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化的主觀性:認知視點的日語語義研究
本文關鍵詞:概念化的主觀性:認知視點的日語語義研究
【摘要】:語言既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表現(xiàn),也是人們認知的反應。完全相同的客觀事實可以出現(xiàn)多種不同的概念表述,傳遞出不同的語義。不能否認,話語者的主體意識性、主觀性的存在是導致概念表現(xiàn)動態(tài)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從主體意識性出發(fā)對日語語義進行探討研究,尋求日語語言現(xiàn)象背后的存在理據。
【作者單位】: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概念化 主觀性 日語 語義研究
【分類號】:H36
【正文快照】: “每一語言里都包含著一種獨特的世界觀”,這是著名的語言學家洪堡特的一個語言理論觀點,該觀點闡述了語言與思維的相互依存與一致性,強調了語言與人類認知現(xiàn)實的關系本質。20世紀60年代興起、80年代后期逐漸成型的認知語言學提出,語言的運用要透過人類的認知而加以解釋,并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張繼文;;隱喻與思維意識 認知視點的漢日隱喻研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3年01期
2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李艷;;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級轉移規(guī)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3 羅主賓;;現(xiàn)代漢語“以A為B”凝固結構語義的認知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4 高玲玲;張明;;語法化動因的再認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5 賀學勤;;X-able形容詞的主客觀性及其語義分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鄭維;;英漢雙賓語結構的對比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張歡雨;;基于評價理論的朝核問題英語新聞報道的態(tài)度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譚暉;徐暢賢;;大學英語教學中突顯理論的應用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常翠;;窺斑見豹——結合角色—背景理論分析狄金森詩712的矛盾死亡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張旭;;程度副詞“怪”和“夠”的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咪咪;;淺析日語自他動詞使用的語用意識[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麗軍;;認知能力與語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3 席曉青;;演講語篇中說話者的元語用意識與元語用選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葉文曦;;語義對立和語義同一[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徐靜;;換言連接成分類型及其語篇特點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魯素霞;;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易美珍;;“我想”的語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郝蕊;;外來詞撼動不了漢語——日本外來詞輸入帶給我們的啟示[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上)[C];2011年
9 王根;趙軍;;中文褒貶義詞語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劉全升;姚天f ;黃高輝;劉軍;宋鴻彥;;漢語意見型主觀性文本類型體系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高健;與“半”相關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佟慶;從認知語義學角度看“ウツ”的多義性[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韋寧杰;插入語的主觀性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田潔;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式“A就A”結構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張麗萍;“不要太”結構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耿冰;“實現(xiàn)事件”結構詞匯化模式的英漢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張繼文;;日語通感隱喻及其在詩歌中的表現(xiàn)[J];外語研究;2008年03期
2 張繼文;;空間方位與思維認知:《古今和歌集》的空間隱喻考察[J];外語研究;2010年03期
3 張繼文;;認知視角下的日語“心”的隱喻研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0年03期
4 張繼文;;歷時性與共時性——漢日隱喻認知的對比研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1年03期
5 藍純;;從認知詩學的角度解讀唐詩宋詞[J];外國語文;2011年01期
6 沈家煊;詞義與認知——《從詞源學到語用學》評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刁鸝鵬;;易錯的日語表現(xiàn)(2)[J];日語知識;2007年12期
2 馬憲明;;關于日語中的「xけた表現(xiàn)」[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18期
3 楊銀平;;網上資源在日語學習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08年15期
4 鄭偉;;論非標準音之日語顫音[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10年10期
5 呂琳琳;;淺談日語中的“三字熟語”[J];日語知識;2011年04期
6 陳振國;;「l遣い、心遣い、l配り、心配り」的用法與區(qū)別[J];日語知識;2012年08期
7 張升余;淺談日語的模糊性[J];外語教學;1986年02期
8 李錦秀;談談目前影響日語的兩大因素[J];丹東師專學報;1997年S1期
9 周英;初級階段日語學習中常見的幾個問題[J];外語教學;1998年03期
10 ;日語托!毡菊Z能力測試考試概況[J];上海成人教育;2000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金玉順;;淺談日語語句的表達特色[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2 孫靜霞;;淺議日語單詞之詞性標注——《新編日語1(修訂本)》的詞性標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3 高紅燕;;淺談日語寫作中漢語對日語學習的影響[A];經濟生活——2012商會經濟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4 余丹陽;;關于非日語學習者學習情況的調查報告[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5 蘇華;;淺談日語的漢語漢字詞與古漢語詞匯的一致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鄒善軍;顏冰;;日語接頭辭「令」和漢語接頭詞“令”的差異[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輯)[C];2012年
7 楊漪漪;;小議“どぅも”一詞的漢譯[A];語言·翻譯·翻譯教學[C];2008年
8 宋成華;;淺談日語中常見同訓異字詞的區(qū)別[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9 曲鳳鳴;;中文的“~(之)前”與日語的“~前に”“~までに”[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10 唐畫女;;淺談日本方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杜秀平;日本動漫催熱日語培訓市場[N];北京商報;2008年
2 通訊員 吳起起;第四屆日語競賽在中南林科大舉行[N];湖南日報;2007年
3 金姝;“育英杯”日語講演比賽開賽[N];吉林日報;2008年
4 阿然;淺析日語軟件人才培訓的幾個誤區(qū)[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5 風月;新世紀學第二外語的首選教材 《從零開始學日語》[N];中國教育報;2001年
6 唐景莉;體驗文化 增進友誼[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一生的工具書 其他語種(上)[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李建平;告別“啞巴外語”[N];中國教育報;2002年
9 郭沖;語言不通路難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
10 毛國根、尹福會;課堂與戰(zhàn)場對接 理論與實踐融合[N];解放軍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顧江萍;漢語中日語借詞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2 金秀東;日語和韓國語的復合動詞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靜波;日語“テイル”與漢語“在”“著”“了”的對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2 程欣;從審美角度看日語的委婉表達[D];黑龍江大學;2009年
3 鄭艷茹;關于漢語方位詞“上”對應的日語表達[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4 王丹;從中國人日語學習者的作文詞匯中所見的誤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虹;日語的情意表達方式[D];武漢大學;2005年
6 羅雪琳;日語反語的認知與理解[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7 陳茜;對福建日語學習者日語清/濁塞音的調查[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蓋芳;日語道歉表達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9 楊苗;關于中國初級日語學習者「くけし」現(xiàn)象的考察[D];湖南大學;2012年
10 劉宇;日語雙重否定表達方式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10125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aiyulunwen/lxszy/110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