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密爾民主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05 16:05
【摘要】: 約翰·斯圖亞特·密爾(1806—1873)作為英國近代史上繼約翰·洛克和杰里米·邊沁之后最偉大的古典自由主義者。在他所處的那個年代,大眾民主和集體意識正在逐漸興起,約翰·斯圖亞特·密爾從修正邊沁一元化的功利觀開始;將對自由的功利主義的論證方式與自然主義的價值判斷結合起來,賦予了自由外在的功用價值和內在的倫理價值;并在這兩者的基論述其民主思想。 在密爾看來,政治制度或政府形式是一個選擇的問題,是道德和教育問題而不是物質利益的問題。民主制度的最大優(yōu)越性其實就在于其能促進社會和個體的功利和進步。在密爾看來,民主制度最大的優(yōu)點是促進人民道德和智力的提高,而與此相對應,專制制度最大的缺點就是扼殺人民智力和道德的發(fā)展。 在判斷民主制度的好壞的時候,密爾認為好的民主制度必須有“量”的保證,主張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利益,主張推進普選。但是密爾認為僅僅是多數(shù)人并不能構成對民主制度“量”上的足夠保證,在他看來,民主制度不僅要代表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且也要照顧到少數(shù)人的利益,構成對民主制度“量”上保證只能是社會的所有人。而且投票并不等于實際對國家事務發(fā)生作用,在實行簡單多數(shù)原則的民主制度中,少數(shù)派的投票權形同虛設,在一個好的民主制度中對國家政治生活實際發(fā)生影響的應是全體成員。其次,雖然密爾認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是每個人在社會和個人進步中發(fā)揮的作用并不是相同的,往往是一些在人數(shù)上處于少數(shù)的社會精英發(fā)揮著更大的作用,沒有他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社會和個人的進步就會停滯甚至倒退。在密爾看來,完全的普選必須要和復數(shù)投票權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除體現(xiàn)的民主制度“質”的意義,而這種“質”的意義是要壓倒“量”的重要性的。他甚至認為如果沒有復數(shù)投票權所保證的“質”的優(yōu)越性,普選制所帶來的危害要大過其帶來的好處。 在闡述民主作用的范圍時,密爾首先堅持自由原則優(yōu)先于民主原則。個人的獨立和自由才是帶有終極目標性質的功利,民主制度只是實現(xiàn)個人進步和自由的工具而已。其次,密爾堅持官僚政治與民主制度的結合,在大眾參與原則之上引入了精英統(tǒng)治原則。他相信政治運作需要高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而這些大眾是不具備的,而這些恰恰是精英可以發(fā)揮作用的地方。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D0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勝才;楊澤明;;密爾社會和諧思想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2 晉運鋒;;功利主義對羅爾斯批評的回應——從密爾的功利主義正義觀看[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1期

3 肖會舜;楊冬華;;自由的功利與功利主義的自由——密爾自由思想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肖鳳良;李洪君;;功利主義與個體權利——密爾思想探微[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朱建華;;淺論密爾自由主義政治思想的內容及形成原因[J];文教資料;2006年08期

6 魏悅;;墨子和密爾功利主義思想之比較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楊曉;楊靜;;論密爾功利主義體系中的權利思想[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8 周建明;;承繼與超越——論J.S.密爾的功利主義自由觀[J];學理論;2011年02期

9 童中平;;密爾自由主義思想述評[J];蘭州學刊;2005年06期

10 陳勝才;楊澤明;;試析約翰·密爾的社會和諧思想[J];九江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修義;;功利主義再反思[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蔣青海;;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的紐帶作用——讀《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李小科;;《論自由》中的宗教片論[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李春成;;功利主義與自由主義的交鋒:解讀“仇和式治理”之爭[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5 王建軍;;普遍性與相互性:康德的義務論與功利主義倫理學的分野[A];康德哲學及其現(xiàn)代意義——紀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余章寶;;經濟學理論的經驗論哲學基礎[A];“西文知識論”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徐錦中;郭瑩;;在中西道德哲學比較中對義務論和目的論的解讀[A];第三次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巴雯婷;;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徐衛(wèi)紅;;從洪堡到哈耶克:一種國家教育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易金成;;家教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重大作用[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品澤 李巖峰;功利主義與刑訊逼供[N];人民法院報;2003年

2 中國人民大學 段忠橋;保留多大差異是正義的值得討論[N];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潘恩;要想成大事必先拒絕浮躁[N];中國體育報;2008年

4 廖保平;大學的官本位思想是從哪里來的[N];廣東科技報;2007年

5 記者 馬邦杰、趙曉鐘;功利主義,讓中國女足“自由落體式”衰敗[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6 記者 謝靚;“不能讓官本位和功利主義影響科研”[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賈夢雨 實習記者 徐宛芝;成功焦慮癥,功利主義下的時代病[N];新華日報;2010年

8 ;美國密市將誕生首位華人市長[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9 施健子;派對和功利主義[N];經濟觀察報;2010年

10 林豐蕾;日韓車:功利主義的勝者[N];政府采購信息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連偉;密爾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耿兆銳;約翰·密爾的印度觀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張清;正義與功利[D];武漢大學;2005年

4 晉運鋒;當代功利主義正義觀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胡忠雄;正其誼以謀其利[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張立偉;權利的功利化及其限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劉永紅;政治自由主義發(fā)展的邏輯[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8 段煉;世俗時代的意義探詢[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徐慶利;功利主義與中國近代政治思想[D];吉林大學;2005年

10 管南異;進退之間—本杰明·狄思累利的“青年英格蘭”三部曲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旭;論密爾的自由思想[D];吉林大學;2008年

2 劉業(yè)興;密爾自由主義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3 邵爽;密爾的功利主義幸福思想[D];吉林大學;2013年

4 姜蘭玲;論密爾的功利主義正義觀[D];吉林大學;2012年

5 張林衛(wèi);在功利自由與多元自由之間[D];湘潭大學;2010年

6 馬艷新;從普遍自由到個性自由[D];吉林大學;2012年

7 郭芳;論西方人權觀念的演變[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8 張立林;西季威克直覺功利主義倫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孫謀;邊沁功利主義立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10 張曉敏;論密爾對功利主義倫理思想的修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7817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hengzx/27817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ea3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