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俊文學翻譯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09 20:21
翻譯家李文。1930-),譯述成果豐富,所譯介的代表作家陣容壯觀,如卡夫卡、?思{、海明威、塞林格、麥卡勒斯、艾略特、艾麗斯·門羅等,尤其對威廉·福克納在中國的譯介,引導了幾代中國讀者的閱讀興趣,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文學的發(fā)生發(fā)展。就其譯作的數(shù)量、質(zhì)量和影響而言,理應被當作一個重量級翻譯家進行專門研究,但截至目前,卻罕有專門的深度評述。本研究旨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一缺憾,對社會學視域下的翻譯家研究、比較文學視域下的?思{影響研究,以及翻譯家的當代翻譯文學史地位研究等方面,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研究成果也將為學界的進一步窮其精髓,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翻譯家李文俊成長于文化碰撞衍生的時代,這個時代是思想、方法論不斷推陳出新的時代。有機會從中國現(xiàn)代“文藝復興”的成果中汲取豐富的滋養(yǎng),并受教于那些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文化先行者們,多元的文化影響與沉淀,契合了將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藝術(shù)最大限度的用另一種語言等值再現(xiàn)的文學翻譯工作。作為譯者,李文俊功力深厚,中英文俱佳,在各種文體的翻譯中均有所優(yōu)異表現(xiàn),尤長于翻譯美國作家的作品,其所譯?思{的作品,均為上乘之作,被奉為經(jīng)典,所產(chǎn)生的深刻影響成為當...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李文俊發(fā)文量統(tǒng)計圖
圖 1 李文俊發(fā)文量統(tǒng)計圖據(jù)表明,李文俊自 1954 年來總發(fā)文量 58 篇,發(fā)文高潮出現(xiàn)在-2001),其中 1980-1990 年間 21 篇文章,1991-2000 年間 2在譯作簡介(15 篇)、譯作(17 篇)和隨筆(13 篇)三個方與發(fā)展的熱潮時期,影響深刻。李文俊的?思{翻譯研究為畢間斷,2001 年李老年屆 71 歲高齡,仍有譯著問世,相對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反動女作家”到文化交流使者——新中國對賽珍珠作品的翻譯與接受(1950—1987年)[J]. 梁志芳.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5)
[2]八十年代外國文學研究:回顧與反思[J]. 溫華. 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學報. 2013(01)
[3]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副文本[J]. 金宏宇. 中國社會科學. 2012(06)
[4]深度翻譯與當代文學史的書寫——以李文俊的?思{譯介為例[J]. 王春.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02)
[5]新中國六十年?思{研究之考察與分析[J]. 陶潔.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01)
[6]對譯者影響力的文獻計量分析——以第四次翻譯高潮中的三位文學譯者為例[J]. 霍躍紅.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1(06)
[7]莫言:我不是中國馬爾克斯[J]. 吳敏,蒲荔子,曹文鈺. 東西南北. 2011(16)
[8]副文本研究——翻譯研究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J]. 鄭瑋.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2)
[9]新時期中國作家對外國文學的接受:一個統(tǒng)計學的視角[J]. 李衛(wèi)華. 世界文學評論. 2011(01)
[10]副文本與翻譯研究——以林譯序跋為例[J]. 文月娥.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碩士論文
[1]魯迅序跋研究[D]. 赫靈華.延邊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73418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李文俊發(fā)文量統(tǒng)計圖
圖 1 李文俊發(fā)文量統(tǒng)計圖據(jù)表明,李文俊自 1954 年來總發(fā)文量 58 篇,發(fā)文高潮出現(xiàn)在-2001),其中 1980-1990 年間 21 篇文章,1991-2000 年間 2在譯作簡介(15 篇)、譯作(17 篇)和隨筆(13 篇)三個方與發(fā)展的熱潮時期,影響深刻。李文俊的?思{翻譯研究為畢間斷,2001 年李老年屆 71 歲高齡,仍有譯著問世,相對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反動女作家”到文化交流使者——新中國對賽珍珠作品的翻譯與接受(1950—1987年)[J]. 梁志芳.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5)
[2]八十年代外國文學研究:回顧與反思[J]. 溫華. 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學報. 2013(01)
[3]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副文本[J]. 金宏宇. 中國社會科學. 2012(06)
[4]深度翻譯與當代文學史的書寫——以李文俊的?思{譯介為例[J]. 王春.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02)
[5]新中國六十年?思{研究之考察與分析[J]. 陶潔.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01)
[6]對譯者影響力的文獻計量分析——以第四次翻譯高潮中的三位文學譯者為例[J]. 霍躍紅.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1(06)
[7]莫言:我不是中國馬爾克斯[J]. 吳敏,蒲荔子,曹文鈺. 東西南北. 2011(16)
[8]副文本研究——翻譯研究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J]. 鄭瑋.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2)
[9]新時期中國作家對外國文學的接受:一個統(tǒng)計學的視角[J]. 李衛(wèi)華. 世界文學評論. 2011(01)
[10]副文本與翻譯研究——以林譯序跋為例[J]. 文月娥.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碩士論文
[1]魯迅序跋研究[D]. 赫靈華.延邊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73418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houfeilunwen/rwkxbs/307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