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嫩艾美耳球蟲組蛋白去乙;3(EtHDAC3)生化特征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6-16 08:17
球蟲是對養(yǎng)雞業(yè)危害最大的病原體之一。盡管“以飼料廠為中心的藥物預防體系”對球蟲病控制和集約化養(yǎng)雞生產(chǎn)發(fā)展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但隨著雞球蟲抗藥性的普遍產(chǎn)生,迫切需要尋找新的藥物作用靶標分子,開發(fā)新型藥物。其它寄生原蟲的研究業(yè)已表明,組蛋白去乙;(HDACs)是頗具應用前景的藥物靶標。HDAC3是I型HDACs家族的成員之一,主要作用于H2A、H4組蛋白等,是重要的藥物靶標。對柔嫩艾美球蟲(Eimeria tenella)的HDAC3(EtHDAC3)的研究不僅能發(fā)現(xiàn)其在球蟲生活史調控機制中的作用,還可為研制新型抗球蟲藥、新型疫苗奠定理論基礎。 本研究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預測EtHDAC3基因并設計引物,以E. tenella廣東株裂殖子總RNA為模板,用RT-PCR方法獲得其序列,結果顯示克隆的序列由1200個核苷酸組成,編碼399個氨基酸。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對E.tenella進行結構和功能分析,結果顯示EtHDAC3具有完整的I型HDACs的結構域,并與其它頂復門生物具有高度保守性,序列相似性達到90%左右。 本研究以原核表達載體pMAL-C2X構建重組質粒pMAL-C2X-...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HDACs的功能
1.2 HDACs分類與結構
1.3 HDACs的三維結構和催化機理
1.4 機體對HDACs的調控
1.5 HDACs抑制劑
1.6 HDACs在寄生原蟲中的研究進展
1.6.1 瘧原蟲的HDACs
1.6.2 弓形蟲HDACs
1.6.3 錐蟲HDACs
1.6.4 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HDACs
1.6.5 利什曼原蟲HDACs
1.7 艾美耳球蟲HDACs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
2.1.1 蟲種、菌株和載體
2.1.2 試驗動物
2.1.3 主要儀器
2.1.4 主要試劑
2.1.5 引物
2.2 方法
2.2.1 EtHDAC3基因的克隆
2.2.2 EtHDAC3基因的誘導表達
2.2.3 E.tenella不同發(fā)育階段EtHDAC3基因轉錄的變化
2.2.4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對接分析EtHDAC3和ChHDAC3的活性位點
3 結果
3.1 EtHDAC3基因ORF的克隆
3.1.1 EtHDAC3基因ORF的預測
3.1.2 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總RNA提取結果
3.1.3 EtHDAC3的RT-PCR結果
3.1.4 轉化菌落的PCR鑒定
3.1.5 測序結果
3.1.6 EtHDAC3信號肽序列預測結果
3.1.7 EtHDAC3 NLS和NES的預測
3.1.8 各頂復門原蟲HDAC3氨基酸序列的比對結果
3.2. EtHDAC3基因的誘導表達
3.2.1 帶有酶切位點的EtHDAC3基因的擴增及鑒定
3.2.2 重組質粒的酶切鑒定
3.2.3 EtHDAC3基因的誘導表達結果
3.2.4 pMAL-C2X-EtHDAC3不同溫度的誘導表達
3.2.5 pMAL-C2X-EtHDAC3不同IPTG濃度的誘導表達
3.3 E.tenella不同發(fā)育階段EtHDAC3基因轉錄的變化
3.3.1 各個時期總RNA的提取結果
3.3.2 引物的檢驗
3.3.3 EtHDAC3和β-actin的擴增效率、標準曲線和溶解曲線
3.3.4 待測樣品EtHDAC3和β-actin Real-time RT-PCR結果
3.4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對接分析EtHDAC3和ChHDAC3的活性位點的差異
3.4.1 ChHDAC3基因的擴增及鑒定
3.4.2 EtHDAC3和ChHDAC3的活性位點的分析
3.4.3 同源建模
3.4.4 分子對接
4 討論
4.1 EtHDAC3的克隆與表達
4.2 E.tenella不同發(fā)育階段EtHDAC3基因轉錄的變化
4.3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對接分析EtHDAC3和ChHDAC3的活性位點的差異
5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3995135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HDACs的功能
1.2 HDACs分類與結構
1.3 HDACs的三維結構和催化機理
1.4 機體對HDACs的調控
1.5 HDACs抑制劑
1.6 HDACs在寄生原蟲中的研究進展
1.6.1 瘧原蟲的HDACs
1.6.2 弓形蟲HDACs
1.6.3 錐蟲HDACs
1.6.4 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HDACs
1.6.5 利什曼原蟲HDACs
1.7 艾美耳球蟲HDACs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
2.1.1 蟲種、菌株和載體
2.1.2 試驗動物
2.1.3 主要儀器
2.1.4 主要試劑
2.1.5 引物
2.2 方法
2.2.1 EtHDAC3基因的克隆
2.2.2 EtHDAC3基因的誘導表達
2.2.3 E.tenella不同發(fā)育階段EtHDAC3基因轉錄的變化
2.2.4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對接分析EtHDAC3和ChHDAC3的活性位點
3 結果
3.1 EtHDAC3基因ORF的克隆
3.1.1 EtHDAC3基因ORF的預測
3.1.2 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總RNA提取結果
3.1.3 EtHDAC3的RT-PCR結果
3.1.4 轉化菌落的PCR鑒定
3.1.5 測序結果
3.1.6 EtHDAC3信號肽序列預測結果
3.1.7 EtHDAC3 NLS和NES的預測
3.1.8 各頂復門原蟲HDAC3氨基酸序列的比對結果
3.2. EtHDAC3基因的誘導表達
3.2.1 帶有酶切位點的EtHDAC3基因的擴增及鑒定
3.2.2 重組質粒的酶切鑒定
3.2.3 EtHDAC3基因的誘導表達結果
3.2.4 pMAL-C2X-EtHDAC3不同溫度的誘導表達
3.2.5 pMAL-C2X-EtHDAC3不同IPTG濃度的誘導表達
3.3 E.tenella不同發(fā)育階段EtHDAC3基因轉錄的變化
3.3.1 各個時期總RNA的提取結果
3.3.2 引物的檢驗
3.3.3 EtHDAC3和β-actin的擴增效率、標準曲線和溶解曲線
3.3.4 待測樣品EtHDAC3和β-actin Real-time RT-PCR結果
3.4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對接分析EtHDAC3和ChHDAC3的活性位點的差異
3.4.1 ChHDAC3基因的擴增及鑒定
3.4.2 EtHDAC3和ChHDAC3的活性位點的分析
3.4.3 同源建模
3.4.4 分子對接
4 討論
4.1 EtHDAC3的克隆與表達
4.2 E.tenella不同發(fā)育階段EtHDAC3基因轉錄的變化
4.3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對接分析EtHDAC3和ChHDAC3的活性位點的差異
5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3995135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yixuelunwen/dongwuyixue/39951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