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思想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學位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G64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仁義禮智信”思想簡述
2.1 “仁義禮智信”思想的萌芽
2.2 “仁義禮智信”思想的發(fā)展
2.2.1 春秋前中期的相關記載
2.2.2 孔孟等人對“仁義禮智信”思想的發(fā)展
2.3 “仁義禮智信”思想的內(nèi)涵
2.3.1 仁的內(nèi)涵
2.3.2 義的內(nèi)涵
2.3.3 禮的內(nèi)涵
2.3.4 智的內(nèi)涵
2.3.5 信的內(nèi)涵
2.4 “仁義禮智信”思想在新時代的意義
第3章 “仁義禮智信”思想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3.1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簡述
3.1.1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目標
3.1.2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nèi)容
3.1.3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3.2 “仁義禮智信”思想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聯(lián)系
3.2.1 目標相似
3.2.2 內(nèi)容相通
3.2.3 方法可借鑒
第4章 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存在的問題
4.1 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存在問題的宏觀表現(xiàn)
4.1.1 道德信仰失衡
4.1.2 德與智不統(tǒng)一
4.1.3 知與行的脫軌
4.2 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存在問題的微觀表現(xiàn)
4.2.1 大學生在仁方面的問題
4.2.2 大學生在義方面的問題
4.2.3 大學生在禮方面的問題
4.2.4 大學生在智方面的問題
4.2.5 大學生在信方面的問題
第5章 揚棄“仁義禮智信”思想,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5.1 揚棄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儒家倫理
5.1.1 “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儒家倫理存在的問題
5.1.2 對以“仁義禮智信”思想為核心的儒家倫理應持的態(tài)度
5.2 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探討
5.2.1 充分發(fā)揮課堂教育的作用
5.2.2 制定并實施大學生日常道德行為規(guī)范
5.2.3 切實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
5.2.4 積極構建大學生道德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
5.2.5 強化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的榜樣作用
5.2.6 營造健康的道德環(huán)境和道德氛圍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球柏;;“仁義禮智信”的由來、發(fā)展及其基本內(nèi)涵(上)[J];長沙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2 鄧球柏;;“仁義禮智信”的由來、發(fā)展及其基本內(nèi)涵(下)[J];長沙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3 劉太恒;論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當代價值[J];道德與文明;2000年01期
4 肖立斌;;中國傳統(tǒng)道德中“仁”與“義”的對立統(tǒng)一[J];道德與文明;2006年01期
5 溫克勤;儒家倫理的現(xiàn)代價值──第一屆兩岸倫理學術研討會觀點綜述[J];道德與文明;1998年02期
6 王殿卿;;“仁義禮智信”與建構共同價值觀[J];中國德育;2006年01期
7 鄒蘭香;“修身為本”倫理思想在現(xiàn)代德育中的借鑒[J];湖南社會科學;2002年04期
8 丁春平;馬毅松;王雄杰;;中國傳統(tǒng)倫理教育與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7年05期
9 賈香花;智性與德性交融 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統(tǒng)一——未來道德教育發(fā)展的走向[J];河南社會科學;2001年04期
10 劉余莉;;“仁義禮智信”研究三十年[J];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萍;中國傳統(tǒng)道德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胡建;我國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對美國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借鑒[D];西南大學;2006年
3 徐軍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科學定位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4 鄧立;儒家倫理“仁義禮智信”關系維度新探[D];貴州大學;2009年
5 高貴和;論當代中國思想道德教育對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借鑒[D];安徽大學;2010年
6 霍青華;儒家君子人格與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培養(yǎng)[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9097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90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