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一帶一路論文 >

語言和身份:昆明華文學校果敢預科學生的民族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17 09:53
   由于地緣相近,文化相似,民族同源,中緬兩國人民交往頻繁,關(guān)系密切,自古以“胞波”相稱。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兩國在經(jīng)濟、貿(mào)易、文化、教育等領(lǐng)域的合作不斷加深。作為“一帶一路”橋頭堡的云南省,一直在為兩國的合作交流努力著,各縣市的邊境學校就是跨境教育合作最好的例子,其中,鎮(zhèn)康縣的邊境學校較為特殊,因為這些學校接收的海外學生,全部來自緬甸果敢。果敢地區(qū),又被稱為緬甸撣邦第一特區(qū),該地區(qū)80%以上全是果敢族(漢族),他們傳承著華夏文化,操著與鎮(zhèn)康方言無異的“果敢語”。因此,就讀于鎮(zhèn)康邊境學校的果敢學生們,在語言和文化適應上,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通過兩年的高中學習,這些果敢學生被推薦到昆明華文學校,接受為期一年的預科教育。本文的研究對象就是這群果敢學生。特殊的歷史、地理和文化因素造就了他們特殊的語言使用和身份認同。本研究采用民族志的方法,包括問卷調(diào)查、訪談、觀察、自傳和田野筆記,探討昆明華文學校果敢預科學生的語言和身份認同問題。研究結(jié)果表明,果敢學生的漢語水平較高,英語尚可,緬語能力不強。果敢學生和他們的父母都十分重視這三種語言,尤其是緬語,大部分學生都表達出想要學習緬語的意愿。果敢學生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對象交流時會使用不同的語言,他們通過選擇不同的語言構(gòu)建自己的身份。研究還發(fā)現(xiàn),果敢學生對中國文化有很強的認同,對自己的族群和國家也有很強的認同感。本文在最后,向中國高校,果敢學生以及緬甸政府提了一些意見和建議,筆者認為中國的學校,尤其是職業(yè)學校應多給果敢學生一些接受教育的機會,果敢學生應學習更多的語言以便把語言優(yōu)勢變?yōu)樗栀Y源,緬甸政府應制定相關(guān)語言政策來幫助果敢學生學習緬語。同時本文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未來研究的方向,建議開展對緬甸果敢學生的歷時性研究。
【學位單位】:云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H19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An Unforgettable Vtsit to Myanmar[J];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1995年01期

2 ;Bordering Nations Are Full Brothers--A Journal of Visit by Friendly Delegation from Myanmar[J];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2000年04期

3 ;Genuine and Sincere Talks for Cooperation──A Visit to the Union of Myanmar by a Delegation of CAFIU[J];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2001年02期

4 ;Myanmar USDA Delegation Visits China[J];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2008年03期

5 ;Delegation of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of Myanmar Visits China[J];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2009年04期

6 ;CAFIU President Zhou Tienong Visits Myanmar[J];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2010年03期

7 ;A Visit to Indonesia and Myanmar[J];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2010年03期

8 ;Delegation of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of Myanmar Visits China[J];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2007年02期

9 ;CAFIU Delegation at ″Understanding Myanmar″ International Seminar[J];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2004年02期

10 ;A Journey into Tropical Villages of Dai People[J];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2007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鄭志華;CHUNG Yu-Chia;;撬起中國印度洋戰(zhàn)略的重要支點:緬甸——緬甸與中國的海洋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12年卷第2期[C];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春強;1988年以來印緬關(guān)系的演變及發(fā)展趨勢[D];南京大學;2014年

2 Yin Yin Han;[D];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

3 馬鵬青俐;語言和身份:昆明華文學校果敢預科學生的民族志研究[D];云南大學;2016年

4 ZAW TU HKAWNG;居留馬來西亞的緬甸難民福祉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5 岳曉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Myanmar株分離鑒定及全基因序列測定[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6 光榮;中國與緬甸的交往:跨境販毒干預[D];浙江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82056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ydyl/282056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372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