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文學中的“藏地書寫”
發(fā)布時間:2020-05-17 06:48
【摘要】:藏地是一個值得人們探討的文化空間,它特殊的文化結(jié)構(gòu)和地域特點,使它與主流文化形態(tài)有很大的不同。一直以來,人們將其看作是當今世上唯一沒有被現(xiàn)代文明影響的地域,也是一個讓人無限遐想的異域。新時期以來,有關(guān)藏地的文學書寫日益豐富,藏地因此成為一個特異的文學審美空間。 本文主要以新時期以來(1976至今)書寫藏地的文學作品為研究對象,體裁包括小說、散文和少量的詩歌,作家包括漢族作家與藏族作家。由于藏地處于邊疆地區(qū),位置比較特殊,因此建國初的作家主要從民族國家的角度對其進行表述。作家的民族身份并不是影響作家的文學想象的主要因素,因而,這一時期的作家對藏地的想象基本上是一致的。而進入新時期以后,作家對藏地的文學想象經(jīng)歷了一個由“同”走向“異”的過程。本文共分三個部分來對這一創(chuàng)作現(xiàn)象展開探討。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對不同視野下的藏地文學想象進行解析。民族身份的不同影響著作家對藏地形象的建構(gòu)。進行藏地書寫的漢族作家主要有援藏漢族作家、駐藏軍旅作家以及涉藏游歷的專業(yè)作家,主要包括范向東、李佳俊、秦文玉、馬麗華、范穩(wěn)等人,他們作為“他者”,在小說、散文中都將藏地描繪成一個理想之地,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文化理想與社會理想。藏族作家主要包括絳邊嘉措、益西單增、扎西達娃、阿來、梅卓、唯色等,民族身份影響著他們的藏地想象,在他們的眼中,藏地既是一個亟待改變的不完美之地,也是美麗的家園。 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對藏地題材作品中的英雄書寫進行考察。英雄是藏地文學中不可缺少的形象,在某種程度上,它體現(xiàn)了作家的文化立場及精神理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藏地書寫中出現(xiàn)了不同類型的英雄,這些新的英雄形象與傳統(tǒng)的藏族英雄有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藏族作家在作品中多展現(xiàn)英雄的尷尬荒誕處境。在藏族作家看來,英雄的無用武之地與社會的變革有著重要的關(guān)系。與此同時,藏族作家也意識到,過分的英雄崇拜只會使人們孤芳自賞,他們在創(chuàng)作中用英雄式微的故事來進行民族文化的反思。因此,藏族作家筆下的英雄形象蘊含著較為復雜的文化思考。 文章的第三部分上要是對藏地書與的呈現(xiàn)方式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進行探究。藏地作為一個特異的存在,誘發(fā)著作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無論是漢族作家還是藏族作家,他們都難以抗拒藏地的誘惑,他們將文體雜糅、滲透,打破文體界限,使藏地書寫呈現(xiàn)出紀實與虛構(gòu)相交雜的面貌。另外,作家還在文本中打亂時間順序,打破空間界限,從而展現(xiàn)了藏地的魔幻與神秘。在宗教、民族文化的影響下,作家們的藏地書寫在文學格調(diào)上也呈現(xiàn)出浪漫化與傳奇化等特點。 本文通過以上的探討,旨在揭示新時期文學中的“藏地書寫”的特征與奧秘,以深化對這一創(chuàng)作現(xiàn)象的認識。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7
本文編號:2668112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佳俊;;當代藏族文學的文化走向——淺析新時期藏族作家不同群體的審美個性[J];中國藏學;2006年01期
2 雷鳴;;突圍與歸依:禮失而求諸野的精神宿地——論新世紀長篇小說的邊地書寫[J];當代文壇;2010年01期
3 李興陽;;走出超驗世界的邊地先鋒——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西部先鋒小說論[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張懿紅;;梅卓小說的民族想象[J];民族文學研究;2007年02期
5 馬淑貞;;民族國家話語焦慮與“新民”視野下的“英雄”想象——以報刊史料為中心的討論[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6 王曉文;;邊地的魅力——一個新的文化空間的審視[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7 趙白生;民族寓言的內(nèi)在邏輯[J];外國文學評論;1997年02期
8 曠新年;民族國家想象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J];文學評論;2003年01期
9 王春林;;論近年長篇小說對邊地文化的探索[J];文學評論;2009年06期
10 段美喬;;試論抗戰(zhàn)時期西南旅行記的勃興[J];現(xiàn)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09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曉文;中國現(xiàn)代邊地小說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66811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wenxuell/266811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