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方言支韻的歷史層次
本文關鍵詞: 支韻 層次 閩東方言 柘榮話 出處:《語言科學》2011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分析閩東柘榮話語料的基礎上,將支韻讀音歸為兩類性質:一類是層次的不同,體現(xiàn)了不同時代歌支不分、支與脂之有別、支脂之相混的特點;另一類為非層次讀音。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iscourse materials of Zhelong in the east of Fujian,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pronunciation of Zhelong into two kinds of properties: one is the difference of the level, which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times of the song branch, the difference of the branch and the fat, the mixing of the branch and the lipids; the other is the non-hierarchical pronunciation.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20070421213)資助
【分類號】:H17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忌浮;《洪武正韻》支微齊灰分并考[J];古漢語研究;1998年03期
2 劉曉南;中古以來的南北方言試說[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田范芬;《一法通》反映的百年前臨湘方言特點[J];語言研究;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唐伶;永州南部土話語音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2 王進安;《韻學集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寶紅;《洪武正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田業(yè)政;元代江西詩人古體詩用韻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3 李雪;《洪武正韻》韻類考[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袁森林;《明實錄》所見明代的語言文字政策[D];吉林大學;2006年
5 毛麗娜;《世說新語》與《齊民要術》副詞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黃薇;明清閩音韻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唐麗麗;歷史時期安徽方言的分區(qū)及分布特點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碧霞;;音變與層次在閩東方言共時層面的交集——以深、臻攝為例[J];方言;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殷樹林;;也論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傅愛平;;廣義依存關系和漢語自動分析[A];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陳麗萍;從多義短語入手講授短語的結構類型和層次分析[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澤民;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趙紅玲;朱德熙語法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一濤;文水方言的文白異讀及歷史層次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3 賈冬梅;“才X就Y”句式探究[D];暨南大學;2005年
4 趙敏;“連”字句、“甚至”句、“即使”句的對比分析[D];暨南大學;2004年
5 李詠春;“述語+得+‘像X似的’”結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6 徐玉紅;試論廣告文案創(chuàng)作的語境視角[D];蘇州大學;2002年
7 劉艷平;定襄方言諺語語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0306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lw/150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