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動力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
[Abstract]:Group is not only the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also the motive resource of education. In the large cla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there are not only resources from teachers or students, but also group resources from this unique teaching group. The dominant foundation of the group resources is the difference resources, the generative resources are the recessive composition of the group resources, and the learning community resources are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group resources. Teachers create a relaxed and democratic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and construct classroom space whe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and student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which is helpful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p resources and the innovation of large-class classroom teaching.
【作者單位】: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G7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軍;李明;;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對策[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2 周艷;李新;;教學病理學視角下對“對話教學”實踐的審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3 畢玲;;對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不成功因素的探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4 丁慧琴;;語文教師個性化閱讀能力培養(yǎng)要素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高丹丹;;合作學習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7期
6 王曉璐;;合作性競爭學習在?朴⒄Z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7 李富;;透過《非誠勿擾》看對話理論下的婚戀觀轉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8 王玉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對話教學模式探討[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9 郭書法;;合約視角下醫(yī)學英語合作學習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盧鳳榮;;對話理論在文學欣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6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洪席;過程課程觀的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李丹;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鄭紹紅;城鄉(xiāng)統(tǒng)籌背景下農(nóng)村成人教育的公共治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王忠厚;從混沌走向協(xié)同:課堂教學系統(tǒng)自組織境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滕紹娟;;基于群體動力理論對課堂小組學習的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年05期
2 冉寧培;王興;姚衛(wèi);;以群體動力理論為視角洞悉影響激勵高校體育教師的因素[J];武魂;2013年06期
3 唐人,喬明亮;論社會文化轉型中的教師群體動力機制[J];懷化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3年06期
4 張明潔;;從群體動力的角度分析高校教師的激勵問題[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S2期
5 王兆珍;宿舍群體動力系統(tǒng)的分析及應用[J];山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6 矯鎮(zhèn)紅;;群體動力理論在中學體育教學法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實驗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年07期
7 王兆珍,侯俊平;辦公室群體動力結構初探[J];秘書之友;1997年07期
8 張文俊;談群體動力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教書育人;2001年08期
9 孟雁;;群體動力理論在高校案例教學中的啟示與實踐[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6年19期
10 鄧勝利;馮利飛;;Web2.0環(huán)境下網(wǎng)絡用戶的群體動力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美榮;;回顧與展望(代序)[A];2006全國復雜網(wǎng)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付美云;樂國安;;職場欺負:超越當事人雙方的旁觀者視角[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章志光;;建立我國教育社會心理學芻議[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鑫;小組聯(lián)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和管理的動力[N];天津教育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小娜;初探我國高中生群體動力與英語自主學習行為的相關性[D];重慶大學;2009年
2 孟文;任務教學下外語課堂學生群體動力的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3 付旭;在必然與偶然的之間的拼搏[D];南昌大學;2008年
4 羅曉麗;論群體理論在特警隊伍管理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0842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40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