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碩博論文 > 社科碩士論文 >

背景知識對英漢同傳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基于知識圖式及加工水平理論

發(fā)布時間:2014-09-23 20:41

【摘要】 本文試圖結(jié)合Bartlett的知識圖式理論與Craik和Lockhart的加工水平理論分析背景知識對于英漢同聲傳譯質(zhì)量的影響。同傳譯員通常為專業(yè)的語言學習者,而缺乏對于某一領域或行業(yè)的專業(yè)學習及相關背景知識的積累。本文旨在通過實證研究探討背景知識對于英漢同傳質(zhì)量的影響,給同傳學習者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在理論部分,文章首先回顧了Bartlett的知識圖式理論,介紹了圖式的概念、分類以及它在聽力理解模式中的運用;再引入Craik和Lockhart的加工水平理論,闡明信息的加工深度對于記憶深度的影響;之后介紹了前人的類似研究,結(jié)合以上兩部分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在實證研究部分,文章通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考察背景知識掌握對同傳輸出質(zhì)量的影響。筆者選擇了8名被試分為兩組進行實驗,一組為實驗組,組為對照組,8名被試在語言能力上水平相當。筆者選取了關于基因工程的同傳材料同時對8名被試進行實驗,不同之處在于實驗組在實驗前一天接受了30分鐘的關于基因工程的背景知識培訓。實驗結(jié)束通過選取的語言知識點和語言外知識點對各被試的實驗結(jié)果評分作為定量分析對比實驗結(jié)果。定性分析部分則通過舉例進一步分析了被試在輸出時產(chǎn)生明顯差異的原因。最后,通過分析得出結(jié)論,即背景知識的掌握能夠顯著地影響同傳譯員的輸出質(zhì)量,不僅體現(xiàn)在語言外知識上,由于精力分配的失衡,也影響到被試在語言知識點上的得分。因此同傳譯員要實現(xiàn)較好的語言輸出,不僅要有語言基礎,還需要有較好的背景知識的掌握。 

【關鍵詞】 同聲傳譯; 背景知識; 知識圖式; 加工深度; 


第一章前言

本文試圖結(jié)合Bartlett的知識圖式理論及Craik和Lockhart提出的加工水平理論分析背景知識對于英漢同傳質(zhì)量的影響并進行實驗證明,從而給同傳學習者及教學工作者提供一點實際的參考意義。文章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前言,簡單介紹本研究的背景,研究所涉及的理論,研究的必要性及全文架構;第二章為文獻綜述,第一節(jié)介紹了圖式理論,包括圖式的概念、分類及其在聽力理解模式的運用,第二節(jié)為加工水平理論,闡述了信息加工水平對于記憶深度的影響,第三節(jié)介紹前人研究,闡明本文的研究意義;第三章為實證研究部分,第一節(jié)到第五節(jié)分別介紹了實驗目的、對象、實驗材料、實驗過程和評判標準;第四章為結(jié)果與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本章小節(jié);第五章為結(jié)論部分。
..............

第二章文獻綜述


2.1 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
70年代后期,圖式這一概念再次被人們提起并且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相對完整的理論。美國人工智能專家Rumelhart (1980)把圖式稱為長時記憶中存儲的一組相互作用的構成認知能力的建筑構件,他的這一解釋又進一步完善了圖式理論。他認為人腦中所存儲的各種圖式是由一個個單元組成的,是儲存在大腦中的經(jīng)驗或背景知識。英國語言學家H. G Widdowson (1983)認為,圖式是認知框架,它使信息有條不紊地儲存在長期記憶中,給預測提供依據(jù)。他還指出,讀者對文章的理解是他們的語言知識和圖式知識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對圖式的具體概念,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定義和解釋。Carrell和Eisterhold(1983)把圖式定義為學習者以往習得的知識(即背景知識)的構架(structure);Cook把圖式定義為“語篇過程所必需的思想表達”(Cook, 1994),即認為圖式是人們頭腦中的“先存知識”或“背景知識”。后人又不斷地從新的角度去解釋‘‘圖式”,雖然在理解上有所不同,但主要觀點是一致的,即人們在理解新事物時,需要將新事物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jīng)歷,即背景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釋取決于頭腦中已經(jīng)存在的圖式,輸入的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吻合。(盧偉,2005)


2.2加工水平理論
持久及更強烈的記憶痕跡。(M.W?艾森克,MT?基恩,2009: 244)依照這個學說,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經(jīng)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從表淺的感覺分析幵始,到較深的、較復雜的、抽象的和語義的分析。感覺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而較深的分析則涉及模式識別和意義的提取。這種加工系列體現(xiàn)出不同的加工深度。加工的深度愈深,則有愈多的認知加工和語義加工。Craik (1972)將加工深度定義為“從給定刺激中提取出意義的程度而不是……針對刺激的分析次數(shù)”。 一個詞得到識別以后,還可以與其他詞建立聯(lián)系,與有關的表象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一個刺激的加工深度依賴于一些因素,如刺激的性質(zhì)、可用于加工的時間和加工的任務等。例如,言語刺激比其他感覺刺激易于得到更深的加工;較長的加工時間可使刺激的加工程度更深;語義的任務就比語音的任務能使加工達到更深的水平。(王趨和汪安圣,2006: 85)尤為重要的是,加工水平說認為,記憶痕跡是信息加工的副產(chǎn)品,痕跡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數(shù)。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參與精細的聯(lián)想和表象的信息產(chǎn)生較強的記憶痕跡,并持續(xù)較短的時間。一個刺激如果較長時間地呈現(xiàn)在個體面前,就可能得到較高水平的加工。例如,個體面對一串無意義的隨機數(shù)字,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聯(lián)想,可以想出某種人為的意義聯(lián)系,從而加深記憶痕跡。更不要說一步部優(yōu)秀的小說,在反復品味之下印象日益加深?傊,那些得到深入分析、精細聯(lián)想、清晰表象、豐富意義的信息可以產(chǎn)生比較深刻的記憶痕跡,從而維持較長時間;而那些僅僅受到表層分析的信息則只能產(chǎn)生較弱的記憶痕跡,持續(xù)時間也就比較短。(邵志芳,2013: 140)


第三章實證研究....... 8
3.1實驗目的............... 8
3.2實驗對象......................... 8
第四章結(jié)果與分析 ................10
4.1定量分析.................. 10
4.1.1比較A、B組語言知識外測試點得分..... 10
第五章結(jié)論 ...................25


第四章結(jié)果與分析


4.1定量分析
不難看出,造成A、B兩組在語言知識測試點上得分也出現(xiàn)懸殊差距的原因首先應該是以上的第一點,即譯出語密度過大,信息密度較高,而且發(fā)言人語速也不慢,特別是大量出現(xiàn)的專有詞匯也會加大兩組被試的語言處理能力,而A組由于沒有接受過背景知識培訓,這些專有名詞相對他們來說就厲于“不熟悉的名稱”,這樣又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短期記憶的負擔,導致了翻譯輸出與實驗組B組的懸殊差距。而由于語言知識與語言外知識的良性互動關系,A、B兩組在語言外知識上存在的差異導致了語言知識的懸殊差距,這也說明了理解的過程不能僅有語言知識,需要語言知識與語言外知識的相輔相成實現(xiàn)理解。

 

4.2定性分析
從定量分析部分我們可以從宏觀層面清楚看到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語言知識點和語g外知識點上得分的明顯差異,特別是當信息密集出現(xiàn)時,這種差異進一步擴大化。定性分析部分將從微觀層面具體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譯文處理的優(yōu)劣以及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
...............


第五章結(jié)論


實證研究方面,筆者選擇了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8名成績相當?shù)难卸䦟W生,將8名被試分為對照組A組和實驗組B組。在進行同傳實驗前一天,筆者對實驗組B組4名被試進行了 30分鐘的背景知識介紹,內(nèi)容涵蓋實驗材料將涉及的主要內(nèi)容。實驗前5分鐘發(fā)給對照組A組和實驗組B組8名被試相同的詞匯表及要求,簡單介紹實驗材料內(nèi)容。實驗結(jié)束后,通過設置30個語言外知識(即背景知識)檢測點及30個語言知識檢測點對A、B兩組8名被試的輸出譯文進行評分對比,同時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幾個文段進行定性分析,比較背景知識培訓造成的A、B兩組的不同譯文效果。從定量分析來看,語言外知識測試點實驗組的平均得分為22.63,對照組得分10.75,明顯低于實驗組。說明背景知識培訓確實起到了明顯的作用,實驗組的4名被試通過培訓已經(jīng)在腦中形成了相互關聯(lián)的知識架構,能夠在同傳過程中幫助她們分析預測、更快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

................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91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1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79e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