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語授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適應性與對策研究
本文關鍵詞:蒙語授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適應性與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1年
蒙語授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適應性與對策研究
孟長生
【摘要】:蒙古族文化是“踐行開放”的文化,蒙古族教育是具有開放、改革、創(chuàng)新品質的教育。教育的改革開放確能保證教育更好地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人的發(fā)展服務,實現社會以人為本的宗旨。隨著蒙古民族與國內其他民族甚至與世界民族的交往交流,蒙古族地區(qū)的社會構成、產業(yè)結構、文化交流均已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如何保證蒙古族學生主動選擇蒙語授課學校?如何保證蒙古族學生能夠說純正的蒙古語?如何保證蒙古族學生在掌握本民族語言的同時,享用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如何保證蒙語授課學校畢業(yè)的學生能夠適應多元語言的社會?等等,已成為廣大蒙古族地區(qū)即普遍又深刻的教育問題。 本次課程改革被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最深刻的一次教育改革。文化是課程變革的背景,同時課程本身也是一種文化,課程文化是教育學化了的文化。蒙語授課學校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蒙古民族文化,不斷適應蒙古民族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上 本文以筆者多年來從事民族教育的親身經歷及學習研究,從筆者所在地—興安盟蒙語授課基礎教育學校新課程改革實施現狀入手,通過學校管理者訪談、教師訪談、資料查閱、實地考察等方式了解蒙語授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實際,指出了蒙語授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領導中存在著九重視九忽視,進而提出新課程實施中新課程觀念的確立尚待完善,綜合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流于形式,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建設實施困難重重,學校課程文化的反思建構尚未引起重視等不適應問題,并分析了產生問題原因。 文章借鑒國內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先進經驗,提出了促進蒙語授課基礎教育學校新課程改革適應性的對策建議:進一步強化對蒙語授課學;A教育新課程實施的指導;強化地方教育行政民族教育管理的職能,組織蒙語授課基礎教育學校全面實施包括校本課程、地方課程在內的新課程;突出在職教師培訓,增進學校的課程建設與實施能力;不斷深化教育體制、考試制度改革,為新課程的實施創(chuàng)造更加寬松的環(huán)境。希望能為深化蒙語授課基礎教育學校新課程改革提供借鑒與幫助。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H212-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郭元祥;;學校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2 王愛玲;;課程改革的重要問題:關注人的整體性發(fā)展[J];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3 靳玉樂,張麗;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回顧與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10期
4 崔允漷;新課程“新”在何處?──解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年09期
5 靳玉樂;董小平;;論新課改語境中民族學校特色的建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玲;;語文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S1期
2 王家正,楊世國,李偉,郭世平,朱廣化;新課程理念與數學教學實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3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談儒強;;20世紀上半葉中國農村教育的兩種改革路徑[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李國慶;;從實用主義德育理論到品格教育——美國道德教育理論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姚運標;唐磊;;美國教科書中的宗教與科學之爭——以斯科普斯案和《國防教育法》為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伍德勤;;論傳統(tǒng)派與現代派教育思想并存的現實意義[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邵忠德;丁榮錦;李健;;高中生化學學科素質發(fā)展評價體系的構建[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9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歷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王傳兵;;初中地理教師結構特征及專業(yè)化發(fā)展策略——基于安徽省合肥市十所學校調查現狀分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瑞復;;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理論與實踐初探[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2 劉愛芹;;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干預機制的建構[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C];2009年
3 張慧妍;賈寧;;污水處理自動控制網絡平臺的設計與研制[A];北京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10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C];2011年
4 郭建斌;;理解與表達:對凱利傳播儀式觀的解讀[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5 許可峰;;傳統(tǒng)尊師觀念及其現代轉換[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孫華;;百年高校招生政策中的效率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姚宏杰;;金代“六學”考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余波;徐仲林;;清末民初教育轉型時期我國課堂教學特點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唐燕;;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職業(yè)教育的興起[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6)——中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董靜芳;;晚清留學教育與中國近代教育的關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學教育、教會教育等)[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學森;我國毛南族聚居區(qū)傳統(tǒng)體育與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實證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敏華;高中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史大勝;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巍;宋代童蒙階段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胡孝忠;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許翠冉;黑龍江省普通高中選修Ⅰ課程實施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麗影;幼兒教師課程權力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董玲;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吳迪;試論情境型試卷——高考語文試卷的實用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倫春族文化變遷研究(1895-1915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郭遜;盲校中學生學校適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潘娟;中等職業(yè)學校青年教師職業(yè)認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宮偉偉;促進高中生個性發(fā)展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巴巴拉·L·馬丁,查爾斯·M·瑞戈魯斯,張錚;情感領域的教學設計理論[J];開放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靳玉樂;董小平;;論學校課程領導的范式轉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07期
3 闞兆成;新課程:素質教育觀念的重要實踐[J];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02期
4 李明歡;“多元文化”論爭世紀回眸[J];社會學研究;2001年03期
5 鐘啟泉;;課程人的社會責任何在[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9期
6 靳玉樂;董小平;;論學校課程的規(guī)劃與實施[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王道俊;主體教育論的若干構想[J];教育學報;2005年05期
8 陳旭遠,劉冬巖;促進學生體驗的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丕勇;內蒙古蒙語授課小學英語師資隊伍現狀調查與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丹·蘇德畢力格;采用民族語言授課培養(yǎng)少數民族教育師資[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3 樂·色音額爾敦;應加強電大蒙語授課專業(yè)的漢語文教學[J];內蒙古電大學刊;1992年02期
4 李炳煌;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學法研究[J];云夢學刊;2005年01期
5 王秀珍;蒙語授課專業(yè)《漢語文》復習提要(2)[J];內蒙古電大學刊;1997年02期
6 烏云斯日古楞;;談高職高專蒙授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年11期
7 戴晨麗;高慧婷;;高職高專院校蒙語授課生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8 王平;;新課程下高中英語教師教學信念認知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年02期
9 包向榮;蒙授英語教學方法初探[J];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10 包春光,其木格;蒙語授課中小學生團體智力篩選測驗(赤峰市常模)的研究報告[J];前沿;199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文;;對基礎教育新課程培訓者研修工作的思考[A];天津市繼續(xù)教育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2 張良瑛;;重塑培訓理念 勇于探索實踐——骨干教師省級培訓中新課程內容的培訓探索[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第十五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黎加厚;;教育技術如何迎接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為了我們民族的囑托[A];中國電化教育協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陳濤;;新課程下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郝文鳳;;新課程高中英語探究式學習模式初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6 燕興權;;試論課程改革中提高中學化學教師素質的途徑[A];甘肅省化學會成立六十周年學術報告會暨二十三屆年會——第五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7 張志前;;新課程·新技術·新變革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初中物理新課改的實踐及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楊子圣;;淺議課改中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9 郝健;;幾個語文教學現象留給我的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10 陸守明;;農村中學語文新課程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白雙穎 珠日河;[N];內蒙古日報(漢);2008年
2 烏恩;[N];內蒙古日報(漢);2010年
3 劉繼瓊;[N];人民政協報;2004年
4 辦公室;[N];錫林郭勒日報;2010年
5 郝文婷;[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王志穩(wěn);[N];中國民族報;2003年
7 記者 叢麗娜;[N];西藏日報;2004年
8 記者 紅鈺;[N];通遼日報;2008年
9 記者 色·照日格圖;[N];內蒙古日報(漢);2005年
10 本報記者 趙小雅;[N];中國教育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翠紅;蒙古族學校教育中“避蒙趨漢”現象生成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曹俊軍;反思與構想: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余文森;個體知識與公共知識[D];西南大學;2007年
4 杜建群;實踐哲學視野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5 張榮偉;教育共同體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蘇州大學;2006年
6 萬偉;亦續(xù)亦斷[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代建軍;論我國當前中小學課程運作機制的轉變[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袁磊;“農遠工程”背景下的小學英語多媒體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吳國平;新課程行動中的教師成長[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孟長生;蒙語授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適應性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華薇;民族雙語背景下蒙語授課生的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尹弘飚;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個案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金鋼;內蒙古地區(qū)高校蒙語授課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紅艷;基礎教育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體系構建[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6 其木格;土默特左旗蒙語授課教學的歷史與現狀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荔;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結構領導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8 金榮;扎賚特旗蒙語授課基礎教育現狀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9 慶德門;阿拉善左旗蒙語授課教育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10 夏春梅;南通地區(qū)小學新課程實施現狀的調查與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蒙語授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適應性與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271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chujiaoyulunwen/7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