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對抑郁癥污名的干預:基于心理疾病觀核心維度
【學位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49.4;B844.2
【部分圖文】:
頓士學位論文??y?MASTER'S?THESIS??表3.?5嚴重性與可控性對社會距離的方差分析結(jié)果???因變量?變異來源?SS?df?MS?F?p??會距離?嚴重性?900.32?1?900.32?14.15***?.000??可控性?298.50?1?298.50?4.692*?.032??嚴重性?X?可控性?739.73?1?739.730?11.628**?.001??誤差?11005.32?173??性與可控性的交互作用顯著(Fo,/73)=11.628,?/K0.01,partial?rf=0.07)進一步進行簡單效應分析。在高可控條件下,嚴重性高低對社會距離有顯=?25.276,戶<0.001,partialrf=0.13)。圖?3.1?更直觀地呈現(xiàn)了嚴重性對社會距離的相互作用。??
對干預與測量時間對同情情緒的相互作用進行MANOVA檢驗時發(fā)現(xiàn):(1)干??預組的同情情緒在前測與后測間存在顯著差異(F?(2,?186)?=-4.421,/X0.05,partial??riM).13),結(jié)合圖4.1可看出,后測組的同情情緒有顯著上升;(2)干預組與對照組??的同情情緒在后測上得分有顯著差異(i7?(2,?186)?=6.002,_p<0.05,partial?if=0.05),??干預組同情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3)在追蹤數(shù)據(jù)上,干預組同情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情得分(尸(2,?186)=3.372,/K0.01,partialTf=0.06)。由此可知,教育干預??對同情情緒的增加有顯著作用。??圖4.1可更直觀地看到干預組和控制組的社會距離與同情情緒的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干預組的社會距離水平在干預后呈現(xiàn)下降趨勢。干預組的同情情緒在后??測中有顯著上升
圖4.?2核心維度在干預與污名水平間的中介作用模型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大鵬;;中醫(yī)疾病觀的特點[J];醫(yī)學與哲學;1987年08期
2 區(qū)永欣;;中醫(yī)學的疾病觀[J];廣州中醫(yī)學院學報;1988年01期
3 鞏亞男;杜漸;李志榮;劉珍珠;徐祥蕓;王昊;楊秋莉;;中醫(yī)疾病觀視角下的敘事醫(yī)學[J];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2016年03期
4 郝麗莉,蘇晶,李欣育;論中醫(yī)模式與中醫(yī)疾病觀[J];中醫(yī)藥學報;1998年06期
5 劉興柱;論疾病觀[J];山東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6 陳雪玲;SARS疫情下民眾恐慌與心理應對[J];護理學雜志;2004年01期
7 杜慧群;;現(xiàn)代疾病觀特點的初探[J];醫(yī)學與哲學;1982年06期
8 瞿曉敏;中西健康疾病觀的哲學基礎[J];醫(yī)學與社會;2001年05期
9 魯灣;;樹立正確的疾病觀[J];科學養(yǎng)生;2013年04期
10 孫易娜;楊云松;孫麗英;劉豐;;張仲景的疾病觀和診療觀探析[J];中醫(yī)藥信息;201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鳳蘭;中國公眾的心理疾病觀:內(nèi)容、結(jié)構及測量[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玉龍;疾病的價值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徐云生;論中醫(yī)學基本觀[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高山;成都市藏族流動人口就醫(yī)行為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2 王楓;教育對抑郁癥污名的干預:基于心理疾病觀核心維度[D];華中師范大學;2018年
3 余兆晟(Yu Siu Shing Steve);天臺宗禪修與疾病觀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4 劉新萍;護理工作中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價值觀方面的比較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7277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jykj/287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