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研究文獻綜述
本文選題:城市設施 + 城鎮(zhèn)化建設 ; 參考:《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年09期
【摘要】: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提出,要由過去粗放型以房地產開發(fā)為核心的城鎮(zhèn)化發(fā)展道路,向以人為核心強調人的城鎮(zhèn)化注重城鎮(zhèn)化發(fā)展質量和發(fā)展成果的普惠方向轉變。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是城鎮(zhèn)化工程推進的基礎,發(fā)力的關鍵點,對于改善人民的居住環(huán)境、提高居民的生態(tài)文明意識、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穩(wěn)步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解決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問題,理順政府、市場主體參與的界限,明確各方參與主體的責權利關系,努力探索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是實現(xiàn)新型城鎮(zhèn)化的重要前提,著力推進相關領域的投融資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革。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ew urbanization should be changed from the extensive way of urbanization with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to the direction of emphasizing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outcome of urbanization. Urban infrastructure i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normal opera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basi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ject and the key point for exerting power.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o the raising of the residents'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citi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operation, advance the new urbanization steadily, and ensure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2020.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in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 straighten out the boundaries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participant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onsibility and rights of all parties involved, and to explore a mode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an important premise to realize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to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in related fields.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分類號】:F299.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軍;高遠;傅勇;張弘;;中國為什么擁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J];經濟研究;2007年03期
2 蹤家峰;李靜;;中國的基礎設施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統(tǒng)計研究;2006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米本家;;中國基礎設施投資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4期
2 樊世福;;論交通產業(yè)投資[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米本家;;我國基礎設施投資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3期
4 劉玉明,郝生躍,郭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改革研究[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孫艷深;;我國公共基礎設施供給中的政府行為分析[J];北方經濟;2010年10期
6 孫志軍;杜育紅;李婷婷;;義務教育財政改革:增量效果與分配效果[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1期
7 官永彬;;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動因、內涵與實現(xiàn)機制[J];商業(yè)研究;2011年03期
8 全桂華;城市化進程中的基礎設施融資模式問題[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9 趙秀玲;;李嘉圖等價定理及其在中國的適用性[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10 劉蕾;;公共品本質探究——兼對西方主流學派的質疑[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間競爭:基于土地出讓反應函數(shù)的估算——來自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的驗證(1993-2009)[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李尚蒲;羅必良;;中央與地方博弈:來自1999-2009年土地審批與違法用地的證據(jù)[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3 周杰;;中央控制與地方過渡供給:一類公共物品提供決定的政治經濟學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4 楊勇;;聚集效應與我國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實證研究[A];中國旅游評論2011[C];2011年
5 魏鋒;沈坤榮;;中國省域腐敗鄰居效應的實證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王箐;;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非經濟性公共物品提供:以人均政府衛(wèi)生支出為例[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7 魏建;王安;;地方政治結構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8 羅瑜亭;;廣東省綠色政府轉型路徑研究[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9 張宇哲;;政府特許經營芻議[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D)[C];2009年
10 陶慶;;憲法財產權視野下的公民參與公共預算——以福街商業(yè)街的興起與改造為例[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彥強;基于行政權力分析的中國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廖添土;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歷史考察與制度建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鄢奮;中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問題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邢樹東;稅收彈性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唐志軍;地方政府競爭下中國之“謎”的若干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湯向俊;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投資消費結構轉變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張永學;韓國稅收負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李惠先;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民營化管理體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劉光俊;財政分權體制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10 金懋;運輸?shù)纳a理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元玲慧;我國房地產投資信托稅收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陸凌云;無形資產轉讓定價的稅法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艷;山東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尹燕飛;中國式財政分權體制下地方政府對基礎教育供給行為的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李劍春;我國財政投資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6 韓開軍;我國公立高等院?冃ьA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李雯;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政策的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林健生;廣東省貧困山區(qū)公共產品供給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9 李承枚;廣佛同城交通一體化進程中的政府作為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瞿毅;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征管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樊勝根;張曉波;ShermanRobinson;;中國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J];經濟學(季刊);2002年04期
2 王小魯;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xù)性與制度變革[J];經濟研究;2000年07期
3 張軍;資本形成、工業(yè)化與經濟增長:中國的轉軌特征[J];經濟研究;2002年06期
4 易綱,樊綱,李巖;關于中國經濟增長與全要素生產率的理論思考[J];經濟研究;2003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青;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多元化市場化[J];前線;2001年06期
2 ;未來5年投資l兆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J];特區(qū)展望;2001年06期
3 毛其智;城市基礎設施與規(guī)劃[J];小城鎮(zhèn)建設;2001年07期
4 本刊編輯部;十五期間廣州將投資800億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J];中國建設信息;2001年31期
5 盧文舸;;探索城市基礎設施發(fā)展有效途徑[J];浙江經濟;2001年10期
6 孫永森;;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須走“三步曲”[J];浙江經濟;2001年10期
7 ;浙江“十五”城市基礎設施發(fā)展目標[J];浙江經濟;2001年10期
8 呂春田;加強現(xiàn)階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必要性[J];安徽建筑;2002年01期
9 ;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創(chuàng)建邊陲旅游名城[J];計劃與市場探索;2002年08期
10 戴世明,陸惠民;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主體多元化[J];基建優(yōu)化;200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春林;;重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研究[A];歷史科學與城市發(fā)展——重慶城市史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何伯洲;鄭邊江;倪虹;王彤宙;王立國;王紅巖;周顯峰;顧永才;;中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方式研究[A];中國投資學會獲獎科研課題評獎會論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3 戴素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環(huán)境[A];中國城市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實踐——城市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4 榮國權;魏巍;張新舉;;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的公共產品化困惑與法律完善[A];2011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大會論文集[C];2011年
5 劉玉成;;成都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發(fā)展的歷史機遇[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6 寧黎明;張忠德;吳惠濤;張覺敏;胡勝林;李琴;朱詠;;上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的對策研究[A];中國投資學會獲獎科研課題評獎會論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7 嚴谷軍;;城市基礎設施市場化投融資的創(chuàng)新方式——外國的實踐及對我國的借鑒[A];黑龍江省生產力學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8 肖艷;劉紅平;;國外城市基礎設施籌資模式及經驗借鑒[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9年
9 蔡龍;章波;黃賢金;翟文俠;;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現(xiàn)代化水平綜合評價研究[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城市發(fā)展與建設[C];2004年
10 向鵬成;宮金鵬;;我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投融資改革現(xiàn)狀研究——基于文獻分析的視角[A];2014(第九屆)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大會論文集—S10城市基礎設施規(guī)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和投融資改革[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呂衛(wèi)國;城市基礎設施和商業(yè)項目建設全面啟動[N];鞍山日報 ;2007年
2 尹名年 丁羽如 談沁磊 許偉(作者單位:鎮(zhèn)江市發(fā)展改革委);城市根基需要打樁[N];中國經濟導報;2006年
3 李芙蓉;河北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重點轉向[N];中國稅務報;2006年
4 蕭遙;上海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猛增七成[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5 ;東營市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征收管理辦法[N];東營日報;2006年
6 記者 郝明雷邋通訊員 宋曉一;市領導檢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N];濟寧日報;2007年
7 王德文;完善城市基礎設施[N];酒泉日報;2007年
8 閔輝 海華 沈強;城市基礎設施老化亟待重視[N];建筑時報;2006年
9 劉晨;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N];銅川日報;2007年
10 陸冰邋陸平貴 陸玉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N];中國建設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惠先;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民營化管理體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郜建人;城市基礎設施的市場化運營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3 朱翔華;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效果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4 崔國清;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5 黃桂林;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產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孫潔;城市基礎設施的公私合作管理模式研究[D];同濟大學;2005年
7 孫曉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其投融資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8 張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
9 王麗英;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8年
10 苗紀江;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融資研究[D];同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承超;湖南省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2 遲慶峰;區(qū)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3 唐琦;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吸納民間資本相關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4 楚未平;長沙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5 王曉偉;我國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融資模式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6 王曉峰;天津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運行機制優(yōu)化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7 周一沁;蘭白城市基礎設施一體化發(fā)展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劉猛;青海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金融支持模式選擇[D];蘭州大學;2010年
9 葉岑;基于長效性目標城市基礎設施效益系統(tǒng)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10 王發(fā)博;四川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比較分析與評價[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13349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01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