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本文選題:思想政治教育 切入點:手機媒體 出處:《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手機媒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一個新的載體,其強勢的傳播能力,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媒體信息的傳播深刻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手機媒體作為思想信息傳播的載體,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手機媒體通過建立一個平等、自愿交流的平臺,擴大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建設與引導力,保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與活力,對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道德起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手機媒體的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信息對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帶來了沖擊,耗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充分利用手機媒體,圍繞自身的功能承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動占領網(wǎng)絡宣傳陣地,使我國主流價值觀得到傳播,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得到深化,將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產(chǎn)生重要意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的外在表現(xiàn),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基礎。本文研究認為:手機媒體在發(fā)揮其功能方面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主要表現(xiàn)為:宣傳、教育、引導、服務和預防五大功能。同時運用列寧主義的灌輸理論、思想政治教育隱性教育理論、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陣地“占領論”以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對媒體新論斷等理論基礎,對手機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手機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應堅持的三個原則,即核心價值觀主導原則、“三貼近”工作原則,產(chǎn)品與時俱進原則。同時也歸納出手機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表現(xiàn)的四個方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性、創(chuàng)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以及擴大了文化建設與發(fā)展新視角.最后針對性地提出了實現(xiàn)手機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路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推進手機媒體自身建設;設計與時俱進的新產(chǎn)品;構建個人和諧與媒體和諧。
[Abstract]:Mobile media as a new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s stro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social life, the dissemination of media information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people's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also see mobile media as the carrier of ideologic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on the one hand, it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y establishing a platform of equal and voluntary communication, mobile media expands the construction and guidance of social mainstream values, maintains the epoch and vit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ng good social morality.On the other hand, the non-mainstream ideological information of mobile media also impacts people's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dissipates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refore,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mobile media,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round their own functio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occupy the propaganda position on the network, spread 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our country, and deepen the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t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 of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basis of realizing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holds that mobile media has its own unique func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five functions: propaganda, education, guidance, service and prevention.At the same time, it uses Leninist indoctrination the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cessive education theory, Mao Zedong's ideological position "occupation theory" and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y to the new theory of media, etc.This paper studies the function of mobile phone medi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re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adhered to in the function of mobile phone medi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at is,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core values, the principle of "three close to" and the principle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of products.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ums up four aspects of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obile media: it expands the space-time charact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creases the fresh activ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t innovates the new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xpands the new visual angl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functional path of realiz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obile media: tak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soul; promoting the mobile media's own construction; designing new products with the times; constructing personal harmony and media harmony.
【學位授予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6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士;真才基;;積極應對手機媒體的挑戰(zhàn)[J];求是;2006年06期
2 周宏穎;;淺析手機媒體的侵權形式及特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3 姚真真;;基于手機媒體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學理論;2014年18期
4 肖勁輝;;試談手機媒體的發(fā)展及其對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影響[J];廣西電業(yè);2008年11期
5 ;利用手機媒體進行現(xiàn)代公民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10期
6 莊猛;;3G時代手機媒體在政府公關中的運用[J];青年記者;2010年17期
7 鄭峰;;運用手機媒體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10期
8 鄭峰;;運用手機媒體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J];福建理論學習;2010年09期
9 王歡;張靜;;政府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的研究——以手機媒體為載體[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匡文波;;手機媒體輿論管理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江鴻;;民族地區(qū)如何利用手機媒體進行有效的信息傳播——以內蒙古地區(qū)為例[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09年刊)[C];2010年
2 于振濤;;手機媒體作為高校學生培養(yǎng)載體的研究[A];全國數(shù)字媒體技術專業(yè)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王開余;張銓;劉聰聰;;區(qū)域性手機媒體的開發(fā)與應用[A];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lián)合會2012年學術年會、五屆四次理事會暨第六屆“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的“人才獎”和“優(yōu)秀論文獎”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4 何晉文;;手機媒體與融合監(jiān)管[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宋磊;;基于手機媒體特征的手機動畫新觀念[A];首屆中國傳媒經(jīng)濟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徐曉彤;;基于手機媒體自行車租賃應用的設計思考[A];科學與藝術·數(shù)字時代的科學與文化傳播——2012科學與藝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包翔;;中小型圖書館基于手機媒體服務的探索[A];全國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聯(lián)合會2014年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8 張紅星;王志雄;古娟;;手機媒體視聽節(jié)目的傳播現(xiàn)狀與監(jiān)管對策[A];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lián)合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2014年學術年會暨第七屆《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和優(yōu)秀論文獎頒獎大會論文集(三等獎)[C];2014年
9 蔡鈞;;打開手機看新聞——“中國江蘇·3G”帶來資訊新體驗[A];信息讓生活更美好——江蘇省通信行業(yè)信息化案例選編[C];2010年
10 韓靜;游蘇寧;;手機媒體與紙版科技期刊結合可行性初探[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慶廣;手機新媒體逐漸成形 贏利模式尚待探討[N];中國電子報;2007年
2 匡文波;手機媒體方興未艾 3G創(chuàng)造未來商機[N];中國民航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邱桂奇;手機媒體仍受制于技術瓶頸[N];通信信息報;2006年
4 劉瀅;手機媒體:內容渠道共贏 四大趨勢主導市場[N];中國電子報;2007年
5 胡朋;手機媒體兩會大練兵[N];中華新聞報;2008年
6 廖麗娜 德瑞電信咨詢咨詢顧問;適合的內容讓手機成為媒體[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9年
7 ;全國手機媒體代表發(fā)表聯(lián)合自律公約[N];人民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劉金良;手機媒體真的要來了嗎[N];人民郵電;2009年
9 特約撰稿 王斌;手機媒體世界杯表現(xiàn)搶眼 用戶看中互動功能[N];通信信息報;2010年
10 全國手機媒體新聞傳播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 吳紅曉;涉足手機媒體,您該在哪兒發(fā)力?[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悅;論手機媒體對青年群體文化認同的影響[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2 杜虹;公共治理中的手機媒體參與機制[D];浙江大學;2010年
3 耿e,
本文編號:1721918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izhenglunwen/172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