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集體勞動爭議中的“工人代表制”研究 ——基于珠三角地區(qū)工人集體行動案例的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12-10 11:27
近年來,我國由集體勞動爭議引發(fā)的工人集體行動呈逐年增長之勢。2010年至2015年,在珠三角地區(qū)發(fā)生的數(shù)十起集體勞動爭議中,出現(xiàn)了工人自發(fā)推選談判代表、爭議行為代表的社會現(xiàn)象。其主要特征是:發(fā)生集體勞資爭議后,同一企業(yè)中參與訴求的多數(shù)勞動者,依據民事法律推選出若干名工人代表,并對其進行書面授權,由其代表勞動者一方與資方進行交涉、談判。此種行為模式內含主體、權利義務、法律行為、法律后果、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和要素,其運行方式和特征較為明晰,學者將其形象的概括為“工人代表制”。本文立足于珠三角地區(qū)的集體勞動爭議案例,從內容、成因、功能、局限性等方面對“工人代表制”進行全面剖析,并對其予以概念化界定,即在現(xiàn)有勞動法體系不能有效預防和解決集體勞動爭議,不能解決企業(yè)工會公信力困境的背景下,勞動者群體基于經濟、政治理性,避開勞動法的制度障礙,而選擇天然合理的民法制度、方法、機制,所創(chuàng)設的代表與被代表關系的行為模式。本文依照“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結構,對“工人代表制”予以探討和研究。引言部分主要介紹選題的背景和意義,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與不足,并對“工人代表制”相關的研究成果予以...
【文章來源】: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選題背景和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四)創(chuàng)新與不足
一、案例及問題
(一)代表性案例
(二)問題的提出
二、工人代表制的內容
(一)初步概念化——“工人代表制”
(二)工人代表制的內容
三、工人代表制的成因
(一)直接成因
(二)間接成因
四、工人代表制的功能及其局限性
(一)工人代表制的功能
(二)工人代表制的局限性
五、工人代表制的法治化調整及其對勞動法改革的影響
(一)工人代表制的法治化調整
(二)工人代表制對勞動法改革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群體性勞動爭議悖論辨考[J]. 段毅,何遠程.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15(05)
[2]集體勞權保障與勞資博弈機制完善[J]. 陳步雷. 中州學刊. 2015(02)
[3]市場化集體談判成功案例——番禺利得鞋廠勞資集體談判分析[J]. 謝玉華. 中國工人. 2015(02)
[4]集體行動中的“準組織化”及策略應對[J]. 王國勤. 南京社會科學. 2014(12)
[5]淺析我國集體勞動爭議的現(xiàn)實困境[J]. 張宗法. 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4(06)
[6]中國集體勞動關系的生成、發(fā)展與成熟——一個自下而上的分析視角[J]. 段毅,李琪.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14(23)
[7]行動型集體勞動爭議的影響及應對[J]. 戴春,李琪. 中國工人. 2014(12)
[8]團結的延續(xù)——以常德沃爾瑪集體勞動爭議為例[J]. 繆全.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14(14)
[9]群體性勞動爭議應對中的政府角色[J]. 肖竹. 行政法學研究. 2014(02)
[10]組織的力量——基層工會維權的動力機制新解[J]. 孟泉. 中國工人. 2014(04)
碩士論文
[1]勞動者自發(fā)維權組織的法律困境及其解決[D]. 周震艷.浙江大學 2013
本文編號:2908616
【文章來源】: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選題背景和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四)創(chuàng)新與不足
一、案例及問題
(一)代表性案例
(二)問題的提出
二、工人代表制的內容
(一)初步概念化——“工人代表制”
(二)工人代表制的內容
三、工人代表制的成因
(一)直接成因
(二)間接成因
四、工人代表制的功能及其局限性
(一)工人代表制的功能
(二)工人代表制的局限性
五、工人代表制的法治化調整及其對勞動法改革的影響
(一)工人代表制的法治化調整
(二)工人代表制對勞動法改革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群體性勞動爭議悖論辨考[J]. 段毅,何遠程.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15(05)
[2]集體勞權保障與勞資博弈機制完善[J]. 陳步雷. 中州學刊. 2015(02)
[3]市場化集體談判成功案例——番禺利得鞋廠勞資集體談判分析[J]. 謝玉華. 中國工人. 2015(02)
[4]集體行動中的“準組織化”及策略應對[J]. 王國勤. 南京社會科學. 2014(12)
[5]淺析我國集體勞動爭議的現(xiàn)實困境[J]. 張宗法. 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4(06)
[6]中國集體勞動關系的生成、發(fā)展與成熟——一個自下而上的分析視角[J]. 段毅,李琪.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14(23)
[7]行動型集體勞動爭議的影響及應對[J]. 戴春,李琪. 中國工人. 2014(12)
[8]團結的延續(xù)——以常德沃爾瑪集體勞動爭議為例[J]. 繆全.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14(14)
[9]群體性勞動爭議應對中的政府角色[J]. 肖竹. 行政法學研究. 2014(02)
[10]組織的力量——基層工會維權的動力機制新解[J]. 孟泉. 中國工人. 2014(04)
碩士論文
[1]勞動者自發(fā)維權組織的法律困境及其解決[D]. 周震艷.浙江大學 2013
本文編號:290861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90861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