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素質教育論文 >

在教育學課程中實施“四段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4-07-07 17:33

。壅莨步逃龑W課是高等師范院校打造合格教師的專業(yè)基礎課,它的質量高低直接關系著培養(yǎng)學生的從師素質。“四段教學模式”良好的教學效果已經(jīng)證明該模式能改變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被動局面,希望通過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掌握的程度都得到較大的提高。
 。坳P鍵詞]教育學課程四段教學模式高等師范院校
  [作者簡介]李春超(1960- ),男,長春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李寧(1982- ),女,長春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學。(吉林長春130032)
  [課題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教研課題“高校啟發(fā)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080508)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1)18-0146-02
  
  一、引言
  進入新世紀,我國高師院校普遍關注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改革,但多數(shù)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的編寫和教學內(nèi)容的更新上,這些改革固然重要,但卻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師范生普遍不愿學習教育學課程的現(xiàn)狀。為此,筆者認為,要想徹底改變這種不良局面,還應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近年來,筆者所在學院打破公共教育學課程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被動局面,通過創(chuàng)立“啟發(fā)引導、自學討論、重點授課、解決問題”的四段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嘗試,其收效十分顯著,主要體現(xiàn)在運用該模式實施教學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明顯增強。
  二、教育學課教學模式的構建
  通常認為,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它具有整體性、針對性、操作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等特點。教學模式的構建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以教學理論為基礎演繹而成,二是對成功教學經(jīng)驗加以歸納而成。教育學課新模式也應不僅尋求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還應用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作為指導思想,把握時代脈搏,樹立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而創(chuàng)立。
  鑒于教學模式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組合,而課堂教學方法又有多種形式的現(xiàn)狀,這也就為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依據(jù),就目前的情況看,大致可歸納為三類:(1)一般教學模式。意指通常情況下最熟悉的傳統(tǒng)慣例,即教師主要通過講解、板書、演示等方式向一個班級的幾十名學生傳遞信息,成為集體授課演示模式。
  (2)個別化學習即自學教學模式。是由學生自己閱讀指定的材料或教科書,以及利用實驗室或其他教學設備,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3)小組相互作用的教學模式。即小組討論活動,教師與學生或學生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式的質疑、辨疑和解疑的方式。
  上述三種教學模式各有所長,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就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教育學課新模式的構建,就整體而言,仍應以傳統(tǒng)的三類課堂教學模式為依托,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同時兼顧師生的雙邊活動,尤其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單就教師講授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有別于傳統(tǒng)的“一言堂”,它是在加大啟發(fā)誘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帶著疑惑和問題的前提下而實施了重點講授,并且這種講授又是為了日后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的。應該說,學生在此種模式下的課堂參與熱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漲。
  三、“四段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1.啟發(fā)引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明確所講授內(nèi)容的任務和方向,即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明確這個問題的意義和作用,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該環(huán)節(jié)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每節(jié)課的引言設計要更加精心。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倘若引言精彩,引人入勝,便會抓住學生的心。否則,將會降低學生的聽課興趣。例如,在講“教學工作基本環(huán)節(jié)”一節(jié)時,常規(guī)技法是把五個環(huán)節(jié)逐一介紹,學生能記住教學內(nèi)容教師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在啟發(fā)引導教學模式中,應著重第一環(huán)節(jié)“備課”的啟發(fā)和講解。上好課的第一步是做好備課工作,這亟須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引言中可以這樣設計:先在黑板上有意將“備課”的“備”字寫成“背誦”的“背”,剛寫完學生便小聲議論“背字寫錯了”。教師可以問:“為什么錯了?‘備課’不就是要把所講的內(nèi)容背下來,上課時講給學生嗎?”同學們一下子愣住了,有人搖頭,有人開始琢磨,急于想了解事情的真相。趁著學生熱情高漲,教師接著說:“這個‘背’字我是故意寫錯的,應該是準備的備。那么,為什么是準備的備,備課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備課的工作內(nèi)容有哪些呢?”幾句話,讓學生明白了這節(jié)課的任務和方向,激發(fā)了學習興趣,這種興趣正是從學生急于想要了解的問題中產(chǎn)生的。
  教育學中的許多理論問題比較抽象、深邃,正需要教師通過啟發(fā)引導,把抽象的概念變成具體的形象,把高深的哲理變成淺顯易懂的俗語,進而為學生搭起步入知識殿堂的階梯。
  2.自學討論。自學討論式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對自學討論式教學,通常可以分為四步進行:第一步,給學生布置自學提綱,讓他們帶著問題閱讀材料,使學習具有明確的方向性。自學提綱的詳細程度應以學生自學能力的強弱而定。開始時提綱要詳略些,日后隨著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提綱可以略寫,并可出一些綜合性的思考題,讓學生邊學邊想,深入理解。學生在自學時,教師可注意巡視,檢查自學情況。第二步,相互議論。學生自學完教材以后,對思考題有了自己的見解,但理解程度不同,這時前后左右以及同桌的同學可以小聲議論,交流個人自學所得。此時,教師仍可注意巡視,掌握學生議論的情況,也可以參與某幾個學生的議論。議論聲逐漸減弱直到消失,表明已議的差不多了,應適時轉入下一步。第三步,討論發(fā)言。按思考題的先后順序,逐個問題進行討論。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發(fā)言,并把每個學生的發(fā)言要點寫在黑板上。第四步,總結提高。對學生提出的各種見解、觀點,引導學生再概括,在此基礎上,教師做出恰當?shù)脑u價,得出正確的結論。
  3.重點講授。重點講授是指抓住關鍵性問題講深講透,以點帶面,配合第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啟發(fā)引導,來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學論中的“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guī)律”一節(jié)是十分重要的部分,由于它是理解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的基礎,為此,對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必須采用重點講授的方式。而“教學原則”和“自學方法”兩節(jié)則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等方式,做到“學懂會用”即可,這期間如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教師還可以通過個別答疑和集體輔導的形式幫助消除障礙。
  隨著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教育學課需要更新和補充的內(nèi)容也很多,再加之課時所限,筆耕論文,因此,課堂教學除重點講授外,還存在著 “精講”這一問題,以便能把新的學術動態(tài)和研究成果展示給學生,同時又為他們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幾年來,筆者所在學校先后將“素質教育的諸多問題”“基礎教育新課改的相關問題”“當代學校德育實踐研究”“新時期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等理論界及實際工作中所探討的熱點問題,配合“精講”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之功效。
  4.解決問題。開設教育學課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解決基礎教育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對于如何通過課堂教學達到此目的將是構建新模式所必須要顧及的。
  鑒于教材中的內(nèi)容多為抽象的理論知識,這對缺乏基礎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學起來未免枯燥無味,不僅不利于理解,更不利于應用。為彌補這一不足,在該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進行案例教學的嘗試,大體經(jīng)過三個步驟加以實施:一是出示案例。選擇的案例必須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唯有這樣,方可讓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教育理論。二是組織討論。將選擇出來的案例提供給學生,同時還要啟發(fā)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教育理論去分析案例,并注意隨后進行廣泛的研討。三是總結評價。主要由教師來做,指出討論的優(yōu)缺點,進行補充性的說明或進行提高性的講授。中國
  
  [參考文獻]
 。1]扈中平,李方,張俊洪.現(xiàn)代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楊小微,張?zhí)鞂?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鐘啟全,汪霞,王文靜.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轉貼于



本文編號:246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6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394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