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理設計和功能過剩的公共住房撮合分配方法
本文選題:公共住房 + 撮合分配 ; 參考:《中國管理科學》2015年01期
【摘要】:公共住房的合理分配是關系保障性安居工程成敗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線"。公共住房分配中缺乏科學規(guī)劃和依據(jù),既難以保障公共住房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效率缺失。本文借鑒雙邊匹配思想,給出了一種基于公理設計和功能過剩的公共住房撮合分配方法,構建了一個公共住房撮合分配多目標優(yōu)化決策模型。文中給出的公共住房分配案例計算表明,該方法有利于提高公共住房撮合分配的科學性、合理性及正確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適用性。基于相關系數(shù)權重的數(shù)值模擬試驗,研究進一步探討了住房保障的發(fā)展階段、住房保障策略與最優(yōu)撮合分配結果的關系,為公共住房分配提供了一些策略:在住房保障起步和發(fā)展階段,應當優(yōu)先考慮較高的保障覆蓋面,同時也應避免公共住房對保障需求過剩;在住房保障發(fā)展成熟和完善階段,則應當注重提高住房保障的保障水平,盡力滿足住房保障對象更高水平的住房改善需求。
[Abstract]: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public housing is the lifelin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lack of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basis in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housing is not only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housing resources, but also causes the lack of efficiency to a certain extent. Based on the idea of bilateral match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public housing matchmaking al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axiomatic design and excess function, and constructs a multi-objective optimal decision-making model for public housing matchmaking allocation. The cases of public housing allocation in this paper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ational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housing matchmaking and has certain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igh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housing secur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ing security strategy and the result of optimal matchmaking is discussed. It provides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housing: at the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 stage of housing security,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the higher coverage of secur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excess demand for public housing should be avoided; at the stage of housing security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housing security should be mature and perfec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level of housing security and try to meet the higher housing improvement needs of housing security objects.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現(xiàn)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助項目(2012BAJ05B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271095)
【分類號】:F299.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健;劉思峰;周獻中;薛利;;多屬性決策決問題的滿意度與賦權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醒;;勘察設計企業(yè)實施ISO9001質(zhì)量管理體系應關注的幾個問題[J];福建建設科技;2006年06期
2 李明惠;譚公民;陳周欽;;論高職院校教學質(zhì)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7期
3 宋文友;黃衛(wèi)東;隆巖;;工程質(zhì)量管理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9期
4 王乃靜;時文慶;;價值工程在合理質(zhì)量分析中的應用[J];管理學報;2008年02期
5 肖磊;劉玲;;國內(nèi)外質(zhì)量管理研究現(xiàn)狀比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年23期
6 劉媛媛;;消防工程項目應用全面質(zhì)量管理的若干思考[J];經(jīng)營管理者;2011年03期
7 劉戰(zhàn)豫;丁日佳;張瑞;;基于工序成本的多元過程能力指數(shù)分析[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09年06期
8 屈文閣;;一種區(qū)間數(shù)多屬性決策方法在經(jīng)濟評價中的應用[J];甘肅科學學報;2013年04期
9 黃琛;鄧國慶;王建明;;檢查記錄信息質(zhì)量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測繪標準化;2014年03期
10 王莎莉;;高職商務英語口語實踐教學質(zhì)量控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孫艷秀;黃忠全;張穎;蔡雪兢;;SPC技術及其在汽車零部件質(zhì)量管理中的應用[A];全國先進制造技術高層論壇暨第八屆制造業(yè)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毛鳳琴;;理解標準 強化實施 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A];江蘇省計量測試學會2006年論文集[C];2006年
3 梁毅;;CQI在GMP文件管理中應用的探討[A];2009年中國藥學會藥事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國家藥物政策與《藥品管理法》修訂研究”論壇論文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成達建;員工工作滿意對顧客感知服務質(zhì)量影響中的調(diào)節(jié)效應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李克文;軟件質(zhì)量測評模型與測試數(shù)據(jù)生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3 劉偉華;物流服務供應鏈能力合作的協(xié)調(diào)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4 楊蓓蕾;面向發(fā)展質(zhì)量的城市社區(qū)治理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5 陸震;政府視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再造[D];同濟大學;2008年
6 馬自勤;現(xiàn)代工藝管理及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08年
7 楊靜萍;鋼鐵制造業(yè)集成化生產(chǎn)質(zhì)量管理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8 邢媛;研究生教育卓越質(zhì)量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9 劉健;基于“人本服務”的決策問題算法與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10 葛懷志;基于需求視角的公共住房撮合分配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海濱;H化工公司安全生產(chǎn)行為隱患識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丁鑫;基于MES的集成質(zhì)量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韓玲芝;基于改進掙值管理的工程項目控制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4 劉萍;基于QHSE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建筑基坑施工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5 李穎;基于SPC技術的企業(yè)級質(zhì)量管理系統(tǒng)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孫公盛;制造業(yè)產(chǎn)品質(zhì)量可靠性研究[D];山東經(jīng)濟學院;2011年
7 周濤;風電設備供應商選擇評價體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8 郭軍輝;蘇州廣林建設項目管理信息系統(tǒng)規(guī)劃與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9 戎智宗;儀化PTA裝置設備大修質(zhì)量管理規(guī)劃與實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10 吳超;D公司鑄件供應商質(zhì)量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堅強;任世昶;;基于期望值的灰色隨機多準則決策方法[J];控制與決策;2009年01期
2 劉健;薛利;劉思峰;馮啟磊;;基于優(yōu)勢關系的多屬性決策問題研究[J];控制與決策;2010年07期
3 周漩;張鳳鳴;惠曉濱;李克武;;基于信息熵的專家聚類賦權方法[J];控制與決策;2011年01期
4 徐澤水,達慶利;區(qū)間數(shù)排序的可能度法及其應用[J];系統(tǒng)工程學報;2003年01期
5 徐澤水;一種交互式多目標決策新方法[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年02期
6 周宏安;劉三陽;;基于二次規(guī)劃與相對優(yōu)勢度的不確定多屬性決策法[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7年04期
7 劉健;劉思峰;周獻中;陳素娜;;基于相似關系的多屬性決策問題研究[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11年05期
8 袁國強;;兩階段模糊生產(chǎn)計劃期望值模型[J];應用數(shù)學學報;2009年04期
9 劉健;劉思峰;;屬性值為區(qū)間數(shù)的多屬性決策對象排序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0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宏安;模糊多屬性決策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龍淼森;;我國公共住房政策研究[J];發(fā)展;2007年05期
2 王行;陸惠民;;公共住房問題的探討[J];江蘇建筑;2007年02期
3 曾望軍;;論發(fā)達國家公共住房管理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武可;;我國公共住房政策歷史及現(xiàn)狀[J];商業(yè)經(jīng)濟;2010年05期
5 黃修民;;韓國公共住房供應模式探析和啟示[J];蘭州學刊;2010年01期
6 吳偉;林磊;;從“希望六”計劃解讀美國公共住房政策[J];國際城市規(guī)劃;2010年03期
7 張祚;朱介鳴;李江風;;新加坡大規(guī)模公共住房在城市中的空間組織和分布[J];城市規(guī)劃學刊;2010年01期
8 于琳榮;董曉峰;郭立磊;張琦;;公共住房運行模式新探索[J];改革與戰(zhàn)略;2011年02期
9 Wikipedia;王夏璐;;18個國家的公共住房[J];城市環(huán)境設計;2011年Z1期
10 張振杰;;新加坡公共住房產(chǎn)業(yè)政策法比較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閆妍;朱曉武;;英美公共住房制度對我國的啟示[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城市與區(qū)域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2 曹琴;;新加坡和香港公共住房制度成功的啟示[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趙光瑞;;日本高速增長時期的公共住房政策對中國的啟示[A];激辯“新住房策論”[C];2011年
4 黃砂;王思齊;;新加坡公共住房市場發(fā)展及綜合治理策略研究[A];城鄉(xiāng)治理與規(guī)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2——居住區(qū)規(guī)劃)[C];2014年
5 戚常慶;吳慮;;“芝加哥公共住房改革計劃”評估及對我國的啟示[A];城鄉(xiāng)治理與規(guī)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2——居住區(qū)規(guī)劃)[C];2014年
6 孫斌棟;劉學良;;美國混居政策對我國和諧城市建設的啟示[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珂;國外公共住房保障體系和制度建設[N];學習時報;2011年
2 國家行政學院 馬秀蓮;伯克利要賣掉公共住房[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2年
3 沈香;社會公共住房不可忽視[N];財經(jīng)時報;2005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尹中立;公共住房保障呼喚住宅法[N];廣州日報;2007年
5 趙鴻濤;公共住房,誰來買單?[N];經(jīng)濟觀察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韓清華 肖建斌;成都出臺公共住房保障制度[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謝光飛;政、企、學界人大代表談公共住房建設[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7年
8 記者 徐培英;應盡快完善公共住房保障體系[N];經(jīng)濟參考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謝寶康;宗慶后:建立公共住房制度[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0年
10 記者 董超文 通訊員 虞海霞;未來5年將加大公共住房供應[N];深圳商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莉;美國公共住房政策的演變[D];廈門大學;2008年
2 田一淋;基于PIPP模式的公共住房保障體系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候小偉;美國公共住房的困境與轉型[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劉雅瑋;公共住房發(fā)展與空間布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殷萍;中國公共住房的“內(nèi)循環(huán)”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歡;我國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李震;論我國公共住房的法律規(guī)制及完善[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4年
6 黎均亮;城市公共住房政策分析及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7 曾祥鳳;中國公共住房制度運作機制[D];四川大學;2007年
8 宿麗霞;我國中小城市公共住房政策分析及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9 田鑫;武漢市公共住房政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張箭;我國公共住房政策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57320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95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