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生活雜志_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36
本文關鍵詞: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36
文檔類型:doc | 上傳于:2015-12-04 15:02:00
提示:下載后文檔排版更好,下載地址在內容下面
關注微信公眾號,上億篇文檔免費下載
中國社會科學 2 0 1 2 年第 9 期
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
李 宇 明
語言學研究的問題可分為 甲 乙 兩 類 : 甲 類 是 學 科 本 身 提 出 的 問 題 。 如 漢 語 語 音 學中 r的音值 、 輕聲的性質 等 問 題 ; 漢 語 語 法 學 中 主 語 的 界 定 、 雙 賓 句 的 范 圍 等 問 題 ; 歷史比較語言學中漢藏語系 的 譜 系 分 類 及 同 源 詞 問 題 ; 歷 史 方 言 學 中 北 京 話 的 形成等問題 。 乙類是在現實語言生活中發(fā)生的問題 。 如當今世界性的語言瀕危問題 ; 多民族國家的語言關系問題 ; 移民 環(huán) 境 中 子 女 的 語 言 選 擇 問 題 和 盲 文 手 語 的 信 息 化 問題等 。 從發(fā)生學的角度看 , 乙類問題是語 言 學 的 源 起 問 題 。 如 中 國 古 代 語 言 學 的 研究目的主要是解釋經典文獻 。 古 印 度 語 言 學 是 為 學 習 梵 文 服 務 的 , 而 梵 文 是 古 印 度精神生活和宗教生活的載體 。 古 希 臘 語 言 學 是 在 解 決 哲 學 的 “ 名 實 之 爭” 等 問 題 和注釋荷馬史詩等古代文獻中形 成 發(fā) 展 起 來 的 。 世 界 古 代 三 大 語 言 學 都 源 自 研 究 語 言生活中的問題 。 甲類問題產生于語言學形 成 之 后 , 但 總 體 來 看 , 語 言 生 活 中 的 問 題 仍 是 推 動 語 言學發(fā)展的主要力量 。 歷史比較 語 言 學 是 為 了 構 建 語 言 間 的 譜 系 關 系 , 進 而 探 究 民 族間的親緣關系 , 從一個方面揭 示 歷 史 上 的 人 類 活 動 狀 況 。 美 國 描 寫 語 言 學 是 在 調 查 、 保護印第安人的語言 中 產 生 的 。 社 會 語 言 學 、 應 用 語 言 學 、 計 算 語 言 學 等 , 無 不是為了解決語言生活中的問題而發(fā)展起來的當代語言學科 。 語言生活問題的研究 , 是語言學新學科 、 新理論 、 新方法產生的溫床 。 可以說 , 甲類問題的研究也 是 學 科 發(fā) 展 不 可 缺 少 的 。 有 些 甲 類 問 題 , 只 服 務 于 學科的發(fā)展 , 只有語言學對它感興趣 ; 但也 有 許 多 甲 類 問 題 , 不 僅 語 言 學 對 其 有 興 趣 , 這些問題的研究也對語言生活 、 對其他 學 科 的 發(fā) 展 產 生 影 響 , 比 如 北 京 話 的 形 成問題等 。 但更應當看到 , 研 究 語 言 生 活 中 的 問 題 , 不 僅 是 語 言 學 的 源 起 , 也 是 語 言學發(fā)展的不竭源泉 。 本文所列為當前我國語言生活中的一些較為重要的問題 。
一 、 虛擬語言生活與語言學研究
用計算機處理語言文字 , 產 生 了 現 代 語 言 技 術 ; 現 代 語 言 技 術 給 現 實 語 言 生 活 以巨大的促進 。 虛擬空間誕生后 , 虛擬語言 生 活 也 相 應 出 現 。 互 聯(lián) 網 十 幾 年 來 快 速 發(fā)展 , 虛擬語言生活也隨之豐富 和 重 要 起 來 , 甚 至 許 多 方 面 竟 然 在 引 領 現 實 語 言 生 活的發(fā)展 。 當今社會 ,,“ 智慧地球 ” 的概念已經提出 , 物聯(lián)網和云計算已經從概念發(fā) 展為現實 , 移動網絡的發(fā)展勢頭 更 是 強 勁 , 這 些 都 預 示 著 互 聯(lián) 網 正 在 發(fā) 生 劃 時 代 的 革命性變化 。 在此形勢下 , 虛擬語言生活對 現 實 語 言 生 活 的 影 響 必 將 更 加 深 刻 。 從
·1 5 0·
二十一世紀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問題與方向
語言生活管理的角度看 , 虛擬語言生活有以下問題需要及時關注 。 第一 , 中國虛擬語言生活的 網 絡 空 間 , 應 當 盡 可 能 地 適 合 國 人 的 生 活 習 慣 , 最 大限度地適合中華語言文字的使用習慣 。 這關系到硬件 、 軟件和各種語言信息技術 , 需要擁有更多的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產權 。 第二 , 不斷提升國人的虛擬 語 言 生 活 質 量 。 從 發(fā) 展 的 眼 光 看 , 虛 擬 語 言 生 活 不 是少數人或某一部分人的 語 言 生 活 , 而 應 當 是 大 多 數 人 的 語 言 生 活 , 具 有 普 惠 性 。 應當幫助更多的人步入虛擬語言生活 , 減 少 “ 信 息 邊 緣 化” 的 人 群。 應 當 放 開 思 路 設想在虛擬空間中可以過哪些 語 言 生 活 , 并 有 計 劃 地 孕 育 發(fā) 展 它 。 應 當 著 意 建 立 虛 擬語言生活的合理秩序 , 著力提高虛擬語言生活質量 ; 并把這種秩序盡力向外擴展 , 為國際虛擬語言生活做貢獻 。 第三 , 虛擬語言生活與現實 語 言 生 活 相 互 促 進 。 當 前 , 現 實 與 虛 擬 兩 個 空 間 的 語言生活 格 局 已 經 形 成 , 這 兩 個 空 間 的 語 言 生 活 應 當 相 互 溝 通 、 相 互 輔 助 、 相 互 促進 。 虛擬語言生活對語言學研 究 的 影 響 也 將 是 巨 大 的 。 首 先 , 新 的 媒 體 從 來 都 是 語 言發(fā)展的溫床 , 報紙的出現 、 廣播電視的出 現 , 對 語 言 和 語 言 生 活 的 發(fā) 展 都 曾 經 產 生了并仍在產生著巨大影響 。 而今 , 網絡語 言 從 詞 語 到 交 際 都 有 很 多 新 特 點 , 如 網 民的語言行為 、 語言態(tài)度 、 網 絡 詞 語 孳 生 傳 播 的 特 點 、 網 絡 文 體 的 新 樣 式 、 虛 擬 語 言生活與現實語言生活的關系等等 。 其次 , 信 息 化 技 術 及 其 構 建 的 網 絡 空 間 , 為 語 言研究 、 語言教學提供了強 大 的 新 手 段 , 并 能 將 語 言 、 語 言 知 識 轉 化 為 生 產 力 , 促 生新的語言職業(yè)和語言產業(yè) , 形成最具低 碳 屬 性 的 語 言 經 濟 。 再 者 , 已 有 的 語 言 學 理論是在研究 “ 人際交際 ” 的語 言 現 象 中 發(fā) 展 起 來 的 , 而 虛 擬 語 言 生 活 則 是 混 合 交 。 對這種混合交際 際 , 除了傳統(tǒng)的人際交際之外 , 還有 “ 人機交際 ” 和 “ 機際交際 ” 的語言現象的研究 , 一定能夠帶來語言學理論的新發(fā)展 。
二 、 城市化進程中的語言問題
眾所周知 , 農民的語言生活 與 市 民 的 語 言 生 活 有 很 大 不 同 , 這 就 需 要 我 們 對 新 市民和進城務工人員進行專門 的 語 言 培 訓 和 指 導 。 而 且 , 在 城 市 建 設 規(guī) 劃 中 需 要 有 語言規(guī)劃 , 包括城市主要使用的語言 、 對新 老 市 民 語 言 新 生 活 的 指 導 、 對 特 殊 群 體 ( 不懂普通話的人群 、 盲 、 聾 、 智障等身心語言障礙者 ) 提供語言服務 , 以及本地文 化特色在城市建設中的傳承等 。 隨 著 人 口 的 大 量 流 動 , 西 部 的 語 言 問 題 將 漫 延 到 東 部 , 農村的語言問題將涌入城市 , 這需要我們有解決新的語言問題的對策 。 不容忽視的是 , 伴隨著城 鄉(xiāng) 地 圖 的 快 速 變 化 , 在 不 長 的 時 間 里 , 中 國 “ 語言地 圖 ” 也必將大幅度改寫 。 這有其積極的社會 意 義 , 但 也 會 造 成 一 些 少 數 民 族 語 言 和 漢語方言的萎縮甚或消亡 。 語 言 的 基 本 職 能 是 交 際 , 但 語 言 又 不 僅 僅 是 交 際 工 具 ,
·1 5 1·
中國社會科學 。 0 1 2 年第 9 期
它還是資源 , 記錄著文化 , 滲 透 著 情 感 ; 一 些 語 言 或 方 言 的 萎 縮 與 消 亡 , 意 味 著 中 華語言文化資源的流逝 , 意味著一些人的 情 感 焦 慮 。 當 然 , 語 言 發(fā) 展 變 化 有 自 己 的 規(guī)律 , 不完全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對中國 “ 語言地圖 ” 的改寫 , 人們會有各種態(tài)度 , 會給以各種評價 。 但無論如何 , 我 們 首 先 應 當 用 多 媒 體 技 術 把 現 代 語 言 實 態(tài) 記 錄 下 來 , 保存下來 , 留下今日 “ 語 言 地 圖” 的 輪 廓, 留 下 語 言 的 有 聲 數 據。 其 次 應 當 重 視在城市語言規(guī)劃中留出本地 語 言 文 化 的 空 間 , 重 視 語 言 文 化 博 物 館 的 建 設 , 重 視 語言文化 知 識 的 社 會 普 及 。 最 后 , 還 應 認 真 思 考 語 言 政 策 層 面 的 一 些 問 題 , 提 倡 “ , 探討通過雙言雙 語 教 育 和 在 一 些 地 方 建 立 “ 雙言雙語生活 ” 活態(tài)語言保護區(qū)” 等 措施 , 盡量加強和延續(xù)一些語言和方言的活力 。 總之 , 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 中 , 必 須 認 真 思 考 它 會 對 我 國 的 語 言 面 貌 產 生 何 種 影響 ; 會有哪些語言問題需要解決 ; 會有哪 些 特 殊 人 群 需 要 特 殊 的 語 言 幫 助 ; 怎 樣 通過科學的語言規(guī)劃和有效的語言行動 , 來保證城市化進程的順暢前行 。
三 、 語言生活的主體性與多樣性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 、 多 語 言 、 多 方 言 、 多 文 字 的 國 家 , 各 種 語 言 、 文 字 關 系 的 處理 , 常常涉及國家統(tǒng)一和 民 族 團 結 。 推 廣 國 家 通 用 語 言 文 字 , 保 證 信 息 暢 通 , 促 進國家認同 , 這是國家根本利益之所在 。 但 同 時 也 應 看 到 , 對 漢 語 各 方 言 和 中 華 各 語言 , 決不可忽 視 、 漠 視 或 輕 視 。 普 通 話 和 方 言 的 和 諧 , 各 民 族 語 言 之 間 的 和 諧 , 是國家語言生活的理想狀態(tài) ; 語言的相互尊重 、 相互學習和相互使用 , 是語言和諧 、 民族和諧的基礎 。 同時還要看到 , 我國有 3 0 來種跨境語言 , 如藏語 、 哈薩克語 、 柯 爾克孜語 、 蒙古語 、 鄂溫 克 語 、 鄂 倫 春 語 、 朝 鮮 語 、 景 頗 語 、 京 語 等 。 深 入 了 解 這 些語言 , 科 學 運 用 這 些 語 言 , 是 和 邊 睦 鄰 的 關 鍵 , 也 是 為 國 境 鋪 設 的 一 條 新 的 安 全線 。 中國香港 、 澳門和臺灣 地 區(qū) 也 使 用 漢 語 , 包 括 普 通 話 ( 國 語) 和 方 言, 使 用 的 。 他們的語言生活狀況如 漢字是繁體字 ; 海外華人社區(qū)也在使用漢語漢字 ( 華語文 ) 何 ? 怎樣進行中國四地的語言文字協(xié)調 ? 怎 樣 進 行 海 內 外 的 華 語 協(xié) 調 ? 這 自 然 也 是 當今中國語言生活的重要問題 。 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 , 外語 的 學 習 和 運 用 成 為 國 人 重 要 的 語 言 生 活 , 處 理 好 外 語學習與母語學習的關系 , 科學 看 待 外 語 對 中 國 語 言 發(fā) 生 的 正 負 影 響 , 已 經 成 為 重 要的文化問題 , 甚至是意 識 形 態(tài) 領 域 的 問 題 。 同 時 , 到 中 國 旅 游 、 學 習 、 工 作 甚 至 定居的外國公民越來越多 , 中國 境 內 的 外 語 服 務 問 題 , 逐 漸 提 到 了 政 府 的 工 作 日 程 上 。 但是 , 對外語服務的 方 式 、 內 容 、 領 域 、 語 種 、 人 才 等 等 , 我 們 還 缺 乏 學 術 研 究和實踐經驗 。 妥善處理上面提及的各 種 語 言 ( 包 括 文 字) 關 系, 及 時 化 解 語 言 矛 盾, 構 建 和
·1 5 2·
二十一世紀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問題與方向
諧語言生活 , 是當前中國語言規(guī)劃的大課 題 。 當 前 語 言 規(guī) 劃 的 基 本 思 路 , 是 實 現 語 言生活的主體性與多樣性的辯證 統(tǒng) 一 , 即 國 家 通 用 語 言 文 字 在 語 言 生 活 中 起 主 導 作 用 , 但也要重視少數民族語言 、 漢語方言以 及 外 國 語 言 在 語 言 生 活 中 的 作 用 , 使 得 各種語言及其變體各安其位 , 各展其長 , 各得其所 , 相輔相成 。
四 、 信息時代語言資源的保護與開發(fā)
語言規(guī)劃 的 重 要 任 務 , 是 解 決 語 言 帶 來 的 各 種 社 會 問 題 , 但 是 , 語 言 不 僅 是 “ , 還是資源 。 語言是許多學科的研 究 資 源 , 是 國 家 重 要 的 文 化 資 源 ; 更 應 重 問題 ” 視的是 , 隨 著 信 息 時 代 的 到 來 , 語 言 及 其 知 識 已 經 成 為 信 息 工 業(yè) 的 重 要 資 源 , 由 “ 軟實力 ” 進入 “ 硬實力 ” 范疇 。 語言資源可分三類 : 第一類 是 自 然 語 言 資 源 , 它 是 在 歷 史 長 河 中 自 然 形 成 的 大 眾使用的語言 , 包括共同語及其方言 , 有些 發(fā) 達 的 語 言 還 有 文 字 。 我 國 的 自 然 語 言 資源豐富 , 但是語言資源調 查 不 充 分 , 保 護 不 自 覺 , 開 發(fā) 利 用 不 科 學 。 值 得 強 調 的 是 , 外國語言文字也應看作我國的語言資 源 。 外 語 是 外 國 人 的 語 言 , 但 絕 非 與 我 無 關 、 于我無用之物 。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 世 界 一 體 化 進 程 的 加 快 , 外 語 應 成 為 當 代國人的必備素養(yǎng) 。 掌握一門外語 , 就多一條文化溝通的渠道 , 增加一種觀察世界 、 表達世界的方式 。 對己而言 , 外 語 已 成 為 人 生 的 重 要 資 本 ; 于 國 而 言 , 外 語 是 國 家 發(fā)展的重要利器 ; 就整個人類而言 , 多一些 掌 握 外 語 的 人 , 利 于 國 與 國 間 的 相 互 了 解與理解 , 利于世界的和平與和諧 。 第二類是衍生語言資源 , 它 是 對 自 然 語 言 進 行 研 究 和 加 工 處 理 而 形 成 的 , 包 括 語言知識 , 以及語言知識以各種 形 式 在 各 個 方 面 的 應 用 。 語 言 知 識 表 現 在 各 種 語 言 研究論著里 , 語言知識的 應 用 則 是 多 方 面 的 , 如 : 各 種 辭 書 、 各 種 檢 字 法 、 利 用 語 言文字進行的 信 息 檢 索 法 、 語 言 文 字 教 科 書 、 語 言 文 字 的 各 種 規(guī) 范 標 準 、 語 料 庫 、 語言知識庫 、 計算機字庫 、 各種鍵盤輸入 法 、 處 理 語 言 文 字 ( 包 括 語 言 翻 譯) 的 各 , 失而不能復得 ; 但是衍生語 種軟件技術等 。 自然語言資源的特點是 “ 不可再生性 ” , 其再 生 能 力 的 強 弱 , 與 語 言 學 研 究 水 平 和 科 技 進 步 呈 正 言資源卻具有 “ 再生性 ” 相關 。 第三類是語言能力 。 語言能 力 主 要 是 自 然 語 言 能 力 , 也 應 包 括 使 用 語 言 信 息 產 品的能力 。 有了一定的語言能力 , 母語才能 延 續(xù) 和 發(fā) 展 , 民 族 之 間 才 能 相 互 理 解 與 團結 , 外語才能引進和使用 , 各 種 衍 生 的 語 言 資 源 才 能 掌 控 和 繼 續(xù) 創(chuàng) 造 。 因 此 , 國 民的語言能力應看作國家重要的 語 言 資 源 , 當 前 最 為 迫 切 的 是 制 定 國 民 語 言 能 力 標 準 , 即義務教育階段的語言能力教學標準 。 語言資源意識的建立帶有 明 顯 的 時 代 性 。 語 言 資 源 古 已 存 在 , 古 往 今 來 一 直 被 人類開發(fā)利用 , 但是只有到了信 息 時 代 , 語 言 資 源 意 識 才 可 能 建 立 并 充 分 顯 示 其 價
·1 5 3·
中國社會科學 。 0 1 2 年第 9 期
值 。 語言資源意識具有濃重的人文色彩 , 甚 至 可 以 說 , 它 帶 著 對 人 類 終 極 關 懷 的 思 綠 色” 的, 是 科 學 發(fā) 想而產生尊重文化 、 善待人類自己的意 識 。 語 言 資 源 意 識 是 “ 展思想指導下的語言規(guī)劃理念 。 促進語言資源意識的建立 , 保護好 、 開發(fā)好國家的語言資源 , 不僅是學術問題 , 更是社會問題 。 必須在法律 、 政 策 上 有 明 確 體 現 , 在 行 政 上 要 明 確 責 任 。 在 基 于 語 言資源理念的學術發(fā)展中 , 在面 向 語 言 資 源 開 發(fā) 的 技 術 創(chuàng) 造 中 , 要 有 語 言 產 業(yè) 和 語 言職業(yè)意識 , 要根據社會需要和 科 學 技 術 的 發(fā) 展 , 促 進 傳 統(tǒng) 語 言 產 業(yè) 和 語 言 職 業(yè) 的 現代化 , 并努力發(fā)展新的語 言 產 業(yè) 和 語 言 職 業(yè) , 如 語 言 速 錄 師 、 語 言 工 程 師 、 自 動 翻譯師 、 語言治療師等 , 將語 言 資 源 高 速 度 、 高 效 率 地 轉 化 為 社 會 的 語 言 經 濟 , 收 。 取語言 “ 紅利 ”
五 、 國家語言能力及其國際影響力
“ 國家語言能力 ” 指的是國家處理海內外各種事務所需要的語言能力 , 也包括國 家發(fā)展所需要的語言能力 。 其外延起碼涉及語種能力 ; 國家主要語言的國內外地位 ; 公民語言能力 ; 擁有現代語言技術的能力和國家語言生活管理水平 。 若不從國家語言能力的角 度 考 察 , 不 少 人 一 定 會 認 為 我 國 是 一 個 語 言 大 國 , 其 實我國的語言能力還比較 低 下 。 美 國 是 移 民 國 家 , 據 其 2 0 0 0年人口普查資料可 知, 美國擁有語種數量達到 3 或 方 言) 的 能 力, 能 8 0 種,據 信 其 具 有 處 理 5 0 0種語言 ( 夠為公民開設 2 0 0 來 門 語 言 課 程。作 為 對 “ 9·1 1” 事 件 的 深 刻 反 省 ,2 0 0 6年美國 提出旨在 維 護 國 家 安 全 的 “ 關 鍵 語 言” 戰(zhàn) 略。 將 阿 拉 伯 語、 漢 語、 朝 鮮 語、 俄 語、 印地語 、 日語 、 波斯語 、 土耳其 語 等 , 定 為 與 美 國 國 家 安 全 密 切 相 關 的 語 言 。 美 國 期望 , 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發(fā)生事件 , 他們都能得到合適的語言支持 。 我國是外語學習 大 國 , 但 是 就 語 種 能 力 來 看 卻 是 個 外 語 資 源 開 發(fā) 利 用 的 小 國 , / 國家能掌握的外語種類有多少 , 據估計不會超過 1 0 0 種 , 不到美國語種能力的 1 5, / 不及世界語言總數 的 1 5 0。 能 夠 開 設 的 外 語 課 程 不 超 過 5 0 種,經 常 可 用 的 外 語 只 有十余種 。 語種人才分布不合理 。 在大約三 億 外 語 學 習 者 中 , 絕 大 多 數 都 是 英 語 學 習者 , 可以說除英語外 , 所有語種人才都不足 。 我國與亞洲 、 非洲的關系十分密切 , 牽涉到國家的睦邊戰(zhàn)略 、 資源戰(zhàn) 略 和 反 恐 戰(zhàn) 略 , 但 是 亞 非 語 言 一 直 是 我 國 外 語 人 才 。 而且 , 我國教授的外語一般都是標準語 , 但是處理國際事務 , 只有 培養(yǎng)的 “ 短板 ” 標準語是不夠的 , 往往還需要懂得外語的各種變體 。 如在與印度維和部隊的合作中 , 需要聽懂帶有印度口音的英語 ; 我 國 海 軍 在 亞 丁 灣 護 航 , 需 要 聽 懂 索 馬 里 海 盜 講 的 阿拉伯語方言 。 普通話是國家通用的語言 , 但 其 國 際 影 響 力 還 是 十 分 有 限 的 。 漢 語 是 聯(lián) 合 國 工 。漢語在聯(lián)合國之 作語言之一 , 但事實上并沒有多少會員國 使 用 , “ 有 其 名 無 其 實”
·1 5 4·
二十一世紀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問題與方向
。 許多國際會議 , 基本上不把漢語作為會議語 外的國際組織里甚至 “ 既無名也無實 ” 言 。 在國際貿易 、 教育 、 科技等 領 域 , 漢 語 也 幾 乎 沒 有 什 么 地 位 , 中 國 學 者 在 國 外 發(fā)表論文也要翻譯成外 文 。 由 于 歷 史 原 因 , 在 一 些 國 家 和 地 區(qū) , 華 人 比 較 集 中 , 比 如新加坡 、 馬來西亞 、 印度 尼 西 亞 等 , 但 即 使 在 這 些 國 家 , 漢 語 也 處 于 弱 勢 , 其 強 。 勢語言是英語和馬來語 ( 印尼語 ) 語言的國際影響力 , 首先表 現 在 多 邊 外 交 、 重 要 的 國 際 會 議 、 國 際 經 貿 科 教 的 交流中 。 其次表現在外語學習中 , 即有多少人把它作為外語來學習 。 近些年 ,“ 漢語 熱 ” 的話題,F報端 , 孔子學院 、 孔子課堂 在 世 界 上 建 了 幾 百 所 , 漢 語 國 際 教 育 有 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 ,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看好中國 , 學習漢語 。 但是就實際數據來看 , 世界上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人數 , 遠 趕 不 上 將 英 語 、 德 語 、 法 語 等 作 為 第 二 語言學習的人數 。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 除了漢 語 之 外 , 國 際 上 也 有 不 少 人 愿 意 學 習 藏 語 、 維 吾 爾 語等少數民族語言 , 但是少數民 族 語 言 的 國 際 教 育 問 題 , 并 沒 有 引 起 國 人 的 足 夠 重 視 , 教育主導權也沒有掌握在國人手中 。 語 言 教 學 要 通 過 課 文 來 實 現 , 課 文 里 面 有 文化 、 有觀念 , 少數民族語言 的 國 際 教 育 , 是 國 人 的 責 任 , 同 時 也 關 系 到 中 國 語 言 的國際影響力 , 關系到國際上能否正確 、 全面地認識中國 。 其實 , 國家處理國內事務的 語 言 能 力 也 并 不 充 足 。 現 在 政 府 公 務 人 員 、 大 眾 服 務領域從業(yè)人員 , 基本上都是用 國 家 通 用 語 言 處 理 國 內 事 務 。 但 是 農 村 地 區(qū) 方 言 流 行 , 粵方言 、 閩南方言 、 客家 方 言 等 還 是 中 國 港 、 澳 、 臺 地 區(qū) 的 重 要 交 際 工 具 , 不 懂方言 , 國家的很多 事 務 沒 法 處 理 。 而 我 國 目 前 已 經 有 至 少 8% —1 0% 的 孩 子 一 出 生就只會講普通話 , 不會講方 言 , 他 們 逐 漸 失 去 了 方 言 能 力 , “ 雙 言 人 才” 存 在 危 機 。 在民族聚居地區(qū) , 不懂少數民族語言也 不 能 很 好 處 理 民 族 事 務 。 現 在 已 經 有 不 少少數民族子弟不會說母語 , 漢 族 學 習 少 數 民 族 語 言 的 主 動 性 更 是 不 足 , 民 漢 雙 語 人才存在危機 。 我國的語言能力與我國的 國 際 地 位 很 不 相 稱 , 不 能 滿 足 中 國 發(fā) 展 的 新 需 求 。 提 升國家語言能力已為當論之事 , 當務之急 。
六 、 國家意義的語言權利
語言權利是語言規(guī)劃的 重 要 問 題 , 也 是 人 們 經 常 遇 到 、 需 要 解 決 、 然 而 研 究 十 分有限的領域 。 語言是社會的 , 也是個人的 , 語 言 權 利 因 而 也 可 以 分 為 群 體 語 言 權 利和公眾語言權利 。 囿于篇幅 , 本文不系統(tǒng) 討 論 語 言 權 利 問 題 , 只 談 中 國 的 國 際 話 語權問題 。 , 國際型的中國必須在國際上擁 改革開放使中國由 “ 本土型 ” 發(fā)展為 “ 國際型 ” 有話語權 , 把一個真實的中國告訴給世界 , 以 獲 取 良 性 的 國 際 生 態(tài) ; 把 中 國 對 國 際
·1 5 5·
中國社會科學 。 0 1 2 年第 9 期
問題的看法告訴給世界 , 以對國際事務負 起 應 有 的 責 任 , 發(fā) 揮 應 有 的 作 用 。 話 語 權 可以細分為三個層次 : 一 是 發(fā) 言 權 , 即 有 資 格 發(fā) 言 , 有 機 會 發(fā) 言 。 二 是 影 響 力 , 即 發(fā)言時有人愿意聽 , 聽了之后有所響應 。 這 兩 個 層 次 又 可 以 稱 為 基 本 話 語 權 。 三 是 話題權 , 即有設置話題的權力 , 有控制話題 發(fā) 展 的 能 力 。 我 國 在 歷 史 上 曾 經 是 擁 有 很大的國際話語權的國家 , 雖然那時的國 際 化 程 度 遠 不 如 現 在 。 在 今 天 , 在 某 些 領 域 , 我國也逐步擁有了一些話語 權 , 但 是 總 體 上 看 我 國 還 處 于 爭 取 基 本 話 語 權 的 階 段 。 獲取話語權 , 首先應當有 話 語 權 的 意 識 , 其 次 應 當 熟 悉 國 際 話 語 規(guī) 則 , 最 后 應 有有效舉措 。 最重要的舉 措 是 要 制 定 長 遠 的 規(guī) 劃 , 特 別 是 在 政 治 、 經 濟 、 軍 事 、 外 交 、 文化 、 教育 、 科技 、 新聞 、 語 言 等 各 個 領 域 , 培 養(yǎng) 熟 悉 國 際 話 語 規(guī) 則 、 能 夠 獲 取話語權的優(yōu)秀人才 。 國家發(fā)展中遇到的語言問題 難 以 在 此 盡 列 全 舉 。 本 文 的 目 的 只 是 表 達 這 樣 一 種 見解 : 關注語言生活問題 , 研 究 語 言 生 活 問 題 , 是 中 國 語 言 學 責 無 旁 貸 的 使 命 , 同 時也是促進中國語言學發(fā)展的動 因 。 這 種 發(fā) 展 不 僅 會 為 語 言 學 創(chuàng) 建 良 性 的 學 術 生 態(tài) 環(huán)境 , 而且相信會在研究中產生新的理論 、 新的學科和新的研究方法 。 〔 責任編輯 : 宋 暉 責任編審 : 柯錦華 〕
漢語史研究中的類型學和信息化
唐 賢 清
漢語史研究歷來強調扎實的材料和細致的描寫 , 這個傳統(tǒng)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 , 這是漢語史研究的基礎 。 但 是 , 我 們 也 應 該 認 識 到 , 漢 語 史 研 究 不 限 于 此 , 還 應 該 以揭示語言規(guī)律為己任 。 這就是說 , 漢語史 研 究 還 要 解 釋 語 言 現 象 背 后 的 成 因 , 探 尋語言的一般規(guī)律 。 這需要 理 論 的 指 導 與 創(chuàng) 新 。 目 前 , 在 理 論 指 導 這 一 問 題 上 , 比 較明顯的偏差有三類 : 第一 , 研 究 成 果 多 為 材 料 堆 積 , 缺 乏 理 論 的 概 括 與 升 華 。 第 二 , 不重視語言事實的挖掘 , 對語言材料的 理 解 不 夠 深 入 , 甚 至 一 味 地 以 西 方 語 言 學理論駕馭漢語事實 。 第三 , 雖 然 有 材 料 , 也 有 理 論 , 但 是 材 料 與 理 論 缺 少 有 機 聯(lián) 系 , 生搬硬套 。 對此 , 學界有 過 討 論 , 不 一 一 論 列 。 在 這 種 學 術 語 境 下 , 我 們 認 為 當下漢語史研究應該更關注歷時 類 型 學 研 究 和 漢 語 史 研 究 的 信 息 化 問 題 。 由 于 歷 時 類型學牽涉的面很廣 , 難以駕馭 , 也難以深 入 , 而 目 前 學 界 漢 譯 佛 典 語 言 研 究 又 很 流行 , 進行歷時類型學研究的空間也很大 , 因 此 , 我 們 以 漢 譯 佛 典 語 言 的 類 型 學 研 麻雀 ” 剖析 。 究為例 , 作為 “
·1 5 6·
1
推薦閱讀:
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
當代中國存在的文化問題
當代中國社會問題
當代中國存在的文化問題
當代中國的民生問題
查找更多“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
下載該文檔
在線閱讀后可以選擇免費下載word版本的 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36,內容干凈整潔,沒有任何廣告,方便閱讀。
如果感覺該內容很優(yōu)秀歡迎轉載到任何網站,盡量保留該頁面鏈接:
慧知網()提供下載
本文關鍵詞: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901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yuyanyishu/13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