生服務納入到一般衛(wèi)生服務系統(tǒng)當中(喻瑤,200.5)。童敏老師的兩篇關于西方精神健康服務模式探索的文章則質量很高,一篇是介紹西方精神健康服務發(fā)展中的復原模式的演變和爭論,雖然復原模式已經是西方社會的主流模式,且已經流行20多年,但在中國介紹和使用的卻很少,文章主要基于美國的經驗,對復原模式的發(fā)展和爭論等做了非常詳盡的介紹(童敏,2008)。另一篇文章則從社工的自助及同伴支持的理念出發(fā)來談西方精祌健康服務模式的發(fā)展軌跡,系統(tǒng)的介紹了西方精神健康服務模式的發(fā)展,文章提到六七十年代的服務使用者運動以及90年代復原模式的使用等,對本文有很大的啟發(fā)和指導意義(童敏,2009)。而周勇的一篇文章則介紹了美國精神健康領域的社會工作服務,并從中得出了對中國的啟示(周勇,2010)。中國經濟周刊在2011年的7月18円的一篇特別報道則從各個角度展示了中國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存現(xiàn)狀,對于了解中國的精神健康照顧情況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李研,2011)。
本文編號:896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