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結構變革的問題反思與改進
本文選題:課程改革 + 課程結構; 參考:《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年01期
【摘要】:我國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了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不僅從形式結構上做了規(guī)劃,而且從實質結構方面進行了深刻的變革。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理論依據不清晰;學科課程模塊功能被夸大;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的關系把握不到位;綜合課程結構不清、主題統(tǒng)整過度;各學段課時總體仍偏高;執(zhí)行中走形。原因在于:傳統(tǒng)課程結構觀的影響;改革的慣性使然;與課程結構相關方面的改革滯后。因此,應通過厘清課程結構改革的理論依據;促進課程結構的整合;轉變教師的課程結構觀;加快評價體系改革;加大投入等措施加以改進。
[Abstract]: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emphasizes the balance, comprehensiveness and selectivity of curriculum structure. Not only from the formal structure of the planning, but also from the substantive structure of the profound chang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s not clear, the function of the subject curriculum module is exagg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and the sub-curriculum is not in plac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is unclear, the subject is over-integrated, the class hours of each academic section are still on the high side; The execution is in the wrong shape. The reasons lie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structure view, the inertia of reform, and the lag of the reform related to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Therefore, we should clarif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urriculum structure reform;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structure; change teachers' view of curriculum structure; speed up the reform of evaluation system;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o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it.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63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文嬌,郝世棟;突出素質教育 優(yōu)化課程結構 加強教材建設[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2 劉成靜;課程結構調整 教師應對挑戰(zhàn)[J];青海教育;2005年03期
3 姜運生;艾修俊;董煥俊;宋亦剛;;高職課程結構體系改革初探──我校實行的“基礎平臺+技能模塊+資格證書→專業(yè)(專業(yè)方向)的課程結構模式[J];教育與職業(yè);2000年07期
4 孫彩平;初中階段課程結構的比較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5 姚博,李琳;關于中專衛(wèi)校課程結構改革的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1年11期
6 吳亮,桂龍金;改革職校課程結構 增強學生就業(yè)能力[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09期
7 陳伏琴;大學課程結構的調整[J];中國電力教育;2001年02期
8 王歧獎;課程結構與教學模式整合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2年04期
9 叢洲;;我理想中的學校課程結構[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7期
10 羅堯成,李利平;發(fā)達國家大學課程結構改革:背景、動向及啟示[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龔堅;劉崢;;雙原理導向下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專業(yè)課程結構建構[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2 梁世翔;盛建龍;;基于“2+1”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校企合作課程結構[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3 沈新;;加強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 促進青少年科學素質提高[A];創(chuàng)新在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匯編[C];2006年
4 阮瓊琳;李彥;;經濟開發(fā)區(qū)職業(yè)教育之機械專業(yè)建設探究[A];推進節(jié)能環(huán)保,給力綠色崛起——海南省機械工程學會、海南省機械工業(yè)質量管理協(xié)會2012年海南機械科技學術報告會交流論文集[C];2012年
5 姚英華;;探究中學做小茶人[A];上海市少兒茶藝教學活動十周年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 茅及源;按照職業(yè)能力結構設置課程[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李建平;均衡性 綜合性 選擇性[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蘇軍;因材施教 以學定教 按需供教[N];文匯報;2012年
4 汪世福 劉杰連 特約記者 許志天;扎實做好新學期教學準備[N];人民武警;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歡;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課程結構優(yōu)化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2 王德法;以培養(yǎng)職業(yè)素質為核心的中職課程結構的構想[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郭霞;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選修課的課程結構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4 羅堯成;中國大學課程結構改革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5 何婧;我國大學本科課程結構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6 吳海蕓;職業(yè)學校課程結構優(yōu)化的案例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7 邱芳婷;文化知識型視界中的高等師范教育課程目標和課程結構[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曉華;新型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BCD課程結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楊艷;幼兒師范教育課程結構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阮彩霞;不平均,卻公平[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36106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93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