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審旗區(qū)域植被碳儲量估算
發(fā)布時間:2024-06-30 20:55
利用野外實地調查數據,從個體水平與區(qū)域水平兩種尺度對烏審旗植被生物量、碳儲量進行估算。個體水平上利用灌木易測指標株高(H)和冠幅直徑(D)等參數作為變量,結合實地獲取的灌木地上生物量與地下根系生物量,進行回歸分析構建灌木生物量模型;區(qū)域水平上利用灌木個體生物量模型,結合樣地數據,估算出各群落生物量密度。再利用植被類型圖提供的面積數據,計算出區(qū)域總植被生物量,乘以對應灌木、草本的生物量含碳率,即為區(qū)域植被總碳儲量。主要結果如下: (1)灌木平均含碳率為46.97%,草本植物平均含碳率為39.35%。 (2)在四種生境類型中,低濕地的生物量密度最大,為1763.6g·m-2;固定沙地生物量密度次之,為584.0g·m2;半固定沙地為419·3g·m-2;流動沙地生物量密度最低,為364.8g·m-2。 (3)烏審旗區(qū)域植被總碳儲量為2.856TgC,地上植被碳儲量為1.533TgC,地下根碳儲量為1.323TgC;區(qū)域植被平均碳密度為244.53gC·m-2,地上部分碳密度為131.26gC·m-2,地下部分碳密度為113.27gC·m-2。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國內外研究進展
1.1.1 草地碳儲量主要估算方法
1.1.2 影響草地碳儲量估算差異的原因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 技術路線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
2.1 地理位置
2.2 氣候
2.3 土壤與植被
第三章 灌木個體的生物量估算
3.1 個體生物量估算模型建立
3.2 結果與分析
3.2.1 三種灌木個體實測區(qū)間
3.2.2 三種灌木變量間相關系數
3.2.3 三種灌木生物量模型的建立
3.3 討論
第四章 烏審旗主要灌木和草本含碳率計算
4.1 研究方法
4.1.1 樣品采集與處理
4.1.2 樣品分析
4.1.3 變異系數計算
4.2 結果與分析
4.2.1 灌木含碳率
4.2.2 草本含碳率
第五章 烏審旗區(qū)域植被生物碳儲量估算
5.1 研究方法
5.1.1 樣地的設置
5.1.2 樣方數據的采集
5.1.3 植被類型圖數據的獲取
5.1.4 區(qū)域生物量模型估算
5.2 結果與分析
5.2.1 樣地平均地上、地下生物量
5.2.2 烏審旗植被碳儲量估算
5.3 討論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3999060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國內外研究進展
1.1.1 草地碳儲量主要估算方法
1.1.2 影響草地碳儲量估算差異的原因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 技術路線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
2.1 地理位置
2.2 氣候
2.3 土壤與植被
第三章 灌木個體的生物量估算
3.1 個體生物量估算模型建立
3.2 結果與分析
3.2.1 三種灌木個體實測區(qū)間
3.2.2 三種灌木變量間相關系數
3.2.3 三種灌木生物量模型的建立
3.3 討論
第四章 烏審旗主要灌木和草本含碳率計算
4.1 研究方法
4.1.1 樣品采集與處理
4.1.2 樣品分析
4.1.3 變異系數計算
4.2 結果與分析
4.2.1 灌木含碳率
4.2.2 草本含碳率
第五章 烏審旗區(qū)域植被生物碳儲量估算
5.1 研究方法
5.1.1 樣地的設置
5.1.2 樣方數據的采集
5.1.3 植被類型圖數據的獲取
5.1.4 區(qū)域生物量模型估算
5.2 結果與分析
5.2.1 樣地平均地上、地下生物量
5.2.2 烏審旗植被碳儲量估算
5.3 討論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399906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yixuelunwen/dongwuyixue/39990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