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現(xiàn)代繪畫造型式樣與現(xiàn)代視覺符號設計
[Abstract]:Modern advertising, packaging, display, in the performance of image symbols can be cited a lot of resources. Especially since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style and features of Western paintings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change of views of design vocabulary, creating the so-called modern style of design. From the viewpoint of Impressionist painter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y already have a considerable understanding of "dots" and physiological colors, emphasizing light and color.
【作者單位】: 廣東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
【分類號】:J2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恒星;;西方現(xiàn)代繪畫探析[J];美術大觀;2009年02期
2 張賓雁;;西方現(xiàn)代繪畫空間的發(fā)展與終結[J];文藝評論;2006年03期
3 許身玉;;色彩并置與色彩象征——永樂宮三清殿壁畫與西方現(xiàn)代繪畫的色彩比較[J];美術大觀;2008年06期
4 李宏;西方現(xiàn)代繪畫欣賞[J];中國美術教育;2002年02期
5 李順慶;;關于西方現(xiàn)代繪畫與中國時空觀的思考[J];中國油畫;2008年02期
6 張廣華;;裝飾的魅力[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07期
7 秦楊;李順慶;;西方現(xiàn)代繪畫的空間表現(xiàn)[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吳威;;西方現(xiàn)代繪畫中的設計語言[J];美術大觀;2009年09期
9 楊衛(wèi)平;從印象主義繪畫看西方現(xiàn)代繪畫的發(fā)源[J];藝術探索;1998年02期
10 馬振慶;西方現(xiàn)代繪畫藝術的流變與成因釋說[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華斌;;原生態(tài)戲劇與視覺符號[A];2000年青海海峽兩岸昆侖文化考察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胡超群;李漪;;閱讀認知障礙的神經心理學研究——(一)腦損傷后閱讀障礙的模式分析 (二)閱讀認知過程中漢語詞“形”、“音”、“義”三維動態(tài)關系的探討[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3 韓子仲;;象與像——物象的存在與顯現(xiàn)[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4 孫繼龍;石巖;;體育賽場看臺標語之研究[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孫曉燕;;解讀“讀圖時代”[A];中國編輯研究(2005)[C];2005年
6 張勤;;旅游區(qū)(點)品牌識別設計[A];科學發(fā)展觀與區(qū)域旅游開發(fā)研究——第十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文選[C];2004年
7 鄭東夫;;霞浦僑屬穿俗演變芻議[A];福建僑鄉(xiāng)民俗——福建僑鄉(xiāng)民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8 楊猛;朱月;;包裝設計的符號溝通功能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07年
9 黃軍;;旅游地品牌形象視覺設計的地域性[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07年
10 袁光宇;;符號與橋梁形式設計[A];全國橋梁結構學術大會論文集(下冊)[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世英 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教授;追求哲學之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林楠;半藏半露 夏季之美[N];中國工商報;2003年
3 李兆忠;載詩載夢 融匯中西[N];人民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馬生泓;百萬設計師與式樣想象[N];中華建筑報;2011年
5 林建光;背提包 式樣材質都重要[N];山西日報;2003年
6 林建光;背提包 式樣材質都重要[N];山西日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楊陽;給“視覺符號”定規(guī)矩[N];中國質量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李莎 成淇平;“式樣” 不同各自“秀”[N];云南日報;2005年
9 ;海關關銜標志式樣和佩帶辦法[N];國際商報;2003年
10 張馭寰;古建筑的“門”式樣[N];中華建筑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敏;《詩經》的認知詩學與心理分析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胡春秀;《三聯(lián)生活周刊》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石葛明;趾長伸肌和比目魚肌運動神經元群遞/調質的不同配布式樣及其樹突的發(fā)育可塑性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6年
4 周紅;表情達意與心靈潤澤[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趙智超;對等數(shù)據(jù)共享中的模式映射管理[D];天津大學;2008年
6 劉天琪;隋唐墓志蓋題銘藝術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09年
7 林夏珍;浙江省潤楠屬植物系統(tǒng)學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8 王磊;車前科和苦苣苔科一些典型類群花對稱性基因的進化發(fā)育生物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9 楊永;中國麻黃屬植物的分類—兼論麻黃屬的演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瑞蘭;西方現(xiàn)代繪畫中線條的作用和意義[D];內蒙古大學;2010年
2 邢澄;西方現(xiàn)代繪畫色彩表現(xiàn)特點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楊國強;西方現(xiàn)代繪畫中“影子”的象征性[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4 解媛媛;淺析西方現(xiàn)代繪畫中的原始傾向[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5 陳勤學;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的視覺符號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6 承愷;建筑室內裝飾的視覺符號系統(tǒng)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4年
7 曲洪剛;視覺符號在體育院系籃球普修課基礎戰(zhàn)術教學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傅夢萍;品牌日記[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呂超;透視西方現(xiàn)代繪畫中的東方情結[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劉靜;平面設計中視覺符號傳播[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56206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25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