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學設計
【學位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G641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一) 國家對《思想道德修養(yǎng)》教學的重視
(二)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實效性較低
(三) 自身體驗所引發(fā)的反思
二、研究的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獻研究法
(二) 深入訪談法
(三) 問卷調查法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一、德育理論
(一) 德育課程
(二) 品德形成過程
二、動機原理
(一) 凱勒的ARCS 動機模型
(二) 對本研究的啟示
三、教學設計理論
(一) 教學設計的概念
(二) 教學設計兩大傳統(tǒng)
(三) 教學設計理論在本研究中的應用
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
一、《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
二、原因分析
(一) 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
(二)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本身的問題
(三) 學生自身的原因
三、改進方案的研究
四、評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設計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分析
(一) 現(xiàn)實性
(二) 可能性
第四章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設計
一、明確學習者與設計團隊
二、需求分析
三、學習者分析
(一) 主流價值分析的文獻綜述
(二) 學生關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態(tài)度調查
(三) 總結:學習者分析結論
四、目標研究
(一) 兩種目標對比分析
(二) 目標設立的原則
(三) 目標確定
五、內(nèi)容研究
(一) 現(xiàn)有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
(二) 內(nèi)容確定
六、教學策略研究
(一) 師生互相尊重是前提
(二) 選好角度,引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是關鍵
(三) 多種教學活動同時或穿插進行是實現(xiàn)課程成功的策略
(四) 積累素材是保持該課新鮮生命力的基礎
七、測試方式研究
(一) 來自《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師的評價
(二) 來自學生所在班級輔導員的評價
(三) 來自同學的評價
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大綱
一、課程的性質與課程目標
二、教材
三、教案
(一) 大學是人生發(fā)展的新階段
(二) 學習素質與學習適應
(三) 校園生活與個體適應
(四) 道德品質與人生修養(yǎng)
(五) 社會生活與公德意識
(六) 正確對待愛情
(七) 人際關系和個體成長
(八) 心理健康與心理調試
(九) 人生理想與人生信念
(十) 大學生的成才之路
四、學時分配建議
五、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評價方式說明
第六章 教學大綱的評價與修改
第七章 總結
一、研究成果總結
二、創(chuàng)新點總結
(一) 研究思路的創(chuàng)新
(二) 研究成果的創(chuàng)新
三、研究的局限性
(一) 教學目標的撰寫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 教學大綱的使用效果難以考證
四、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嚴仲連;德育課程及其特質[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3期
2 閆江濤;;論學生主體參與的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李鳴;高!八枷氲赖滦摒B(yǎng)”課教學大綱修訂工作會議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0年10期
4 蔣濤;“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如何突出實踐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年01期
5 王立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內(nèi)容體系之我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年03期
6 戰(zhàn)難;“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程建設的新嘗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年05期
7 林雅青,李學金,吳然;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教學實效的有效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年10期
8 趙琳;淺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年10期
9 郭建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知行結合教學方法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年12期
10 祖嘉合;略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教學方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丁錦宏;品格教育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江洋;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2 毛磊;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程豐富教學模式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3 鄭建村;高!端枷氲赖滦摒B(yǎng)》課教學模式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4 劉泳霞;“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考[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8302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8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