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語言文化特點三探
本文選題:日語語言 切入點:文化特點 出處:《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97年01期
【摘要】:正一、寒喧語豐富多樣的語言文化 日本民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貌.講究禮節(jié)的民族。這一點不僅表現(xiàn)在人們?nèi)粘5男袨榉绞缴?也表現(xiàn)在語言表達上.豐富多樣的寒喧用語就是其典型表現(xiàn)。著名語言學者、英籍日語專家錢伯倫曾講過,“世界上沒有第二種語言象日語一樣擁有那么多的寒喧語使用規(guī)則和說法”。(②日本著名學者金田一舂彥在《日本人的語言表現(xiàn)》一書中闡述日語特色時指出,“日本人喜歡少講話和少寫字,遇到必須講或必須寫的時候也盡量簡短表達.但只有在寒暄語的表達上語句長且豐富”。
[Abstract]:First of all, the rich and divers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the Japanese nation is a very courteous and courteous nation. This is not only manifested in people's daily behavior. It is also manifested in language expression. Its typical expression is the rich and varied speech. Chamberlain, a British Japanese expert, once said, "there is no second language in the world that has so many rules and expressions for the use of noise as Japanese." 2 in the book "the language performance of the Japanese", famous Japanese scholar Yoshihiko Yoshihiko. "Japanese people like to speak less and write less," he said. When you have to speak or have to write, try to be brief. But only in the expression of pleasantries long and rich.
【分類號】:H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杰蘭;;日語委婉的表現(xiàn)方式及產(chǎn)生的根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03期
2 關勇;;獨立學院商務日語課程教學的實踐性與深探[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3 張國華;劉春波;;日語禮貌用語的語用功能定位之思考[J];作家;2011年14期
4 佟姍;;論日語教學的文化導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宮玉輝;;淺談大學生日語會話能力的培養(yǎng)[J];經(jīng)營管理者;2011年15期
6 畢艷紅;;從日本寒暄語中看日本人的性格特征[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7 佟姍;;試析日本女性用語[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譚晶華;毛文偉;;中國日語學習者語料庫CLJC建設及應用綜述[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1年04期
9 張臻;;高職日語專業(yè)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1年58期
10 王艷;;新日本語能力測試對高職高專日語聽力教學的影響[J];克拉瑪依學刊;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全京姬;;日語語言教學與文化背景[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2 吳敏玲;;くゐ·いく’‘~てくゐ·ていく’表動作空間范疇移動語言形式的日語語言特點——和漢語“來、去”、“~來、~去”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趙平;;關于日語語言學教育——結合音像資料的教學嘗試[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戰(zhàn)普明;王作英;陸大獾;;基于改進模型的漢語全音節(jié)孤立音非特定人語音識別[A];第二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2年
5 ;主辦單位介紹[A];2010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升遠;周慶玲;;中國日語教育史視閾中的張我軍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林娟娟;;試論建構日本文化語言學的必要性——提倡建構新學科研究體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孫輝;徐明星;燕鵬舉;吳文虎;;電話語音數(shù)據(jù)庫的收集和標注[A];第六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唐秀萍;錢靖;;腭裂術后語音環(huán)境對患兒口語語言發(fā)育的影響[A];第七屆全國唇腭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金玉順;;淺談日語語句的表達特色[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記者 唐聞佳;在國內(nèi)邊讀日語邊觀望[N];文匯報;2011年
2 吉敏;寶利通為ViaVideo桌面設備擴充功能[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1年
3 楊學義 陳雨露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 校長;開拓創(chuàng)新七十載 繼往開來續(xù)華章[N];中國教育報;2011年
4 記者 劉繼安;北京語言大學提出:建設特色鮮明的一流的國際型大學[N];中國教育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王宏;星星之才 可以燎原[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6 雷漢發(fā) 龍全忠;日商為何青睞唐山高新區(qū)?[N];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7 雷漢發(fā) 龍全忠;日商為何青睞唐山高新區(qū)?[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彭俐 吳萌;葉渭渠唐月梅 最美學者伉儷[N];北京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小波;從日語語言看日本文化的特性——“原態(tài)精神”[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蔡瑩;關于日語接詞“~的”的形成的歷時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任成玉;日·中·韓·英四力國語(?)「犬」族語の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4 吳周陽;日語第二人稱代詞及成因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董世英;據(jù)配價理論分析日語雙價形容動詞[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尹航;日本女性語的變遷[D];山西大學;2007年
7 王莉;}P果相の「ラレテアル」文の特_搐去ⅴ攻讠萰_能[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陳林;中日現(xiàn)代語における食R諍^の對照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9 金鑫;[D];延邊大學;2011年
10 張以;關于日本電視劇中男女用語使用現(xiàn)狀的考察[D];湖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93062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aiyulunwen/lxszy/169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