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薛氏西祖家族與文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4 18:08
【摘要】:本文以中古河東三姓之一的薛氏家族為研究中心。在討論薛氏西祖家族性質(zhì)轉變的基礎上,通過對西祖三房分房別支的細致考索,以期充分展現(xiàn)各房的文化傳承、文學活動等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唐代社會,分析社會環(huán)境對家族文化及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 本文分為四章。 第一章探討唐前薛氏的演變軌跡及原因。薛氏出自蜀族,遷往河東后分為三祖房。北祖和南祖先后衰落,唯西祖房發(fā)展繁盛。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西祖房完成了從習武到崇文家族風氣的轉變。西祖憑借自身優(yōu)勢,積極爭取加入郡姓,促進了其對文化的需求。河東濃郁的學術文化,以及家族大量文質(zhì)人員的出現(xiàn)、文學風氣的逐漸養(yǎng)成,都促進了西祖文質(zhì)轉變的進程。在此過程中,西祖房支五分,唐代有三支發(fā)展繁盛。 第二章對薛瑚房的實力變化與文學活動進行深入剖析。初唐時薛瑚房與皇室互為婚媾,家族地位顯赫。后因卷入政治斗爭,家族遭受重創(chuàng),逐漸衰落。這一變化對其門風的調(diào)整及家族文學活動和文學創(chuàng)作都有深遠影響。唐初家族文人多為顯貴,既參與宮廷唱和,又結寒俊之士,推動詩風的改革。盛唐、中唐時文人寥寥,創(chuàng)作熱情不高。到晚唐時,家族經(jīng)過休整步入正軌,文人創(chuàng)作又開始繁盛起來。 第三章主要分析薛洪隆房的文學成就和薛據(jù)個人的詩歌風格成因。薛洪隆房文人多集中在盛唐,這與其實力薄弱、文質(zhì)進程緩慢有關。文人多進士及第且頗有文學才華,但因文學保存意識較差,導致作品數(shù)量極少。薛據(jù)是薛洪隆房成就最高的文人。他因懷才不遇、家族歷史及個人性情的原因,形成了既慷慨雄健又無限悲怨的詩風。 第四章詳細討論薛昂房的家風與文學創(chuàng)作。薛昂房在唐代因?qū)θ鍖W傳統(tǒng)的延續(xù)、家族特殊的經(jīng)歷和薛蘋個人的影響,,家族逐漸形成治政廉潔的家風。在這種家風的影響下,文人的重心轉為追求以政績上的卓越,導致薛昂房的文人雖有著較高的文學素質(zhì)但文學創(chuàng)作熱情不高。 薛氏西祖三房,文學創(chuàng)作綿延有唐一代。薛瑚房文人集中在初唐和晚唐;薛洪隆房文人在盛唐占有一席之地;薛昂房文人在中、晚唐較為活躍。這些現(xiàn)象跟社會的變遷、家族的發(fā)展、文質(zhì)的轉換過程及關鍵人物的引導有著很大的關系。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613895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陶敏;;初唐文壇盟主薛元超[J];古典文學知識;2000年05期
2 沈文凡;孟祥娟;;河東薛氏文學家族傳論[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9年01期
3 樊英峰;唐薛元超墓志考述[J];人文雜志;1995年03期
4 王紅霞;薛逢蜀中詩簡論[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5 許蓉生,林成西;河東薛氏研究——兩晉南北朝時期地方豪強的發(fā)展道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11期
6 胡浙平;薛逢詩論[J];浙江學刊;1997年04期
7 陳鈞;薛存誠生平考[J];鹽城師專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8 陳鈞;薛存誠詩文考[J];鹽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靜;中古“河東三姓”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林;薛逢詩歌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13895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wenxuell/261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