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簡論以行動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訓項目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5-02-06 11:21

 

  [論文摘要]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強調通過行動來學習,培養(yǎng)學生技術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性能力等構成的行動能力,計算機基礎作為一門基礎并實用課程,通過基于職業(yè)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學習性任務,推行以項目為載體的行動導向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行動中構建熟練掌握和運用計算機處理日常事務的職業(yè)綜合能力。

  [論文關鍵詞]行動導向 實訓項目


  一、行動導向的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又稱實踐導向、活動導向、行動引導教學,被認為是目前職業(yè)教育教學層面改革的一種有效手段。對于行動導向的發(fā)展,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是始于上世紀80年代德國的職業(yè)教育改革,在1996年德國的一次州文化部長聯席會議上首次提出“要以學習領域為基本原則組織與職業(yè)相關的教學內容”。在1999年正式頒布的《框架教學計劃》中要求職業(yè)學校要按企業(yè)生產任務的要求組織教學,以職業(yè)行動體系替代專業(yè)的學科體系,并指導職業(yè)教育的目標包含“知識、技能和關鍵能力”。要達到這種目標,需要開發(fā)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這就是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要實現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行動能力,一個人的行動能力包含有技術能力(與專業(yè)相關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分析、計劃、引導、控制、信息、媒體的使用能力)、社會能力(溝通、交往、團隊、管理等)以及個性能力(自我管理、主動學習等)。正是由于行動導向教學對于培養(yǎng)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在實施過程中產生明顯效果,受到了職業(yè)教育界的重視,引領了職業(yè)教育的改革。
  行動導向教學法強調以企業(yè)任務的要求組織教學,以職業(yè)行動體系來進行教學,這就要求在學習的組織中圍繞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xié)調人,學生通過企業(yè)任務式教學,完成“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獲得行動領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常用的行為導向教學方法包括:大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項目引導法、文本引導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不管哪一種方法,其根本就是引導學生用心、用手、用腦去完成一個完整的行動過程,提升自己的行動能力。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現狀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職高專非計算機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大部分高校已將計算機基礎課程納入了公共基礎課的范圍,是大學生入學后所學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部份省份還將計算機基礎和英語一起列入為統(tǒng)考或聯考的科目,并頒發(fā)聯考的計算機一級證書。主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計算機硬件、軟件和網絡等)、通用職業(yè)能力(文檔處理、統(tǒng)計報表制作、圖形處理、網絡應用、多媒體基礎應用等),并培養(yǎng)學生具備基本的對信息進行搜索、處理、組織和利用的職業(yè)素質。
  進入大學校門的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基礎有著很大的差異,有部分學生已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能力,但也有一些連計算機都沒親自接觸過。目前理論教學、實訓操作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仍較為普遍。一方面基礎較好的學生覺得太容易、太簡單,而沒有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基礎弱的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特別是有關計算機的基礎理論部分,如二進制的、計算機的結構等,使學生覺得較難理解。根據近幾年來計算機聯考的數據統(tǒng)計,無論是基礎好還是弱的學生,聯考中的理論成績都不很理想,在計算機的操作方面,有時還出現平時“玩”電腦很在行的結果不合作的情況。因此做好教學設計,平衡基礎差異的學生,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三、基于行動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計算機基礎課程,雖然只是一門通用的基礎課程,實際上也是一門很實用的職業(yè)性課程,例如文檔編輯及處理、表格制作及數據統(tǒng)計計算、演示文稿制作等,幾乎所有的職業(yè)崗位都會涉及到,為此我們按照職業(yè)崗位的要求和課程的目標要求,設計了一系列實訓項目。例如在計算機基礎知識部分,我們設計了組裝一臺合適本專業(yè)使用的電腦、安裝本專業(yè)將要使用的軟件兩個項目,在WORD文檔處理部分布置了編輯制作班級板報、畢業(yè)推薦書兩個任務,在電子表格EXCEL部分布置了制作成績表、協(xié)助班主任打印成績單兩個任務,在POWERPOINT部分布置了制作“我的家鄉(xiāng)旅游推介”演示文稿制作項目,推行以項目為載體的行動導向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最常使用的就是“六步法”: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具體步驟如下:
 。ㄒ唬┵Y訊(引入課題)
  在每個項目教學前,首先教師要將教學的基本材料準備好,包括參考用課件、資源、器材。其次向學生提出項目任務、提出分組要求,完成項目小組的組建。例如在計算機基礎教學的WORD部分,我們設計了“做一個班級活動版報”的任務,每組5個人,分工合作完成文字編輯、圖片掃描處理、圖文混排等,最后打印進行展示。小組成員分別在小組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有時一個人扮演多種角色。不同任務時組員的角色要進行變換,從而使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扮演不同的適合完成小組任務的角色。
 。ǘ┯媱潱ㄖ贫üぷ饔媱潱
  先由學生小組討論、制定任務的工作計劃、工作步驟,了解技術及操作要點,教師可參與其討論,并最終認可小組的計劃。
 。ㄈQ策(收集信息,確定思路)
  學生根據分工,閱讀教師預先給定的材料,并配合上網查找相關信息,整理并加工,經過小組討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
 。ㄋ模⿲嵤┯媱潱ㄍ瓿刹僮鳎
  學生根據分工和合作的要求,按制作好的工作步驟和程序進行,完成方案中的任務,必要時教師進行指導。例如,對學生第一次使用數碼相機、掃描儀等工具時進行技術方面的指導,在實施計劃中,基礎強的學生自動幫助基礎弱的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
 。ㄎ澹z查
  各小組自我督促工作的進展情況,教師作為旁觀者、指導者,提醒學生按照計劃完成任務,對可能出現的差錯要能預知和及時糾正。
  (六)評估
  先由學生小組對自己的設計的板報進行自我評價,并能每個成員的工作進行記錄和評價。經過修訂和打印后集體進行展評?刹扇⌒〗M互評、集中點評、典型評價等形式,使學生在評價中獲取改進的知識、技巧,形成自身的經驗。

  四、基于行動導向教學實施的一些思考


  1.行動導向型教學法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行動能力,強調學生通過行動來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要發(fā)揮團隊整體、個體的作用,教師必要時進行調節(jié)和督促教學進程的執(zhí)行。
  2.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進程要進行精心設計,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頭腦風暴法、小組討論法、辯論法等,指導學生通過行動過程,來理解項目所包含的知識、能力的要求,促進學生知識的構建。
  3.要注重教學評價過程,評價不是目的,而是讓學生通過評價了解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學習結束的結果展示,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
  4.要注重行動過程的合作性
  在進行以項目為載體的行動導向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團隊的合作性,必須杜絕一個學生獨立實施而其它組織做旁觀者的情況,教師必須監(jiān)督各小組按計劃進行,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實現共同進步。

 

 



本文編號:127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7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29e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