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對農民工就業(yè)的影響研究
【學位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F249.2;F323.6
【部分圖文】:
且由表3-1可以更直觀的看出,年齡在16 ̄24歲(含24歲)的農民工占總體??比重的21.3%,25 ̄30歲(含30歲)的農民工占總比重的29.7%,31 ̄35歲(含??35歲)的農民工占總人數的14.6%,?36?40歲(含40歲)占總人數的14.2%,而??41歲以上的農民工僅占0.2%。??從總體樣本數據可以看出,年齡在16?35歲(含35歲)的農民工占總比重的??64.7%,農民工在年齡構成上呈現(xiàn)出中青年化的特點,大部分農民工處于己婚狀態(tài)。???表3-1個體特征分布????mm?AM????16 ̄24?歲(含?24?歲)?193?21.3??25 ̄30?歲(含?30?歲)?270?29.7??年齡?31 ̄35?歲(含?35?歲)?]32?14.6??36 ̄40?歲(含?40?歲)?128?14.2???41?歲以上?182?02???未婚?279?30.8??婚姻?己婚?612?67.6??
可見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九年義務教育水平上,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投入??還很不足。???表3-2農民工受教育情況???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中專及績效?大專及以上??農民工(個)?74?400?209?130?91???占比(%)?8.20%?44.20%?23.10%?14.40%?10.10%???(2)接受培訓的狀況??農民工接受培訓是提升人力資本的重要方式,調查結果顯示,調查樣本總體??中參加過職業(yè)培訓的人數占總人數的61.3%,還有38.4%的農民工沒有參加過任何??職業(yè)培訓。在調查時,筆者分別對農民工參與培訓的方式及培訓內容作了統(tǒng)計。??其中在培訓方式上,大部分農民工會選擇參加單位展開的培訓,而自費培訓的農??民工僅占總人數的24.8%,其中政府組織培訓和社會組織培訓分別僅有12.6%和??6.4%,可見政府和企業(yè)在培訓上發(fā)揮主體作用不夠。在培訓內容上,參與“實用??技術培訓”的農民工占比最多為49.1%,可見實際技術在農民工就業(yè)過正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次是“崗位培訓”和“技能培訓”,參加最少的是“晉升培訓”,??可見農民工晉升機會很少,農民工很難因內部崗位晉升來提升自身的職業(yè)層次。??
圖3-3農民工主要培訓方式??(3)技能等級狀況??農民工技能等級是反映農民工人力資本的重要要素之一,在調查農民工技能??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俞林;張路遙;許敏;;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中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轉換能力驅動因素[J];人口與經濟;2016年06期
2 汪君;;自雇與受雇農民工的特征及其代際差異——基于CFPS數據的分析[J];新疆農墾經濟;2016年09期
3 趙顯洲;;農民工與城市職工的工資差異及其分解——人力資本與歧視的貢獻[J];商業(yè)經濟與管理;2016年06期
4 卓瑪草;孔祥利;;農民工留城意愿再研究——基于代際差異和職業(yè)流動的比較分析[J];人口學刊;2016年03期
5 趙顯洲;;農民工與城市工的工資差異及其分布效應——基于CGSS2013調查數據的經驗研究[J];調研世界;2016年03期
6 李強;;非正規(guī)就業(yè)視角下農民工市民化的現(xiàn)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城市問題;2016年01期
7 黃志嶺;;農民自我雇傭行為的決策因素及其特征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6年01期
8 王海成;郭敏;;非正規(guī)就業(yè)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勞動力市場正規(guī)化政策的合理性[J];經濟學動態(tài);2015年05期
9 朱煒華;;穩(wěn)定就業(yè)是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的首要條件[J];職業(yè);2015年01期
10 萬向東;;非正式自雇就業(yè)農民工的社會網絡特征與差異——兼對波斯特“市場化悖論”的回應[J];學術研究;2012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鳳霞;城鎮(zhèn)勞動力非正規(guī)就業(yè)選擇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宋帥;農民工人力資本生成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大學;2013年
2 石晶梅;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7年
3 劉金枚;社會網絡、人力資本與農民工的再次職業(yè)流動[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7532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875324.html